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邵光祖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范阳人。邵雍十世孙。从父宦游吴,遂寓居其地。非圣贤之书不读。吴中学者称为五经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1—1375 【介绍】: 元河南人,迁江东,字宏道。性夷易,好读书,不事迎合,乐以教人。吴中学者称为五经师。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弘道,鄱阳人。家于吴张氏授湖州学正不赴
明诗纪事·甲签·卷三十
光祖字弘道,苏州人。
《國語辭典》:经师(經師)  拼音:jīng shī
1.职官名。旧时讲授经义的官吏。《汉书。卷一二。平帝纪》:「立官稷及学官。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
2.泛指传授学识的教师。晋。袁宏《后汉纪》卷二三:「盖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故欲以素丝之质,附近朱蓝耳。」
3.佛教中讲诵经文的人。
4.古代抄写经卷的人。
5.裱褙书画的人。
《漢語大詞典》:五经师(五經師)
汉 代教授五经的学官。后汉书·明帝纪:“﹝ 永平 九年﹞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
《漢語大詞典》:经师人表(經師人表)
指通经学而立身可为人师法的人。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国学初兴,华夷慕义,经师人表,允资望实。”
《國語辭典》:世儒  拼音:shì rú
1.没有特别的操守而见称于世俗的儒者。《史记。卷二五。律书》:「岂与世儒闇于大较,不权轻重,猥云德化。」三国魏。曹植赠丁翼〉诗:「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
2.当世的学者。唐。柳宗元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门人世儒,是以增恸。」
《漢語大詞典》:师儒(師儒)
(1).古代指教官或学官。周礼·地官·大司徒:“四曰联师儒,五曰联朋友。” 郑玄 注:“师儒,乡里教以道艺者。” 宋 叶适 《送陈彦群》诗:“大郡得师儒,高文兴孝秀。”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郧变:“自为疏逼 李 上之朝,委罪文吏及师儒,曲为诸弁卒解释。”
(2).指儒者、经师。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殊不知国子太学博士、正録、武学博士、教諭,皆师儒之清选也。”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三代相属,师儒讲授,用能出言成章,苟非专门,谓为鄙野,而后文章之道,褒然学术。”
《漢語大詞典》:倚席
博士、经师的坐席倚于一侧,指不设讲座,废弃学术。北堂书钞卷一○一引《典略》:“﹝ 樊淮 ﹞乃上疏曰:‘今学约少,远方尤甚,博士倚席不讲,太学多治产业。’”后汉书·儒林传序:“自 安帝 览政,薄於蓺文,博士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 李贤 注:“倚席,言不施讲坐也。” 明 李东阳 《修复茶陵州学记》:“百餘年来,师不倚席,士不废业。”
《國語辭典》:南学(南學)  拼音:nán xué
1.太子的学舍。周代有东、南、西、北四学,加太学为五学,南学即五学之一。《大戴礼记。保傅》:「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始民不诬矣。」
2.南朝宋何尚之,在南郭外立学聚生徒,士人多慕道来游,称为「南学」。《宋书。卷六六。何尚之传》:「乃以尚之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东海徐秀、庐江何昙、黄回、颍川荀子华、太原孙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
3.南北朝时南朝的经学。其所治的经学大多承袭魏晋学风,又受佛教影响,所作的义疏比经注更加详细,故称为「南学」。
《國語辭典》:南北学(南北學)  拼音:nán běi xué
晋代至隋唐时期经学的分派。有南北二派:南学以王肃、王弼、杜预等人之学说为宗,主张推引古学;北学以郑玄、服虔等人为主,主张兼采古今。唐代学者孔颖达编撰五经正义,兼采南北二学,南北学遂合而为一。
《漢語大詞典》:占毕(佔畢)
诵读,吟诵。 梁启超 《变法通义·学校总论》:“自餘一二占毕咿嚘以从事于四书五经者,彼其用心,则为考试之题目耳。” 章炳麟 《〈新方言〉自序》:“盖有诵读占毕之声,既用唐韵,而俗语犹不违古音者。”
亦作“ 佔嗶 ”。 谓经师不解经义,但视简上文字诵读以教人。后亦泛称诵读。礼记·学记:“今之教者,呻其佔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 郑玄 注:“呻,吟也。佔,视也。简谓之毕……言今之师自不晓经之义,但吟诵其所视简之文,多其难问也。” 宋 文天祥 《保州道中》诗:“ 江 南佔毕生,往来习羊肠。”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应童子试,不售,觉佔嗶非丈夫事,望望然去之。” 清 高宗 《御题〈意林〉三绝句》之三:“六经万古示纲常,诸子何妨取所长。节度岂徒务佔毕,要知制事有良方。”
《漢語大詞典》:鲁学(魯學)
秦 汉 之际初期经学流派之一。因经师如 申公培 、 高堂生 都是 鲁 地人,故称。主要经典有《鲁诗》《鲁论》等。汉书·儒林传·瑕丘江公:“ 宣帝 即位,闻 卫太子 好《穀梁春秋》,以问丞相 韦贤 、 长信 少府 夏侯胜 及侍中 乐陵侯 史高 ,皆 鲁 人也,言 穀梁子 本 鲁 学, 公羊氏 乃 齐 学也,宜兴《穀梁》。”
《漢語大詞典》:反异(反異)
(1).反常奇异。指不符当时经师正统的学说。后汉书·范升传:“今《费》《左》二学,无有本师,而多反异,先帝前世,有疑於此,故《京氏》虽立,輒復见废。”
(2).谓已招认,而又翻供。《明律·刑律·断狱》:“主守教囚反异。”
《漢語大詞典》:着录(著録)
(1).记录;记载。《后汉书·祭遵传》:“昔 高祖 大圣,深见远虑,班爵割地,与下分功,著録勋臣,颂其德美。” 唐 沈亚之 《异梦录》:“是日,监军使与宾府郡佐,及宴客 陇西 独孤鉉 , 范阳 卢简辞 ……皆叹息曰:‘可记。’故 亚之 退而著録。”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序》:“友人 任茂才 安上 示予一编,曰《叙事解疑》。视之,即 许生 大父 可覲 亲笔著録。”
(2).特指将书名列入目录。 宋 洪适 《〈元氏长庆集〉跋》:“《唐志》著録有《长庆集》一百卷,《小集》十卷。” 阿英 《浙东访小说记》:“其一,是 乾隆 辛未刻的有图大本《西湖佳话》,刊行的书铺是翰海楼,《通俗小说目》未见著录。”
(3).指列名于私人讲学的经师门下,即所谓著录弟子。此风盛行于 汉 代。东观汉记·牟长传:“ 牟长 字 君高 ,少篤学,治《欧阳尚书》,诸子著録前后万人。”后汉书·儒林传上·张兴:“既而声称著闻,弟子自远至者,著録且万人。” 宋 范成大 《送汪圣锡侍郎帅福唐》:“我亦登门烦著録,此行无力为王留。”
(4).犹著作;撰写。 清 沈涛 交翠轩笔记卷二:“九经有库岂真贫,著録惊看已等身。”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修明既久,著録益宏,汇其体裁,标以题目,新篇竞尚,古意渐离,然不外乎记事、记言二端而已。”
经师
【佛学大辞典】
(杂名)读经之法师。毗奈耶杂事四曰:「善和苾刍,作吟讽声。赞诵经法。(中略)我欲亲往奉彼经师。」同十三曰:「经师律师论法师禅师,不以同类令聚一处。」梁高僧传有经师之一科。
说经师
【佛学大辞典】
(杂名)为说教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