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1,分31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锦绣
绣衣
绣帘
绣户
绣幕
绣被
绣斧
衮绣
绣佛
衣绣
文绣
绣阁
刺绣
绣裳
绣床
《國語辭典》:锦绣(錦繡)  拼音:jǐn xiù
1.织锦刺绣。泛指精美的丝织品。《后汉书。卷四十九。王符传》:「且其徒御仆妾,皆服文组䌽牒,锦绣绮纨。」《三国演义》第八回:「锦绣铺地,内外各设帏幔。」
2.比喻美好的事物。唐。刘禹锡〈酬乐天见贻贺金紫之什〉诗:「珍重贺诗呈锦绣,愿言归计并园庐。」
3.比喻美丽鲜明。如:「锦绣年华」、「锦绣河山」。
《漢語大詞典》:绣衣(繡衣)
(1).彩绣的丝绸衣服。古代贵者所服。今多指饰以刺绣的丝质服装。左传·闵公二年:“﹝ 卫懿公 ﹞与夫人绣衣,曰:‘听於二子!’”南史·崔祖思传:“ 东阿 妇以绣衣赐死, 王景兴 以折米见誚。” 元 萨都剌 《鹦鹉曲》:“ 双成 小立各宫样,绣衣乌帽 高将军 。”
(2).见“ 绣衣直指 ”。
《漢語大詞典》:绣衣直指(繡衣直指)
官名。 汉武帝 天汉 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 绣衣使者 ”。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 绣衣御史 ”。 王莽 时改称“绣衣执法”。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武帝纪》《元后传》后汉书·伏湛传。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绣衣直指所不能绳,强项申威所不能及。”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汉 以来重守令……虽有刺史、部使者,绣衣直指之属,间一命之,不专以为治也。”亦省称“ 绣衣 ”、“ 绣衣吏 ”。《北史·高道穆传》:“臣虽愚短,守不假器,绣衣所指,冀以清肃。”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天子绣衣吏, 东吴 美退居。” 宋 姜夔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词之一:“年年风絮时,绣衣夜半草符移,月中双桨归。” 清 魏源 《军储篇一》:“夫水师整飭,而外洋无庇贩之人;绣衣四出,黥面令行,而内地无尝试之犯。”
《国语辞典》:绣帘(绣帘)  拼音:xiù lián
彩饰华丽的帘幕。宋。柳永〈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词:「凤额绣帘高卷,兽镮朱户频摇。」《三国演义》第八回:「卓方食,布偷目窃望,见绣帘内一女子往来观觑,微露半面,以目送情。」
《國語辭典》:绣户(繡戶)  拼音:xiù hù
1.旧指女子的居室。北齐。刘昼《刘子。卷五。适才》:「今处绣户洞房,则蓑不如裘;被雪沐雨,则裘不及蓑。」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一八首之三:「璿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罗幕。」
2.绣房的门户。南朝梁。沈约〈八咏诗。会圃临东风〉:「鸣珠帘于绣户,散芳尘于绮席。」宋。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词:「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
《骈字类编》:绣幕(绣幕)
唐 李贺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将进酒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
唐 罗虬 比红儿诗 其七十八 凤舞香飘绣幕风,暖穿驰道百花中。
《国语辞典》:绣被(绣被)  拼音:xiù bèi
刺有五彩花纹的被面。《汉书。卷六八。霍光传》:「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
《漢語大詞典》:绣斧(繡斧)
汉武帝 天汉 二年遣直指使者 暴胜之 等衣绣衣,杖斧持节,至各地巡捕群盗。见汉书·武帝纪。后遂以“绣斧”指皇帝特派的执法大员。 宋 杨万里 《送周元吉显谟左司将漕湖北》诗之一:“绣斧光华谁不羡,一贤去国欠人留。” 明 章懋 《与邓侍御书》:“邇闻绣斧南巡,而宿蠹潜奸,一时洗尽。” 清 方文 《寄张恢生明府》诗:“早晚登车持绣斧,好将封事报明君。”参见“ 绣衣直指 ”。
《漢語大詞典》:绣衣直指(繡衣直指)
官名。 汉武帝 天汉 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 绣衣使者 ”。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 绣衣御史 ”。 王莽 时改称“绣衣执法”。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武帝纪》《元后传》后汉书·伏湛传。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绣衣直指所不能绳,强项申威所不能及。”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汉 以来重守令……虽有刺史、部使者,绣衣直指之属,间一命之,不专以为治也。”亦省称“ 绣衣 ”、“ 绣衣吏 ”。《北史·高道穆传》:“臣虽愚短,守不假器,绣衣所指,冀以清肃。”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天子绣衣吏, 东吴 美退居。” 宋 姜夔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词之一:“年年风絮时,绣衣夜半草符移,月中双桨归。” 清 魏源 《军储篇一》:“夫水师整飭,而外洋无庇贩之人;绣衣四出,黥面令行,而内地无尝试之犯。”
《漢語大詞典》:衮绣(衮繡,衮綉)
见“ 衮衣绣裳 ”。
《漢語大詞典》:衮衣绣裳(衮衣繡裳,衮衣綉裳)
亦作“袞衣绣裳”。
(1).画有卷龙的上衣和绣有花纹的下裳。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诗·豳风·九罭》:“我覯之子,衮衣绣裳。” 朱熹 集传:“之子,指 周公 也。”相传 周公 东征胜利, 成王 以上公冕服相迎。后遂用为典故。 宋 曾巩 《与定州韩相公启》:“ 韩侯 之鞗革金厄,暂殿方维; 周公 之衮衣綉裳,佇还钧轴。” 清 方苞 《周公论》:“故破斧缺斨之后,衮衣绣裳驻大师於 徐 兗 之间。”亦省称“ 衮绣 ”、“ 衮裳 ”。 宋 文天祥 《宝应道中》:“征袍共衮绣,夜壁一灯孤。”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一朵黄云捧御床,醒来魂梦自徬徨;中兴不用亲征战,才洗尘颜看衮裳。” 刘师培 《〈骈文读本〉序》:“ 五代 而降,捊类翕观。裋褐在躬,蒙袭衮裳之名;土硎是饭,因云雕俎可齐。”
(2).借指显宦。 宋 沈作哲 寓简卷八:“衮衣绣裳,世俗以为荣,吾不与易也。”亦省称“ 衮绣 ”、“ 衮綉 ”。 宋 王安石 《韩忠献挽辞》之一:“锄耰万里山无盗,衮綉三朝国有儒。”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令闻广誉,常若衮绣;笔力千钧,常若壮夫。”
《國語辭典》:绣佛(繡佛)  拼音:xiù fó
用五彩丝线绣成的佛像。唐。杜甫〈饮中八仙歌〉:「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漢語大詞典》:衣绣(衣繡)
穿锦绣衣裳。谓显贵。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故乡如此,诚为衣绣,故人不见,还同宵锦。”
《國語辭典》:文绣(文繡)  拼音:wén xiù
锦绣的衣服或织品。《孟子。告子上》:「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幼学琼林。卷三。贫富类》:「总之饱德之士,不愿膏粱。闻誉之施,奚图文绣。」
《國語辭典》:绣阁(繡閣)  拼音:xiù gé
旧指女子的居室。宋。汪元量〈幽州除夜醉歌〉:「绮窗绣阁流芳馨,晚管声含兰气娇。」《红楼梦》第五回:「警幻便命撤去残席,送宝玉至一香闺绣阁之中。」也称为「绣闺」。
《國語辭典》:刺绣(刺繡)  拼音:cì xiù
利用各种色线在纺织品或其他物品上,以不同的方法绣出各种图案。绣法分为直纹、短针两种。平绣、广绣、苏绣、湘绣号称中国四大名绣,驰名中外。
《漢語大詞典》:绣裳(繡裳)
(1).彩色下衣。古代官员的礼服。《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毛 传:“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谓之绣。” 汉 张衡 《思玄赋》:“袭温恭之黻衣兮,被礼仪之绣裳。” 宋 毛滂 《玉楼春》词之二:“红颜緑髮已官高,赤舃绣裳今 仲父 。”
(2).犹绣衣。指侍御史。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登闻黼扆,骤列绣裳。”参见“ 绣衣直指 ”。
《漢語大詞典》:绣衣直指(繡衣直指)
官名。 汉武帝 天汉 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 绣衣使者 ”。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 绣衣御史 ”。 王莽 时改称“绣衣执法”。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武帝纪》《元后传》后汉书·伏湛传。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绣衣直指所不能绳,强项申威所不能及。”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汉 以来重守令……虽有刺史、部使者,绣衣直指之属,间一命之,不专以为治也。”亦省称“ 绣衣 ”、“ 绣衣吏 ”。《北史·高道穆传》:“臣虽愚短,守不假器,绣衣所指,冀以清肃。”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天子绣衣吏, 东吴 美退居。” 宋 姜夔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词之一:“年年风絮时,绣衣夜半草符移,月中双桨归。” 清 魏源 《军储篇一》:“夫水师整飭,而外洋无庇贩之人;绣衣四出,黥面令行,而内地无尝试之犯。”
《國語辭典》:绣床(繡床)  拼音:xiù chuáng
刺绣时所用的架子。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今日天色早哩。小慧抬过绣床来者!」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出:「美人香冷绣床閒,一院桃开独闭关。」也称为「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