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批次处理(批次处理)  拼音:pī cì chǔ lǐ
将资料累积成批后,在排定的时间统一做处理。通常用于处理一段时期做一次的工作。如开立员工薪资支票、客户帐单等。
《国语辞典》:罗马帝国(罗马帝国)  拼音:luó mǎ dì guó
Roman Empire
国名。在今义大利半岛。西元前二十七年屋大维(Octavius)统一罗马政治,改行帝制。当时文艺隆盛,版图扩张,东至小亚细亚,西至葡萄牙,南至非洲北岸,北至英国。在西元三六四年时,帝国分裂,义大利半岛及其以西为西罗马帝国,亡于四七六年;巴尔干半岛及其以东为东罗马帝国,亡于一四五三年。也称为「大秦」。
《国语辞典》:四海归心(四海归心)  拼音:sì hǎi guī xīn
比喻国家统一得到全民的拥护。如:「如今天下太平,四海归心,正是空前未有的盛世。」
《国语辞典》:国不堪贰(国不堪贰)  拼音:guó bù kān èr
一个国家不能由两个国君来统治,因国家的政权必须统一。《左传。隐公元年》:「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国语辞典》:海内一统(海内一统)  拼音:hǎi nèi yī tǒng
天下统一。《三国演义》第二回:「今海内一统,惟黄巾造反;若容其降,无以劝善。」
《国语辞典》:国统纲领(国统纲领)  拼音:guó tǒng gāng lǐng
中华民国政府在民国八十年为解决中国统一问题所提出的战略设计,是制定大陆政策的指导原则。内容分为前言、目标、原则、进程四部分。进程又分为近程、中程、远程三阶段。主要的精神在于:一、坚持和平统一中国的政策目标;二、以「一个中国两个政治实体」的架构处理两岸关系;三、和平渐进。统一没有设定「时间表」,而是经由有程序的交流建立统一的共识。全称为「国家统一纲领」。
《国语辞典》:淝水之战(淝水之战)  拼音:féi shuǐ zhī zhàn
东晋时,前秦苻坚大举南侵,欲一举而统一中国,晋以谢玄为统帅禦之,孝武帝太元八年(西元383)战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附近),大败秦兵,南北分裂之局因而形成。也作「肥水之战」。
《国语辞典》:各执所见(各执所见)  拼音:gè zhí suǒ jiàn
各自坚持自己的看法,多指意见不能统一。如:「他们各执所见,丝毫不肯妥协。」也作「各执己见」、「各持己见」。
《国语辞典》:公文程式  拼音:gōng wén chéng shì
将公文的名称及体式,用条文统一规定,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及使用格式的标准。如:「担任文书职务的人必须熟悉公文程式。」
《国语辞典》:国民身分證(国民身分證)  拼音:guó mín shēn fèn zhèng
證明国民身分的文件。格式由内政部统一规定,效用及于全国。
《国语辞典》:国际标准舞(国际标准舞)  拼音:guó jì biāo zhǔn wǔ
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为统一社交舞的跳法。于西元一九五○年组织世界舞蹈评议会,定期邀请各国舞蹈教师修定舞类及步法名称,经该会订定步法的社交舞,称为「国际标准舞」,共计十种,分别为快步舞、华尔滋、探戈、快华尔滋、慢节奏舞蹈、恰恰、伦巴、吉特巴、斗牛舞。简称为「标准舞」。
《国语辞典》:夫妻财产制(夫妻财产制)  拼音:fū qī cái chǎn zhì
规定夫妻间财产关系的制度。其种类有联合财产制、统一财产制、共同财产制、分别财产制四种。若夫妻间未以契约订立夫妻财产制者,以联合财产制为法定财产制。
《国语辞典》: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  拼音:jiào yù bù guó yǔ tuī xíng wěi yuán huì
以往为推行国语教育,我国国民政府于民国十七年成立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隶属于教育部,负责设计与促进本国语言文字整理及标准编订事项的工作。民国二十四年改组为国语推行委员会。于民国一○二年并入教育部终身教育司。
《国语辞典》:公文程式条例(公文程式条例)  拼音:gōng wén chéng shì tiáo lì
将公文名称及体式立成统一规定的条文。由立法院修正通过,民国六十二年十月二十日公布施行。
《国语辞典》:国家统一委员会(国家统一委员会)  拼音:guó jiā tǒng yī wěi yuán huì
设于总统府中的有关统一国家事务的最高咨询机构。于民国七十九年十月七日成立。为一临时任务编组,各部会首长为当然委员。民国八十年二月二十三日通过「国家统一纲领」,同年三月十四日经行政院通过实施。缩称为「国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