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纹饰(紋飾)  拼音:wén shì
以线条、纹路构成的装饰图案。如:「历代古物上的纹饰因文化发展的不同,而呈现出各种风貌。」
《國語辭典》:云霞(雲霞)  拼音:yún xiá
1.彩霞。如:「云霞满天」。唐。皇甫曾 晚至华阴诗:「云霞仙掌出,松柏古祠深。」
2.比喻清高。《南史。卷一九。谢晦传》:「澹任达仗气,不营当世,与顺阳范泰为云霞之交。」
3.比喻文采或色彩艳丽。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云霞雕色,有踰画工之妙。」唐。白居易送毛仙翁〉诗:「肌肤冰雪莹,衣服云霞鲜。」
《漢語大詞典》:无文(無文)
(1).没有文字记述。书·洛诰:“ 周公 曰:‘王肇称 殷 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 孔 传:“言王当始举 殷 家祭祀,以礼典祀于新邑,皆次秩不在礼文者而祀之。”一说,文通“ 紊 ”,不紊乱。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下:“今案,文当读为紊。紊,乱也。” 唐 蒋防 《连州廖先生碑铭》:“仙书无文,仙语无词;以心传心,天地不知。” 明 贾仲名 《书〈录鬼簿〉后》:“自 宫大用 已下一十八人,皆作其传……餘者皆无文焉。”
(2).指言语、辞章没有文采。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礼记·礼器:“﹝礼﹞有以素为贵者,至敬无文,父党无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
(3).没有彩藻之饰;没有纹饰。后汉书·郎顗传:“故 孝文皇帝 綈袍革舃,木器无文。”
(4).谓朴实无华。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 少霞 无文,乃孝廉一叟耳,固知其不妄矣。” 金 元好问 《朝列大夫张公墓表》:“若夫确固而不移,质直而无文;直前径行,唯义所存。”
《漢語大詞典》:翠被
翡翠羽制成的背帔。被,同“ 帔 ”。左传·昭公十二年:“雨雪,王皮冠, 秦 復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 杜预 注:“翠被,以翠羽饰被。” 杨伯峻 注:“被当读为帔。盖以翠毛为之。”汉书·西域传赞:“天子负黼依,袭翠被,冯玉几,而处其中。” 汉 张衡 《西京赋》:“大驾幸乎 平乐 之馆,张甲乙而袭翠被。”
织(或绣)有翡翠纹饰的被子。 南朝 梁简文帝 《绍古歌》:“网户珠缀曲琼钩,芳茵翠被香气流。” 宋 陆游 《夜游宫·宫词》词:“独夜寒侵翠被,奈幽梦、不成还起。” 明 夏完淳 《怨晓月赋》:“捲翠被而凝妆,掩莲帐而清酌。”
《國語辭典》:龙团(龍團)  拼音:lóng tuán
宋时专供皇帝饮用的上等茶。将茶制成圆饼状,上印龙凤图纹。也称为「龙凤茶」。
《漢語大詞典》:凤翼(鳳翼)
(1).凤凰的羽翼。有时指凤凰的纹饰。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龙文鏤剪刀,凤翼缠篸管。” 倪璠 注:“龙文鏤剪刀者,言剪刀之上刻鏤龙形,用为裁剪也……凤翼缠篸管者,言缀以凤文也。”
(2).比喻帝王、权贵或珍奇祥瑞的事物。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三国志·魏志·邴原传:“所谓龙翰凤翼,国之重宝。” 明许三阶《节侠记·忧国》:“除是麟符谨按观机变,鸞舆反正从人愿,会见凤翼龙鳞庆百年。”
(3).比喻女子的佳偶。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青罗荐冷,寧待凰妃,紫綺襦分,初无凤翼。”
(4).古代博戏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又有小双陆、围透、大点、小点、游谈、凤翼之名,然无如长行也。”
(5).花草名。万莲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万莲,叶如鸟翅。一名鸟羽,一名凤翼。花大者其色多红緑、红者紫点,緑者紺点,俗谓之仙人花,一名连纈花。”
(6).花草名。射干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射干
《国语辞典》:华文(华文)  拼音:huá wén
1.中国的语言文字。《新唐书。卷二一六。吐蕃列传上》:「悉腊略通华文,既宴与语,礼甚厚,赐紫服、金鱼。」《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虽然念错了几个白字,幸亏洋人不大懂得华文,倒未露出破绽来。」
2.华丽的纹饰。《汉书。卷二二。礼乐志》:「被华文,厕雾縠,曳阿锡,佩珠玉。」三国魏。繁钦〈弭愁赋〉:「整桂冠而自饰,敷綦藻之华文。」
《國語辭典》:翠云裘(翠雲裘)  拼音:cuì yún qiú
装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唐。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唐。李白 江夏送友人诗:「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国语辞典》:龙纹(龙纹)  拼音:lóng wén
以龙的形象为纹饰。
《漢語大詞典》:鸯锦(鴦錦)
有鸳鸯纹饰的丝织品。
《漢語大詞典》:云楣(雲楣)
有云状纹饰的横梁。文选·张衡〈西京赋〉:“雕楹玉磶,绣栭云楣。” 薛综 注:“栭,斗也。楣,梁也。皆云气画如绣也。”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元帝 《旷野寺碑》:“云楣胶葛,桂栋阴崇。” 唐 无名氏 《望春宫赋》:“矗云楣以重叠,焕藻井以辉润。”
《漢語大詞典》:班剑(班劍)
(1).有纹饰的剑。或曰以虎皮饰之。班,通“ 斑 ”。 汉 制,朝服带剑。 晋 易以木,谓之班剑,取装饰灿烂之义。后用作仪仗,由武士佩持,天子以赐功臣。南史·张敬儿传:“﹝ 敬儿 ﹞既得开府,又望班剑。语人曰:‘我车边犹少班兰物。’” 唐 李白 《天长节使韦公德政碑》:“罗衣蛾眉,立乎玳筵之上;班剑虎士,森乎翠幕之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旗旐采章·班剑:“本 汉 朝服带剑,取五色班阑之义。《开元礼义纂》曰: 汉 制,朝服带剑, 晋 代之以木,谓之班剑, 宋 齐 谓之象剑。”
(2).指持班剑的武士。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以靖难之功,进爵为侯,兼授尚书令、中军将军,给班剑二十人。”旧唐书·魏徵传:“ 徵 薨,年六十四, 太宗 亲临慟哭……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参见“ 斑剑 ”。
《漢語大詞典》:斑剑(斑劍)
饰以虎皮之剑。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追赠太尉……给节加羽葆鼓吹,增斑剑为六十人。” 李善 注引汉官仪曰:“斑剑者,以虎皮饰之。” 张铣 注:“羽葆、斑剑,并葬之仪卫,增於常仪,为六十人也。”参见“ 班剑 ”。
分類:虎皮
《漢語大詞典》:采服
(1).古代按等级区分的有彩色纹饰的衣服。国语·楚语下:“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玉帛之类,采服之仪……而心率旧典者为之宗。”
(2).泛指色彩华美的衣服。 唐 权德舆 《送崔端公入京觐省》诗:“带月轻帆疾,迎霜采服新。”
古代“九服”之一。周礼·夏官·职方氏:“其(男服)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参见“ 九服 ”。
《國語辭典》:九服  拼音:jiǔ fú
1.古代王畿以外的地域,每五百里划为一区,按距离的远近分为九等,有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及藩服,称为「九服」。见《周礼。夏官。职方氏》。
2.泛指全国各地。《文选。刘琨。劝进表》:「自京畿陨丧,九服崩离,天下嚣然,无所归怀。」
3.古代天子的九种吉服,有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韦弁服、皮弁服、冠弁服。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九。制度》。
《國語辭典》:蚁结(蟻結)  拼音:yǐ jié
1.像蚂蚁一样集结。形容盛多。唐。崔融为百官贺千叶瑞莲表〉:「护苏蚁结,默啜蜂飞。」唐。柳宗元安南都护御史中丞充安南本管经略招讨处置等使上柱国武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张公墓志铭〉:「制器足兵,溃兹蚁结。」
2.棺木罩幕四角上所画的花纹。《礼记。檀弓上》:「褚幕丹质,蚁结于四隅。」
《漢語大詞典》:袍花
锦袍上的纹饰。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之四:“通犀排带胯,瑞鶻勘袍花。”
分類:锦袍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