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研墨  拼音:yán mò
磨墨。《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我是不长于做诗,不过去给众位研墨就是了。」《红楼梦》第七○回:「次日起来梳洗了,便在窗下研墨,恭楷临帖。」
分类:磨墨
《漢語大詞典》:砚水(硯水)
砚池中用以磨墨的水。 唐 李白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去岁左迁 夜郎 道,珫璃砚水长枯槁。” 唐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國語辭典》:水滴  拼音:shuǐ dī
1.向下落的水点。
2.贮水供研墨的器具。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九。神人狮子》:「冢中得古铜罍、勺、壶、洗、尊、鼎、杂器物二百馀件,内一水滴。」
《國語辭典》:发墨(發墨)  拼音:fā mò
墨锭磨出黑色墨汁的现象称为「发墨」。宋。欧阳修 砚谱:「歙石出于龙尾溪,其石坚劲,大抵多发墨,故前世多用之。」
《漢語大詞典》:盾墨
盾鼻上磨墨。后借指紧急时写的檄文。《花月痕》第五十回:“当南风解愠於薰琴,正秋露垂珠於盾墨。”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宋贵庙碑:“当盾墨磨成之日,是鞾刀誓死之秋。”参见“ 盾鼻 ”、“ 楯2墨 ”。
《國語辭典》:砚台(硯臺)  拼音:yàn tai
磨墨的用具。唐。司空图 偶诗五首之一:「夕阳照个新红叶,似要题诗落砚台。」《儒林外史》第四二回:「严世兄急了,把号板一拍,那砚台就翻过来,连黑墨都倒在卷子上,把卷子黑了一大块。」
《漢語大詞典》:磨盾鼻
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草檄。典出《北史·荀济传》。后因以称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为“磨盾鼻”。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亦省作“ 磨盾 ”。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或可执鞭,愿供磨盾。” 清 曹寅 《一日休沐歌》:“ 程君 磨盾亦奇才,一挥万汇驱风埃。”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王昶》:“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穹庐诵读,无一日废也。”
《漢語大詞典》:研石
磨墨的用具。古代的墨呈粒状,用时纳入砚中加水,用石研磨,此石称为研石。《书法》1986年第5期:“ 凤凰山 出土的文书工具,包括(一)毛笔、(二)石砚及研石、(三)墨、(四)尚未书写的木牍、(五)青铜削刀。共五件。”
《國語辭典》:水盂  拼音:shuǐ yú
一种装盛研墨用水的器皿。
《漢語大詞典》:书滴(書滴)
(1).储水供磨墨用的水盂。西京杂记卷六:“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为书滴。” 清 朱琰 陶说·说今:“文房砚屏、墨牀、书滴、画轴、秘阁镇纸,司直各适其用。”
(2).指磨墨时用的水滴。西京杂记卷一:“以酒为书滴,取其不冰;以玉为砚,亦取其不冰。”
分類:磨墨水滴
《漢語大詞典》:研弄
磨墨执笔。指从事写作。 明 徐榜 《济南纪政·不事苛刻》:“夫科贡之士,白首穷经,其研弄之辛勤,犹之吾也。” 清 黄景仁 《赠程厚孙时为厚孙作书与汪容甫定交》诗:“繄余抱黯陋,研弄鲜精业,横陈抚遗经,詰屈口先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途次遇名胜,輒研弄丹墨。自 江 右至 岭 南,一壑一邱,咸为写照。”
《漢語大詞典》:松丸
指松墨。 宋 刘弇 《试院次韵奉和赵达夫记室惜别之什》:“松丸暖动蟾蜍滴,消杀风光盍付诗。”按,蟾蜍,指磨墨所用的蟾蜍形水盂。
分類:蟾蜍磨墨
《國語辭典》:水中丞  拼音:shuǐ zhōng chéng
盛砚水的容器。通常由玉或瓷制成。《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某年月日用剔水中丞蝇粪,致水中丞坠地跌碎。」也称为「水丞」。
《漢語大詞典》:油晕(油暈)
磨墨时,墨汁在墨锭周围形成的光亮的墨晕,谓之“油晕”。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墨纹如履皮:“墨纹如履皮,磨之有油晕者,一两可染三万笔。”
《国语辞典》:砚水壶儿(砚水壶儿)  拼音:yàn shuǐ hú ér
盛水的小壶,供磨墨用的。
分类:盛水磨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