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8,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善后
至数
思想
会归
一实
落得
结果
后果
摘花
生仁
善终
落来
善果
元因
原因
《國語辭典》:善后(善後)  拼音:shàn hòu
事故发生后妥善处理遗留下的问题。宋。苏轼〈送范中济经略侍郎〉诗:「谋初要百虑,善后乃万全。」《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善后事宜,少保便交与萧云仙办理。」
《漢語大詞典》:至数(至數)
(1).极其精深微妙的道理或事理。《素问·三部九候论》:“ 黄帝 问曰:‘余闻九针於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愿问其方。’ 岐伯 对曰:‘妙乎哉问也!此天地之至数。’” 晋 陆机 《辨亡论》:“是故先王达经国之长规,审存亡之至数。谦己以安百姓,敦惠以致人和,宽冲以诱俊乂之谋,慈和以结士民之爱。”
(2).指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后汉书·赵咨传》:“夫含气之伦,有生必终,盖天地之常期,自然之至数。”
(3).真实的本领、方术。汉书·东方朔传:“復使射他物,连中,輒赐帛。时有幸倡 郭舍人 ,滑稽不穷,常侍左右,曰:‘ 朔 狂,幸中耳,非至数也。’” 颜师古 注:“至,实也。”
《國語辭典》:思想  拼音:sī xiǎng
1.思念、怀念。三国魏。曹植〈盘石篇〉:「仰天长太息,思想怀故邦。」《金瓶梅》第三四回:「不期阮三在家,思想成病。」
2.想法、念头。《文明小史》第四一回:「我想我们一个人脑子是顶要紧的,一切思想都从脑筋中出来。」
3.思维的结果,或指认知的心理历程。
《漢語大詞典》:会归(會歸)
(1).书·洪范:“会其有极,归其有极。”谓君王聚合诸侯臣民,有其准则;诸侯臣民归顺君王,亦有其准则。后以“会归”为共同依归的极则。《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竞;九流七略,异説相腾。道隐小成,其来旧矣,不有会归,争驱靡息。” 唐 吕温 《代百官请上尊号第三表》:“臣闻强名曰道,莫体混元之功;推大於天,岂报生成之德。徒以定物视听,示人津涯;俾其会归,有所则象。”
(2).会合;归结。 唐 王勃 《八卦卜大演论》:“故据沧海而观众水,则江河之会归可见也。”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象刑一:“凡此数説,虽不能会归於一,要其大致,皆谓别异衣服以愧辱之,而不至於用刑。”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把理与事这样统一起来认识,就可以从语言上会归宗旨,而不是强为之解。”
(3).结局,结果。 清 蒋士铨 《香祖楼·转情》:“观其源始,不离色心;检其会归,莫非苦趣。”
《漢語大詞典》:一实(一實)
(1).同一种事物。亦谓实质相同。荀子·正名:“状同而为异所者,虽可合,谓之二实。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有化而无别,谓之一实。” 杨倞 注:“虽有化而无别异,故谓之一实,言其实一也。”吕氏春秋·振乱:“攻伐之与救守,一实也。” 高诱 注:“攻伐欲陷人,救守欲完人,其实一也。”《淮南子·精神训》:“无天下不亏其性,有天下不羡其和;有天下,无天下,一实也。” 汉 王充 论衡·纪妖:“刻为文,言为辞。辞之与文,一实也。” 章炳麟 《辨诗》:“瞽师瞍矇,皆掌声诗,即诗与箴一实也。”
(2).谓真实,实在。《陆象山语录》卷上:“千虚不博一实,吾平生学问无他,只是一实。”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十章十四:“是物外有诚,事外有诚。斯亦游於虚以待物之用,而岂一实无间之理哉?”
(3).一个果实。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二:“ 王濬 园生瓜,三茎一实。” 元 范梈 《种瓠》诗序:“秋后瓠果成一实。” 梁启超 《说橙》:“植橙之地,凡亩而容百五十株,凡株得橙中数可二百实。一实重率在三四两之间。”
(4).指结果实一次。 晋 王嘉 拾遗记·瀛洲:“有树名影木,日中视之如列星,万岁一实。实如瓜,青皮黑瓤,食之骨轻。”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磅磄山 去 扶桑 五万里,日所不及,其地甚寒,有桃树千围,万年一实。”
《國語辭典》:落得  拼音:luò dé
1.得到某种结果、境遇。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一折:「想挟人捉将,相持厮杀数千场,则落得披枷带锁,枉了俺展土开疆。」也作「落的」。
2.乐得。《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从此,差人借了银子,宦成大酒大肉,且落得快活。」也作「落的」。
《國語辭典》:结果(結果)  拼音:jié guǒ
1.植物长出果实。如:「往下扎根,向上结果。」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上。乃粒》:「若田亩逢旱乾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西游记》第二四回:「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
2.结局或归宿。《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你我两人下半世也够吃用了,只管做这没天理的勾当,终须不是好结果。」《红楼梦》第四六回:「你们自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
3.了结、结束。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有一日梦飞熊得志扶炎汉,才结果桑枢瓮牖,平步上玉砌雕栏。」
4.杀死。《水浒传》第二八回:「终不成将息得我肥胖了,却来结果我?这个鸟闷葫芦,教我如何猜得破?」《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先把谢翁与段居贞一刀一个,结果了性命。」
5.指料理丧葬事宜。《水浒传》第二一回:「宋江道:『这个容易。我去陈三郎家买一具棺材与你,……我再取十两银子与你结果。』」
《國語辭典》:后果(後果)  拼音:hòu guǒ
由于某种原因、行为,而产生的最后结果。《三国演义》第七七回:「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
《国语辞典》:摘花  拼音:zhāi huā
1.摘取花朵。如:「我们要爱护植物,不可随便摘花。」
2.为防止植物结果过多,致结果不良或互争养分,而预先以人为的方式去除部分花朵。
《漢語大詞典》:生仁
(1).谓有仁慈之心。逸周书·宝典:“既能生寳,未能生仁,恐无后亲。”
(2).结果实。 宋 惠洪 《春去歌》:“杏子生仁桃叶长,西园日脚踰女墙。” 宋 陆游 《自蜀州暂还成都奉简诸公》诗:“客路柳阴初堕絮,还家梅子欲生仁。”
《國語辭典》:善终(善終)  拼音:shàn zhōng
1.指能享天年,安详而逝。《晋书。卷四一。魏舒传》:「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三国演义》第六回:「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
2.美满的结局。《史记。卷二四。乐书》:「成王作颂,推己惩艾,悲彼家难,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终哉?」
3.丧礼尽其善,尽其哀。《左传。文公十五年》:「丧,亲之终也,虽不能始,善终可也。」
《國語辭典》:善始善终(善始善終)  拼音:shàn shǐ shàn zhōng
美好的开始,圆满的结局。《庄子。大宗师》:「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也作「善始令终」。
《漢語大詞典》:落来(落來)
(1).得到某种结果。
(2).捞取(钱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陈定 托他掌管家事,他内外揽权,百般欺侵,巴不得姊夫有事就好科派用度,落来肥家。”
《國語辭典》:善果  拼音:shàn guǒ
佛教用语。谓由过去的善行所得的好结果。《西游记》第八回:「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
《國語辭典》:元因  拼音:yuán yīn
原因。《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四出》:「到得家中后,见哥哥诉元因。」
《國語辭典》:原因  拼音:yuán yīn
1.原来因为。唐。杜甫〈古柏行〉:「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文明小史》第一回:「原因我们中国,都是守著那几千年的风俗,除了几处通商口岸,稍能因时制宜,其馀十八行省,那一处不是执迷不化,捍格不通呢?」
2.事态的起因。如:「你光猜他生你气的原因没有用,不如直接去跟他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