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真人 拼音:zhēn rén
1.道家称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称道士。《庄子。天下》:「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金瓶梅》第一二回:「有一孙真人,摆著筵席请人,却教座下老虎去请。」
2.奉天命降生人世的真命天子。唐。杜光庭《虬髯客传》:「尝识一人,愚谓之真人也;其馀,将帅而已。」《三国演义》第三一回:「后五十年,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
3.史前时代的人类,由体质特徵介于人形猿和现代人之间的猿人,进化至形态接近现代人的人类,称为「真人」。以在中国发现的「山顶洞人」和法国发现的「克人」最著名。
2.奉天命降生人世的真命天子。唐。杜光庭《虬髯客传》:「尝识一人,愚谓之真人也;其馀,将帅而已。」《三国演义》第三一回:「后五十年,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
3.史前时代的人类,由体质特徵介于人形猿和现代人之间的猿人,进化至形态接近现代人的人类,称为「真人」。以在中国发现的「山顶洞人」和法国发现的「克人」最著名。
《漢語大詞典》:一法
(1).统一的法令。《荀子·王霸》:“君者,论一相,陈一法,明一指,以兼覆之,兼炤之,以观其盛者也。”
(2).指专一地行法。《韩非子·五蠹》:“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故法不败,而群官无奸诈矣。”
(3).越发;更加。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一折:“这个姑夫老人家,一法老的糊突了。”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折:“那妇人老也小,止不过十七八岁,一法生得絶样的。”
(4).一种方法。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又一法,思其髮散以被身,一髮端,輒有一大星缀之。”《素问·刺志论》“入实者,右手开鍼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鍼空也” 张隐庵 集注引 张兆璜 曰:“开闔者,三阳之气发于下焦。营卫者,中焦水穀之所生也。用鍼取气,在于营卫,而此篇独论气出下焦,血出中焦,候下焦所生之气,出入开闔,以行补写之法,又一法也。”
(5).佛教用语,犹言一事一物。《华严经》卷十三:“惟以一法得出离。” 唐 李邕 《岳麓寺碑》:“一法开无量之门,一音警无边之众。” 宋 范成大 《题记事册》诗:“八万四千空色界,不离一法认毘卢。”
(2).指专一地行法。《韩非子·五蠹》:“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故法不败,而群官无奸诈矣。”
(3).越发;更加。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一折:“这个姑夫老人家,一法老的糊突了。”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折:“那妇人老也小,止不过十七八岁,一法生得絶样的。”
(4).一种方法。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又一法,思其髮散以被身,一髮端,輒有一大星缀之。”《素问·刺志论》“入实者,右手开鍼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鍼空也” 张隐庵 集注引 张兆璜 曰:“开闔者,三阳之气发于下焦。营卫者,中焦水穀之所生也。用鍼取气,在于营卫,而此篇独论气出下焦,血出中焦,候下焦所生之气,出入开闔,以行补写之法,又一法也。”
(5).佛教用语,犹言一事一物。《华严经》卷十三:“惟以一法得出离。” 唐 李邕 《岳麓寺碑》:“一法开无量之门,一音警无边之众。” 宋 范成大 《题记事册》诗:“八万四千空色界,不离一法认毘卢。”
《漢語大詞典》:汉人(漢人)
(1).汉族人。《汉书·匈奴传下》:“近 西羌 保塞,与 汉 人交通。” 唐 司空图 《河湟有感》诗:“ 汉 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駡 汉 人。”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六:“如果 汉 人搞大汉族主义,歧视少数民族,那就很不好。”
(2). 元 统一 中国 后,称 契丹 、 高丽 、 女真 等族人和在 金 人统治下北 中国 的汉族人为 汉人 。《元史·世祖纪三》:“詔以 安童 为长, 史天泽 次之,其餘 蒙古 、 汉 人参用,无令员数过多。”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至于 元 ,则人民截然分为四等,一 蒙古 人,二色目人,三 汉 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为他是最后投降的一伙。”
(3). 汉 代人。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昌明时代》:“ 汉 人最重师法。”
(2). 元 统一 中国 后,称 契丹 、 高丽 、 女真 等族人和在 金 人统治下北 中国 的汉族人为 汉人 。《元史·世祖纪三》:“詔以 安童 为长, 史天泽 次之,其餘 蒙古 、 汉 人参用,无令员数过多。”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至于 元 ,则人民截然分为四等,一 蒙古 人,二色目人,三 汉 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为他是最后投降的一伙。”
(3). 汉 代人。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昌明时代》:“ 汉 人最重师法。”
《漢語大詞典》:未一
(1).亦作“ 未壹 ”。没有统一。《后汉书·陈元传》:“方今四方尚扰,天下未一,百姓观听,咸张耳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胡氏 ﹞年二十五,产二女,相向,腹心合,自腰以上、脐以下,各分。此盖天下未一之妖也。”《宋书·礼志一》:“今或以天下未壹,非兴礼学之时,此言似是而非。”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顺治 康熙 间,天下初定,人心未一。某甲阴为 吴三桂 谍。”
(2).不完备。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一:“取二义乖剌不侔之语,参而贯之,故微旨有所未周,琬章有所未一。”
(3).不一一详述。多用于书信。 明 李贽 《与焦弱侯》:“ 秋潭 有志者,想近益精进也。并附问之,未一。”
(2).不完备。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一:“取二义乖剌不侔之语,参而贯之,故微旨有所未周,琬章有所未一。”
(3).不一一详述。多用于书信。 明 李贽 《与焦弱侯》:“ 秋潭 有志者,想近益精进也。并附问之,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