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53,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人马
异端
宪章
公行
山堂
乡曲
团练
设施
书记
分数
义勇
民兵
空洞
上层
体例
《國語辭典》:人马(人馬)  拼音:rén mǎ
1.人和马。《文选。曹丕。苦寒行》:「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2.泛指兵马、军队。《三国志。卷五一。吴书。宗室传。孙韶传》:「权问青徐诸屯要害,远近人马众寡。」《警世通言。卷二。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张宝作法,风雷大作,飞砂走石,黑气漫天,滚滚人马,自天而降。」
3.传说中的水中怪物。晋。崔豹《古今注。卷中。鱼虫》:「人马,有鳞甲如大鳞鱼。」
《國語辭典》:异端(異端)  拼音:yì duān
1.由本位角度指称其他不同的学说、流派。《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唐。玄宗〈孝经注序〉:「嗟夫!夫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
2.和传统道德思想,尤指和儒家思想相违背的邪说。《红楼梦》第五八回:「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的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
《國語辭典》:宪章(憲章)  拼音:xiàn zhāng
1.法度典章。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诏策》:「诏赐邓禹,称司徒为尧,敕责侯霸,称黄钺一下:若斯之类,实乖宪章。」《新唐书。卷九八。马周传。赞曰》:「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若素宦于朝,明习宪章者,非王佐才,畴以及兹?」
2.遵守法制。《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漢語大詞典》:公行
公然行动,公然进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天癘不戒。”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左右近习,争弄权柄,交通请託,贿赂公行。”《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如今果是 杨国忠 为相,贿赂公行,不知埋没了多少高才絶学。”
(1).古官名。掌管君主出行的兵车行列事。《诗·魏风·汾沮洳》:“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毛 传:“公行,从公之行也。” 郑玄 笺:“从公之行者,主君兵车之行列。”左传·宣公二年:“及 成公 即位,乃宦卿之适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餘子,亦为餘子;其庶子为公行。 晋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 杜预 注:“庶子,妾子也。掌率公戎行。”参见“ 公路 ”。
(2).鸦片战争前 广州 十三行商人的行会组织。 清 康熙 五九年(1720年)创设,次年解散,后屡设屡废。设立目的在于共同承担官府差科,消除内部竞争,规定进出口货市价,分配各行业务,约束外商活动,经办中外交涉事项和解决同业困难。《南京条约》签订后,公行取消。
(3).复姓。 战国 齐 有 公行子 。见《青州府志》
《國語辭典》:公路  拼音:gōng lù
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及专用公路等供车辆通行的道路。
《漢語大詞典》:山堂
(1).山中的寺院。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春巖橘柚,影入山堂。”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録其( 赵元一 )《宿焦山寺》云:‘海国秋初到,山堂气更清。’”
(2).隐士的山中居所。 宋 曹组 《艮岳赋》:“傚隐士之山堂,取逸人之三逕。”
(3).近代帮会的组织机构。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这(哥老会)两个山堂,在 长江 的势力算为最大。”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绪言:“当时天地会山堂分立,缺乏统一指挥。”
《國語辭典》:乡曲(鄉曲)  拼音:xiāng qū
1.乡野偏僻的地方。《庄子。胠箧》:「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
2.比喻家乡。唐。白居易 种桃杏诗:「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
《國語辭典》:团练(團練)  拼音:tuán liàn
除正规军外,于地方上挑选壮丁聚集,用兵法教练,以保卫地方,称为「团练」。
《國語辭典》:设施(設施)  拼音:shè shī
1.规划施行。《淮南子。兵略》:「夜则多火,晦冥多鼓,此善为设施者也。」
2.设备。如:「交通设施」、「公共设施」。
《國語辭典》:书记(書記)  拼音:shū jì
1.书籍。《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
2.函札、奏记。《新唐书。卷一二二。韦安石传》:「常以五采笺为书记,使侍妾主之,其裁答受意而已。」
3.古代称掌管书牍记录的人。今通称在机关团体中担任文书抄写诸事的人。
4.共产党各级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
《國語辭典》:分数(分數)  拼音:fēn shù
1.成绩。
2.不足单位的数。如2/3引申为:分子除以分母,商数未算清者。
3.部分,一定的比例数。
《國語辭典》:义勇(義勇)  拼音:yì yǒng
1.见义勇为。《汉书。卷七○。陈汤传》:「策虑愊亿,义勇奋发,卒兴师奔逝,横厉乌孙。」
2.宋代兵制,选民为兵称为「义勇」。《宋史。卷一九○。兵志四》:「庆历二年,籍河北强壮,得二十九万五千,拣十之七为义勇,且籍民丁以补其不足。」
《國語辭典》:民兵  拼音:mín bīng
由人民组织而成的武装部队。平时将军事教育实施于民间,使国民具有一定的军事知识及技能,遇战时组织起来编成部队,担任战斗任务,称为「民兵」。《三国演义》第一三回:「临敌则驱民兵在前,名曰『敢死队』,贼势浩大。」
《國語辭典》:空洞  拼音:kōng dòng
空无所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后多用来形容文章内容贫乏。如:「这篇文章内容空洞。」
《國語辭典》:上层(上層)  拼音:shàng céng
1.上面一层或多层。《北史。卷三二。列传。崔辩》:「尝与训登楼,至上层,去地四五丈。」
2.上级、上司。如:「上层将有异动的传说纷纭,搞得底下的人人心惶惶。」
《國語辭典》:体例(體例)  拼音:tǐ lì
1.处事的纲领和法则。《晋书。卷四六。列传。李重》:「臣以革法创制,当先尽开塞利害之理,举而错之,使体例大通而无否滞亦未易故也。」
2.著作的编写格式或文章的组织形式。《魏书。卷三五。列传。崔浩》:「初,太祖诏尚书郎邓渊著国记十馀卷,编年次事,体例未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史部。地理类三。武林旧事》:「今考所载,体例虽仿孟书,而词华典赡,南宋人遗篇剩句,颇赖以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