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思想  拼音:sī xiǎng
1.思念、怀念。三国魏。曹植〈盘石篇〉:「仰天长太息,思想怀故邦。」《金瓶梅》第三四回:「不期阮三在家,思想成病。」
2.想法、念头。《文明小史》第四一回:「我想我们一个人脑子是顶要紧的,一切思想都从脑筋中出来。」
3.思维的结果,或指认知的心理历程。
《國語辭典》:头绪(頭緒)  拼音:tóu xù
1.端绪、线索。《红楼梦》第一三回:「太太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
2.条理,事物的先后次序。《福惠全书。筮仕部。卷一。查全书》:「庶知其头绪,以便预为筹画。」
3.比喻意绪、心绪。宋。黄庭坚 次韵王稚川客舍诗:「身如病鹤翅翎短,心似乱丝头绪多。」
《國語辭典》:疏理  拼音:shū lǐ
1.疏通整理。唐。白居易 池畔诗二首之一:「结构池西廊,疏理池东树。」
2.肌理不密致。《汉书。卷四九。晁错传》:「杨粤之地少阴多阳,其人疏理,鸟兽希毛,其性能暑。」
《國語辭典》:脉理(脈理)  拼音:mài lǐ
1.脉搏的状态。《后汉书。卷八二。方术列传下。华佗》:「脉理如前,是两胎。先生者去,血多,故后儿不得出也。」
2.纹理。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
《漢語大詞典》:分理
名分与事理。《旧唐书·温造传》:“凡事有小而关分理者,不可失也。分理一失,乱由之生。” 章炳麟 《与邓实书》:“以为文生於名,名生於形,形之所限者分,名之所稽者理,分理明察,谓之知文。”
《國語辭典》:走向  拼音:zǒu xiàng
1.岩层面或构造面与水平面相交所指示的延伸方向。
2.趋势、动向。如:「今年的股市走向如何?」、「现在局势的变数太多,无法推断未来的走向。」
《國語辭典》:思路  拼音:sī lù
思考的条理、线索。如:「思路清晰」。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一。词曲部。结构》:「作传奇者,能以头绪忌繁四字,刻刻关心,则思路不分,文情专一。」
《漢語大詞典》:石脉(石脈)
亦作“ 石脉 ”。
(1).山石的脉络纹理。 唐 韦应物 《龙门游眺》诗:“花树发烟华,淙流散石脉。” 唐 章孝标 《方山寺松下泉》诗:“石脉绽寒光,松根喷晓霜。” 宋 范成大 《桂海金石志》:“余游洞亲访之,仰视石脉涌起处,即有乳牀如玉雪,石液融结所为也。” 清 吴伟业 《张南垣传》:“其石脉之所奔注,伏而起,突而怒,为狮蹲,为兽攫。”
(2).石隙。 唐 于鹄 《山中访道者》诗:“把藤借行势,侧足凭石脉。” 唐 李贺 《南山田中行》:“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3).石中所生之丝状物。性坚韧,可为布。亦称“ 石麻 ”。洞冥记:“石脉出 晡东国 ,细如丝,可縋万斤,生石里,破石而后得。此脉縈绪如麻紵也,亦名石麻。”
《漢語大詞典》:地络(地絡)
犹地脉。土地的脉络。亦指疆界。后汉书·隗嚣传:“分裂郡国,断絶地络。” 李贤 注:“络犹经络也。谓 莽 分坼郡县,断割疆界也。” 唐 李义府 《在巂州遥叙封禅》诗:“飞声总地络,腾化抚乾维。” 明 李东阳 《送伍广州诗序》:“乾维所覆,地络所示,其间名山胜地,遗跡巨浸,固未易以枚举。” 清 顾炎武 《雒阳》诗:“ 涧水 成周 宅, 邙山 汉 代京。三川通地络,鶉火叶星精。”
《漢語大詞典》:文脉(文脈)
亦作“ 文脉 ”。 文章的脉络。 明 徐渭 《奉答冯宗师书》:“如入此一段,则大梗文脉矣。”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五:“这在文脉上十分明晰,但因为在这一问一答的中间插进了一段 伯夷 、 叔齐 的传说在里面,这把古今来的注疏家、批评家便完全弄昏迷了。”
分類:文章脉络
《漢語大詞典》:石理
石头的脉络纹理。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方城石》:“此石出 方城县 葛仙公巖 内,石理如玉,莹如鑑光。” 清 高兆 《观石录》:“石理不一,相石为难。”
《國語辭典》:皴法  拼音:cūn fǎ
国画山水树石中,表现凹凸阴阳之感及线条、纹理、形态等的笔法。如披麻皴、荷叶皴、褶带皴、解索皴、捲云皴等。
《漢語大詞典》:包络(包絡)
(1).包围环绕。 宋 苏轼 《表忠观碑》:“大城其居,包络山川,左江右湖,控制岛峦。” 宋 赵希鹄 洞天清录·古砚辨:“ 端溪 中巖旧坑,石色紫,如新嫩肝,细润如玉……外有黄臕包络,扣之无甚声,磨墨亦无声。”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其内水两重,皆西转而北去,其外大水逆兜,独南流而东绕,此诸流包络之分也。” 清 赵翼 《蛛网》诗:“区区设罻罗,包络能几尺。”
(2).犹包括。 元 柳贯 《尊经堂》诗:“贞明配日月,广大侔天地,简牘之所资,包络无巨细。”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 杜 诗别於诸家,在包络一切,其时露缺处,正是无所不有处。”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凡云文者,包络一切箸於竹帛者而为言。”
(3).中医谓联属百骸脏腑的周身脉络。《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痘主部位》:“包络之络联藏府,三焦之气应无方。”注:“至於包络,乃周身脂膜之络,联属百骸藏府者也。”
《國語辭典》:筋脉(筋脈)  拼音:jīn mài
血液流通的路径。如:「人身布满大大小小的筋脉。」
《国语辞典》:传灯录(传灯录)  拼音:chuán dēng lù
书名。宋僧道原著,三十卷。记释迦以来诸祖相传的脉络,并录其法语,因其成书于宋真宗景德元年,故又名《景德传灯录》。为襌宗史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