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征 → 徵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压倒(壓倒)
(1).胜过;超越。 宋 苏轼 《和秦太虚梅花》诗:“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予尤喜 兰子 ‘旷地夕阳多’之句,谓其压倒二 陈 ( 陈香初 、 陈竹逸 )。” 巴金 《灭亡》第一章:“对于 李冷 ,这尖锐的,愤怒的声音,压倒了无数的人底谈话。”参见“ 压倒元白 ”。
(2).战胜;征服。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六章:“只能压倒敌人,绝不能被敌人压倒。” 巴金 《新生》:“我被激情压倒了。我忘记了一切。”
《漢語大詞典》:压倒元白(壓倒元白)
唐 宝历 间, 杨嗣复 在 新昌里 第宅宴客, 元稹 、 白居易 都在座,赋诗时,刑部侍郎 杨汝士 的诗最后写成,也最好。 元 白 看后为之失色。当日 汝士 大醉,回家对子弟说:“我今日压倒 元 白 !”事见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后称作品超越同时代著名作家为“压倒元白”。
分類:第宅宴客
《漢語大詞典》:克清(剋清)
征服;平定。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大丞相总十六军,剋清 河 洛 。”周书·李延孙传:“ 延孙 既荷重委,每以剋清 伊 洛 为己任。”
分類:征服平定
《漢語大詞典》:克伐(剋伐)
(1).攻打,讨伐。后汉书·章帝纪:“克伐 鬼方 ,开道 西域 。威灵广被,无思不服。”
(2).损害。镜花缘第六一回:“可惜这两宗美品,世人不知,视为弃物;反用无益之苦茗,听其克伐。”
(3).中医学名词。指使用性峻伤元的攻破消导药物。《医宗金鉴·内治杂证法·胁肋胀痛》:“若行克伐,则虚者益虚,滞者益滞,祸不旋踵矣。”
(1).征服;克服。 晋 王嘉 拾遗记·周:“ 武王 资圣智而剋伐,观天命以行诛。”
(2).中医采用的驱除、攻逐等治疗方法,稍过即伤元气,因有“剋伐”之称。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譬如有人病积痞者,无不剂而救之之理,即使骤畏剋伐,亦必渐次破除其垒块,盪涤其肠胃,而后徐养之以和平。”
《漢語大詞典》:克平(剋平)
制伏,平定。 三国 魏 曹植 《帝尧赞》:“火德统位,父则 高辛 。克平 共工 ,万国同尘。”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修复:“ 河朔 克平,别驾 吴子晁 好事之士也,掘碑使立于庙所。” 前蜀 杜光庭 《川主相公周天后主诸神醮词》:“上资睿武,旁假神威,相继克平,以安大驾。”
征服;平定。梁书·简文帝纪:“在 襄阳 拜表北伐,遣长史 柳津 、司马 董当门 ……等众军进讨,剋平 南阳 、 新野 等郡。”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德宗 剋平寇难,旋復天位。”
《漢語大詞典》:攘服
犹征服。汉书·贾捐之传:“乃探 平城 之事,録 冒顿 以来数为边害,籍兵厉马,因富民以攘服之。” 颜师古 注:“攘,却也。”
祭祷以求平息。攘,通“ 禳 ”。后汉书·卢植传:“脩礼者,应徵有道之人,若 郑玄 之徒,陈明《洪范》,攘服灾咎。”
分類:征服平息
《漢語大詞典》:剪刘(剪劉)
征服。 明 王世贞 《左逸》:“寔赖我伯父丕扬 周公 之烈,剪刘 荆 人,伏窜箐棘。”
分類:征服
《漢語大詞典》:诛服(誅服)
征服。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本事:“ 桓公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任用贤者,诛服彊 楚 。”
分類:征服
《漢語大詞典》:征备(征備)
征服。备,通“ 服 ”。 汉 桓宽 盐铁论·诛秦:“云:‘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不征备,则暴害不息。故先帝兴义兵以征厥罪。”参见“ 征服 ”。
分類:征服
《漢語大詞典》:征服
(1).用武力使别的国家或民族屈服。 宋 欧阳修 《会圣宫颂》序:“ 太宗 征服绥来,遂一海内。” 清 杭世骏 《质疑·诸史》:“ 神农氏 衰,诸侯相侵伐, 炎帝 、 榆罔 弗能征,於是 轩辕 征服之。” 瞿秋白 《出卖灵魂的秘诀》:“而 日本 决不能用暴力征服 中国 。”
(2).施加影响或运用力量、手段使对方就范、折服。 郁达夫 《龙门山路》:“大约道家见到了佛法的流行,这我们 中国 固有的正教行见得要被外来的宗教征服了,所以才倡始了这一种传说。”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到地里去,大家征服土地。” 浩然 《艳阳天》第三二章:“不论相貌人品, 萧长春 都是出格的,都可以征服人。”
(3).出征将士之衣服。 明 朱有燉 《义勇辞金》第三折:“都弃了强弓硬弩,丢下些衲袄征服。”
《漢語大詞典》:讨服(討服)
征服。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二状》:“仗朝廷威灵,讨服 横山 界近蕃,以遏外患。”
分類:征服
《漢語大詞典》:克服(剋服)
(1).收复。 清 卓尔堪 《卧龙冈》诗:“克服中原事,身存未可量。” 巴金 《寒夜》十八:“我给你带来好消息: 独山 克服了。”
(2).战胜,制服。 郭沫若 《蒲剑集·青年哟,人类的春天》:“无论平时和乱时,每一个人对于自己所最难克服而且也最当克服的便是驯服于老衰现象的惰力吧。” 巴金 《迎接社会主义文艺的春天》:“我们跟着六亿五千万人民一同前进,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3).克制。 洪深 《劫后桃花》五四:“ 瑞芳 也自知不对,努力克服自己,拭干眼泪。”
征服。 闻一多 《端节的历史教育》:“刚刚对于克服自然有点把握,人又发现了第二个仇敌--他自己。”
《漢語大詞典》:鞭笞
(1).鞭打;杖击。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使 王良 操左革而叱咤之,使 造父 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共故也。” 唐 元稹 《唐故朝议郎侍御史内供奉盐铁转运河阴留后河南元君墓志铭》:“教诸子无鞭笞之责,而亦不至於不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吾在冥府,大受鞭笞。” 冰心 《最后的安息》:“她脑中所充满的只有悲苦恐怖,躯壳上所感受的也只有鞭笞冻饿。”
(2).古刑罚名。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昔 周 用肉刑,积祀七百, 汉 氏废之,年代不如。至於改以鞭笞,大多死者外有轻刑之名,内有杀人之实也。” 宋 张耒 《喜雪走笔呈李宣城》诗之二:“聒聒庭中争曲直,纷纷笔下判鞭笞。”
(3).拷打用的鞭子、竹板等物。 唐 元稹 《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我太夫人圣善六姻,训子妇以悯默,罚婢僕佣保以庄励为鞭笞。”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监司督守令,守令督吏卒,文符日至其门,鞭笞日加其身。”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淮关》:“少年怒,嗾从者詰之,鞭笞交下。”
(4).比喻谴责;批判。 瞿秋白 《乱弹·谈谈“三人行”》:“《三人行》的全篇对于‘愚蒙顽固’的市侩主义,并不加以鞭笞的。” 茅盾 《萧红〈呼兰河传〉序》四:“她不留情地鞭笞他们,可是她又同情他们。”
(5).比喻以暴力征服控制。 汉 贾谊 《过秦论上》:“执捶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宋 苏轼 《谢馆职启》:“理则训兵,有鞭笞戎狄之志。”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一》:“﹝我 太祖 ﹞命将出师,鞭笞羣雄。”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一章:“自 秦始 统一宇宙,悍然尊大,鞭笞宇内,私其国,奴其民。”
《漢語大詞典》:鞭箠
1.鞭子。亦用作比喻。国语·吴语:“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 汉 刘向 说苑·谈丛:“騏驥日驰千里,鞭箠不去其背。” 欧矩甲 《新广东》五:“鄙人虽浅陋,愿执鞭箠为马前卒。” 何其芳 《一个平常的故事》:“让我的歌唱变成鞭箠。”
2.鞭打。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宫人盗者,即时首服,不加鞭箠,不敢隐情。”太平广记卷四八九引 唐 无名氏《冥音录》:“幼时,每教其艺,小有所未至,其母輒加鞭箠,终莫究其玅。”二刻拍案惊奇卷八:“明日主人寻究,定遭鞭箠。” 刘师培 《悲佃篇》:“若输税逾期,则鞭箠之惨,无异于公庭。”
3.比喻督促、勉励。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一节:“但使有一姓能箝制我而鞭箠我者,我即从而崇拜之拥护之。”
4.征服,控制。 清 姚鼐 《书〈货殖传〉后》:“方 秦始皇 统一区夏,鞭箠夷蛮,雄略震乎当世。”
《漢語大詞典》:降城
(1).征服、攻克城邑。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凡从得二千石二人,别破军十六,降城四十六。”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
(2).投降归附的地方。梁书·元帝纪:“文昭武穆,芳若椒兰,敌国降城,和如亲戚。”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后序》:“大抵住冬有期,防秋无警,降城三筑,质馆两开。”
《漢語大詞典》:鞭挞(鞭撻)
(1).鞭打。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亡人见神》:“鞭挞奴婢,皆得其过。” 唐 高适 《封丘作》诗:“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我想,这就是 菲洲 黑奴虽日受鞭挞,还能活下去的原因。”
(2).驾驭,征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论:“ 太祖 运筹演谋,鞭挞宇内。” 宋 苏辙 《进御集表》:“﹝ 神宗 ﹞自初即位,经营百度,有纲纪海内,鞭挞四夷之志。”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故 吐蕃 赞普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3).犹驱送。 唐 杜甫 《上水遣怀》诗之三:“蹉跎 陶唐 人,鞭挞日月久。” 仇兆鳌 注:“鞭挞日月,犹云驱送岁月。”
(4).抨击。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最猛烈的鞭挞了那主人们的是 萧伯纳 。” 秦牧 《艺海拾贝·笑的力量》:“对剥削阶级贪婪愚蠢的讽刺,对他们的风习影响的嘲弄和鞭挞,状物传神的譬喻,智慧警辟的语言,句句都可以引起幽默感。”
(5).责罚;折磨。 郁达夫 《薄奠》下:“我被众人的目光鞭挞不过,心里起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抗和诅咒的念头。” 华嘉 《寂寞》:“即使你躲进一个没有人烟的深谷,它的魔手还是要把你拖出来鞭挞。”
《漢語大詞典》:缚虎(縛虎)
捆住猛虎。亦喻征服极难征服之人。 唐 李商隐 《太仓箴》:“长如获禽,莫忘缚虎。” 唐 李商隐 《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姑务连鸡,靡思缚虎。”《说岳全传》第六一回:“缚虎难降空致疑,全凭长舌便谋机。仗此黄柑除后患,东窗消息有谁知!”
分類:猛虎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