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80,分119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赤帜雄张军缟素
宫腰束素
素书黄石
床下伊人心素疑
素娥斗婵娟
樊素口
素云黄鹤
缟素刘季
顾索素琴
素蟾
怀素
绘素
建平家
九素烟
素琴独鹤
典故
赤帜雄张军缟素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266~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70~
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昭明文选》卷四十七〈颂赞·颂·汉高祖功臣颂〉~22~
皤皤董叟,谋我平阴。三军缟素,天下归心。
典故 
宫腰束素
 
宫腰细
 
小腰肢
 
楚国纤腰
 
楚女纤腰
 
楚女腰
 
楚宫细腰
     
细腰池馆
 
细腰争舞
 
纤腰学楚
 
腰细

相关人物
楚灵王


《韩非子》卷二〈二柄〉~2~
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故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要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群臣之情不效,则人主无以异其臣矣。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齐桓公妒而好内,故竖刁自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燕子哙好贤,故子之明不受国。故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矣。故子之托于贤以夺其君者也,竖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其卒子哙以乱死,桓公虫流出户而不葬。此其故何也?人君以情借臣之患也。人臣之情非必能爱其君也,为重利之故也。今人主不掩其情,不匿其端,而使人臣有缘以侵其主,则群臣为子之、田常不难矣。故曰:去好去恶,群臣见素。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管子·七主七臣》~826~
天下得失,道一人出,主好本,则民好垦草莱,主好货,则人贾市,主好宫室,则工匠巧,主好文采,则女工靡,夫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
《墨子》卷四〈兼爱中〉~97~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馀。越王击金而退之。
《荀子·君道》~270~
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君者槃也,民者水也,槃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君射则臣决。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故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子)马廖〉~853~
时皇太后躬履节俭,事从约,廖虑美业难终,上疏长乐宫以劝成德政,曰:「臣案前世诏令,以百姓不足,起于世尚奢靡,故元帝罢服官,成帝御浣衣,哀帝去乐府。然而侈费不息,至于衰乱者,百姓从行不从言也。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传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斯言如戏,有切事实。

简释

楚腰:喻女子指体形纤细。唐李商隐《效徐陵体赠更衣》:“楚腰知便宠,宫眉正斗强。”


例句

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戕成月下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刘禹锡 踏歌词四首

朝观细腰舞,夜听皓齿歌。 司马扎 筑台

往昔逢多难,来兹故统戎。卓旗云梦泽,扑火细腰宫。 吴融 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

无双汉殿鬓,第一楚宫腰。 李商隐 碧瓦

细腰争舞君沈醉,白日秦兵天上来。 李涉 竹枝词

市南曲陌无秋凉,楚腰卫鬓四时芳。 李贺 洛姝真珠

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 杜牧 悲吴王城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杜牧 新柳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杜牧 遣怀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杜牧 题桃花夫人庙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杜甫 清明二首之一

燕赵蛾眉旧倾国,楚宫腰细本传名。 杨师道 阙题

玉山翘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 杨炎 赠元载歌妓

春风细腰舞,明月高堂宴。 武元衡 独不见

鼓声连日烛连宵,贪向春风舞细腰。 汪遵 细腰宫

若教楚国宫人见,羞把腰身并柳枝。 罗虬 比红儿诗之二十九

非关曾入楚王宫,直为相思腰转细。 蔡瑰 夏日闺怨

唯有邮亭阶下柳,春来犹似细腰宫。 雍陶 夷陵城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韩琮

兽火扬光二三月,细腰楚姬丝竹间。 鲍溶 寒夜吟

典故
一编圯下
 
一编书
 
一编书是帝王师
 
传书黄石
  
取履桥
 
圯上履
 
圯上书
 
圯桥履坠
 
圯桥进履
 
圯桥取履
 
圯桥屦
  
圯上一编
 
圯上一编书
 
圯上人
 
圯上家传
  
圯桥石杳
 
圯编
 
堕履
 
堕屦
 
失却老仙期
 
子房取鞋
 
帝王师
 
师黄石
  
桥下受书
 
桥下书曾受
 
桥边黄石
 
桥头遗书
 
为人取履
 
石公
 
谷城公
 
素书黄石
 
老人书一编
 
老人书编
 
老人桥上迹
 
老人遗履
 
谷城公
 
谷城文
    
黄公略
  
黄石三略
 
黄石传书
 
黄石履
 
黄石推贤
  
黄石策
  
黄石术

相关人物
张良
 
黄石公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34~
良尝閒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简释

取履:指尊老受教。宋陆游《霜天杂兴》:“毂城黄石今安在,取履犹思效子房。”


例句

黄石履看堕,洪崖肩可拍。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

兵符今奉黄公略,书殿曾随翠凤翔。 刘禹锡 郡内书情献裴侍中留守

已通戎略逢黄石,仍占星文耀碧虚。 刘禹锡 酬郓州令狐相公官舍言怀见寄兼呈乐天

师事黄公千战后,身骑白马万人中。 刘长卿 观校猎上淮西相公

石过桥下书曾受,星降人间梦已传。 司空曙 秋日趋府上张大夫

终待此身无系累,武陵山下等黄公。 崔郾 赠毛仙翁

已授文成履,空题武骑书。 张文琮 赋桥

昴星人杰当王佐,黄石仙翁识帝师。 徐夤 尚书荣拜恩命夤疾中辄课恶诗二首以申攀赞之一

紫泥方受命,黄石乃推贤。 徐知仁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此时谁念孤吟客,唯有黄公一帙书。 李九龄 宿张正字别业

降宫韬将略,黄石寝兵符。 李峤 安辑岭表事平罢归

方知决胜策,黄石受兵书。 李峤

乌鹊填应满,黄公去不归。 李峤

取履桥边啼鸟换,钓璜溪畔落花初。 李德裕 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

白猿惭剑术,黄石借兵符。 李白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李白 扶风豪士歌

愧非黄石老,安识子房贤。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

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 李白 送张秀才诸高中丞

身为下邳客,家有圯桥书。 李白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李贺 南园十三首

迹留伤堕屦,恩在乐衔环。 杜牧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居守相国崔公兼呈工部刘公

刘济愿跪履,田兴请建筹。 杜牧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授符黄石老,学剑白猿翁。 杜牧 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

神农极阙漏,黄石愧师长。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兵法窥黄石,天官辨白榆。 权德舆 过隐者湖上所居

不读战国书,不览黄石经。 聂夷中 胡无人行

对雪夜穷黄石略,望云秋计黑山程。 许浑 伤虞将军

更探黄石略,重振黑山功。 许浑 登蒜山观发军

归来长揖功成后,黄石当年故有期。 陈去疾 送韩将军之雁门

战士青丝络,将军黄石符。 骆宾王 久戌边城有怀京邑

典故
床下伊人心素疑

相关人物
马援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马援〉~842~
援谓黄门郎梁松、窦固曰:「凡人为贵,当使可贱,如卿等欲不可复贱,居高坚自持,勉思鄙言。」松后果以贵满致灾,固亦几不免。援尝有疾,梁松来候之,独拜床下,援不荅。松去后,诸子问曰:「梁伯孙帝婿,贵重朝廷,公卿已下莫不惮之,大人柰何独不为礼?」援曰:「我乃松父友也。虽贵,何得失其序乎?」松由是恨之。初,军次下隽,有两道可入,从壶头则路近而水崄,从充则涂夷而运远,帝初以为疑。及军至,耿舒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扼其喉咽,充贼自破。以事上之,帝从援策。三月,进营壶头。贼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耿舒与兄好畤侯弇书曰:「前舒上书当先击充,粮虽难运而兵马得用,军人数万争欲先奋。今壶头竟不得进,大众怫郁行死,诚可痛惜。前到临乡,贼无故自致,若夜击之,即可殄灭。伏波类西域贾胡,到一处辄止,以是失利。今果疾疫,皆如舒言。」弇得书,奏之。帝乃使虎贲中郎将梁松乘驿责问援,因代监军。会援病卒,松宿怀不平,遂因事陷之。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绶。
典故
素娥斗婵娟
 

《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百尺楼南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典故
樊素口
 
相关人物
樊素


《本事诗·事感》
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年既高迈,而小蛮方丰艳,因为杨柳之词以托意,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及宣宗朝,国乐唱是词,上问谁词,永丰在何处;左右具以对之。遂因东使,命取永丰柳两枝,植于禁中。白感上知其名,且好尚风雅,又为诗一章,其末句云:「定知此后天文里,柳宿光中添两枝。」
典故
素云黄鹤
 
芳草晴川
 
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中仙客

参考典故
骑黄鹤


《全唐诗》卷一百三十〈黄鹤楼〉
昔人已乘白云去【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兹地空馀黄鹤楼】【兹地空留黄鹤楼】【此地空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晴川历历汉阳戍】,春草萋萋鹦鹉洲【芳草萋萋鹦鹉洲】【芳草青青鹦鹉洲】【春草青青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日暮乡关何处在】,烟波江上使人愁。
典故
缟素刘季

相关人物
汉高祖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4~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典故
广陵客
 
广陵弦
 
广陵故事
  
顾索素琴

相关人物
嵇康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雅量〉~344~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晋书》卷四十九〈嵇康列传〉~374~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初,康尝游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

简释

广陵散:喻哀悼怀才去世者。唐李白《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又喻指高雅乐曲。唐陈存《楚州赠别周愿侍御》:“淮南木叶飞,夜间广陵散。”


例句

独悲形解后,谁听广陵弦。 李德裕 房公旧竹亭闻琴缅慕风流神期如在因重题此作

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 李白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一罢广陵散,鸣琴更不开。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李颀 琴歌

前弹广陵罢,后以明光续。 王绩 古意六首

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 白居易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淮南木叶飞,夜闻广陵散。 陈存 楚州赠别周愿侍御

一弄广陵散,又裁绝交书。 陆龟蒙 添酒中六咏酒杯

广陵故事无人知,古人不说今人疑。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

典故
兔蟾
 
化蟾
 
升兔
        
老蟾
  

《楚辞补注》卷三〈天问〉~88~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东汉·王逸注:「言月中有菟,何所贪利,居月之腹,而顾望乎?菟,一作兔。」
《艺文类聚》卷一〈天部上·月〉
《五经通义》曰: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阳也。张衡《灵宪》曰:「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蜍兔。」又曰:「姮娥奔月,是为蟾蜍。」

例句

金蟾著未出,玉树悲稍破。 令狐楚 八月十七日夜书怀

秋蟾流异彩,斋洁上坛行。 姚合 秋夜月中登天坛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李贺 梦天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 李凭箜篌引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杜甫

圆魄将升兔,高空欲叫鸿。 贾岛 晚晴见终南诸峰

量知爱月人,身愿化为蟾。 贾岛 玩月

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 韦庄 秋日早行

兔入臼藏蛙缩肚,桂树枯株女闭户。 韩愈 昼月

依前使兔操杵臼,玉阶桂树闲婆娑。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典故
怀素

相关人物
僧怀素


《宣和书谱》
怀素字藏真,俗姓钱,长沙人,徙家京兆。……初励律法,晚精意于翰墨,追仿不辍,秃笔成冢。……又,评者谓张长史为颠,怀素为狂,以狂继颠,孰为不可。及其晚年益进,则复评其与张芝逐鹿。
典故

《论语注疏·八佾》~26~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典故
建平家

相关人物
刘景素


《宋书》卷七十二《文九王传·建平王宏传》
子景素,少爱文义,有父风。大明四年,为宁朔将军、南济阴太守,徙历阳、南谯二郡太守,将军如故。中书侍郎,不拜。监南豫豫二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南豫州刺史,又不拜。太宗初,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太子左卫率,加给事中,冠军将军、南兖州刺史,丹阳尹,吴兴太守,使持节、监湘州诸军事、湘州刺史,将军并如故。进号左将军。泰始六年,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左将军、荆州刺史,持节如故。徵为散骑常侍、后将军、太常,未拜。时太祖诸子尽殂,众孙唯景素为长,建安王休祐诸子并废徙,无在朝者。景素好文章书籍,招集才义之士,倾身礼接,以收名誉,由是朝野翕然,莫不属意焉。……至今上即位,乃下诏曰:「宋建平王刘景素,名父之子,少敦清尚。虽末路失图,而原心有本。年流运改,宜弘优泽,可听以王礼还葬旧墓。」

例句

帝城风日好,况复建平家。 王维 送孙秀才

典故
九素烟


《云笈七签》卷八〈释三十九章经·第二十二章〉
太初九素金华景元君曰:太初天中有华景之宫。宫有自然九素之气。气烟乱生,雕云九色。入其烟中者易貌,居其烟中者百变。又有庆液之河,号为吉人之津。又有流汩之池,池广千里,中有玉树。饮此流汩之水,则五脏明彻,面生紫云。
典故
一琴一鹤
 
携琴鹤
 
清献常携
 
琴鹤相随
 
素琴独鹤


《梦溪笔谈》卷九〈校證·人事一〉~380~
赵阅道为成都转运使,出行部内,唯携一琴一鹤,坐则看鹤鼓琴至。尝过青城山,遇雪,舍于逆旅。逆旅之人,不知其使者也,或慢狎之,公颓然鼓琴不问。
《宋史》卷三百一十六〈赵抃列传〉~0323~
神宗立,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以为疑,帝曰:「吾赖其言耳,苟欲用之,无伤也。」及谢,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未几,擢参知政事。抃感顾知遇,朝政有未协者,必密启闻,帝手诏褒答。
《國語辭典》:宫腰(宮腰)  拼音:gōng yāo
细腰。春秋时,楚灵王爱好细腰的女子,于是宫中嫔妃都流行细腰装束,故称细腰为「宫腰」。宋。秦醇《谭意哥传》:「荑手纤纤,宫腰搦搦,独步于一时。」
分類:细腰女子
《漢語大詞典》:楚宫腰
本指 楚 宫女的细腰。后泛称女子苗条的细腰。 南朝 梁 萧子显 《日出东南隅行》:“逶迤 梁 家髻,冉弱 楚 宫腰。” 唐 李商隐 《碧瓦》诗:“无双 汉 殿鬢,第一 楚 宫腰。” 元 景元启 《得胜令·失题》曲:“一捻 楚 宫腰,体态更妖嬈。” 清 卢道悦 《偶感再和时斋韵》:“难舒 单父 肘,耻学 楚 宫腰。”参见“ 楚腰 ”。
《國語辭典》:楚腰  拼音:chǔ yāo
楚灵王喜欢腰细的女子,所以国人多饿其身,以求细腰。见《韩非子。二柄》。后用以指女子细腰。唐。杜牧 遣怀诗:「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清。况周颐 曲玉管。两桨春柔词:「那知倦后相如,春来苦恨青青。楚腰擎。」
《國語辭典》:楚腰  拼音:chǔ yāo
楚灵王喜欢腰细的女子,所以国人多饿其身,以求细腰。见《韩非子。二柄》。后用以指女子细腰。唐。杜牧 遣怀诗:「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清。况周颐 曲玉管。两桨春柔词:「那知倦后相如,春来苦恨青青。楚腰擎。」
《國語辭典》:细腰(細腰)  拼音:xì yāo
1.纤细的腰。《荀子。君道》:「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也作「细要」。
2.棺木覆盖时,上下能够接合的特制凹凸部分。「腰」文献异文作「要」。汉。王符《潜夫论。浮侈》:「后世以楸梓槐柏杶桦,各取方土所出,胶漆所致,钉细要,削除铲,靡不见际会。」
《漢語大詞典》:细腰宫(細腰宫)
楚 离宫名。 唐 杜牧 《题桃花夫人庙》诗:“ 细腰宫 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游 楚 故离宫,俗谓之 细腰宫 。” 清 黄景仁 《霜叶飞·湘江夜泊》词:“请看往日 细腰宫 ,是一堆荆杞。”参见“ 细腰 ”。
分類:离宫宫名
《國語辭典》:细腰(細腰)  拼音:xì yāo
1.纤细的腰。《荀子。君道》:「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也作「细要」。
2.棺木覆盖时,上下能够接合的特制凹凸部分。「腰」文献异文作「要」。汉。王符《潜夫论。浮侈》:「后世以楸梓槐柏杶桦,各取方土所出,胶漆所致,钉细要,削除铲,靡不见际会。」
《漢語大詞典》:取履
谓代人拾鞋。比喻屈己尊人。语本《史记·留侯世家》所载 张良 为一老父于圯下取履事。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词:“若论辈行,早陪 韩 柳 ,晚交 元 白 。老矣安能,为人取履,与人争屐。”
分類:代人屈己
《漢語大詞典》:圯上
桥上。史记·留侯世家载: 张良 尝从容步游 下邳 圯上,遇一老父,受《太公兵法》。后因以“圯上”指 张良 受《太公兵法》事。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交神圯上,道契 商 洛 。” 宋 苏轼 《张竞辰永康所居万卷堂》诗:“ 留侯 之孙书满腹,玉函宝方何用读。濠梁空復五车多,圯上从来一篇足。”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总得居士寿》词:“ 隆中 三顾客,圯上一编书。”参见“ 圯桥 ”。
《國語辭典》:圯桥(圯橋)  拼音:yí qiáo
地名。位于江苏省邳县南,汉朝张良遇到黄石公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圯桥书(圯橋書)
亦称“ 圯上书 ”。亦称“ 圯下兵法 ”。 指 秦 末一老父于圯上授予 张良 的《太公兵法》。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唐 李白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诗:“身为 下邳 客,家有圯桥书。” 宋 曾巩 《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緑髮朱颜两少年,出伦清誉每相先;壁中字为时人考,圯上书从老父传。” 宋 陈亮 《子房贾生孔明魏徵何以学异端》:“ 子房 为 高帝 谋臣,从容一发,动中机会,而尝超然於事物之外,此岂圯下兵法之所有哉!”
《漢語大詞典》:文成履
秦 末, 张良 在 下邳 圯(桥)上为 黄石 老人拾履着履的典故。 张良 谥 文成侯 ,故云。见《史记·留侯世家》。 唐 张文琮 《赋桥》诗:“已授 文成 履,空题 武骑 书。”
《漢語大詞典》:谷城翁(穀城翁)
指 黄石公 。 宋 王安石 《送郑叔熊归闽》诗:“疑师 穀城 翁,方略已自得。”按,史记·留侯世家:“十三年孺子见我 济北 , 穀城山 下黄石即我矣。”为此语所本。
《漢語大詞典》:跪履
《史记·留侯世家》载: 汉 张良 游 下邳 圯上,遇褐衣老父堕履圯下,命 良 取履,并长跪履之。老父曰:“孺子可教矣。”授以《太公兵法》。后以“跪履”表示向长者虚心求教。 唐 杜牧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诗:“ 刘济 愿跪履, 田兴 请建筹。” 唐 黄滔 《裴侍郎启》:“昨者面容跪履,亲俾窥天,仍如琢玉之品题,更启如金之然诺。” 宋 唐庚 《双榕》诗:“抠衣倘可亲,跪履安敢羞。”
《漢語大詞典》:黄公
(1). 中国 古代寓言中一个谦虚过分而使事情走向反面的人物形象。尹文子·大道上:“ 齐 有 黄公 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
(2). 汉 代术士。西京杂记卷三:“有 东海 人 黄公 ,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復行其术。 秦 末,有白虎见於 东海 , 黄公 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 汉 张衡 《西京赋》:“ 东海 黄公 ,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当初 黄公 有道术,能以赤刀制虎,尚且终为虎害。”
(3).指 东汉 太尉 黄琼 。 明 何良俊 《世说新语补·德行》:“ 徐孺子 尝事 江夏 黄公 ,后 黄公 亡殁, 孺子 往会葬,无资以自致,齎磨镜具自随,所在取直,然后得前。”参阅后汉书·徐稺传
(4).泛指卖酒者。 唐 白居易 《晚春沽酒》诗:“醉卧 黄公 肆,人知我是谁。” 宋 林逋 《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 黄公 酒舍归。”参见“ 黄公酒壚 ”。
(5).指 秦 末之 黄石公 。又称 圯上老人 。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 黄公 ,天人也,有以跪履而投帝师之道者,岂以孺子而捨诸?”
(6).指 夏黄公 。四皓之一。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诗:“ 苏武 元还 汉 , 黄公 岂事 秦 ?” 仇兆鳌 注:“ 黄公 ,四皓之一。避 秦 入 商山 。”参阅史记·留侯世家
(7).鸟名。黄鹂。 宋 苏轼 《书普慈长老壁》诗:“久参白足知禪味,苦厌黄公聒昼眠。”自注:“鸟名。” 王文诰 辑注:“黄公,黄鸝也。”
《漢語大詞典》:黄公酒垆(黄公酒壚)
魏 晋 时 王戎 与 阮籍 、 嵇康 等竹林七贤会饮之处。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王濬冲 ﹞经 黄公 酒壚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 嵇叔夜 、 阮嗣宗 共酣饮於此壚。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 嵇生 夭、 阮公 亡以来,便为时所羈紲。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后诗文常以“黄公酒壚”指朋友聚饮之所,抒发物是人非的感叹。 宋 梅尧臣 《正月二十七日江邻几等邀饮于定力院》诗:“似过 黄公 酒壚下, 嵇 阮 不见脩竹中。” 元 马谦斋《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春》曲:“近 黄公 酒壚,诵 坡仙 乐府,直喫到月转垂杨树。”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 钱虞山 题三老图诗,末句云:‘ 秦淮 烟月经游处,华表归来白鹤知。’不胜 黄公 酒壚之叹。”
《漢語大詞典》:黄石
(1).指 黄石公 。语出史记·留侯世家:“十三年孺子见我 济北 , 穀城山 下黄石即我矣。” 唐 陈去疾 《送韩将军之雁门》诗:“归来长揖功成后, 黄石 当年故有期。” 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消息盈虚能早办,惟有 黄石 、 鴟夷 堪羡。” 清 查慎行 《洪武御碑歌》:“ 留侯 自伴 赤松 去, 穀城 空立 黄石 祠。”
(2).指 黄石公 授与 张良 的兵书黄石公三略后汉书·儒林传上·杨伦:“当断不断,《黄石》所戒。” 李贤 注:“黄石公三略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四年:“夫臣与主同者亡,此《黄石》之所忌也。” 胡三省 注:“《黄石》,即 张良 於 下邳 圯上所得之书也。” 清 袁于令 《西楼记·卫行》:“论兵法《黄石》深筹,夸剑术 白猿 高手。”
(3).古代少数民族名。后汉书·循吏传·任延:“ 延 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令将杂种 胡 骑 休屠 、 黄石 ,屯据要害。”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駹:“其西又有 三河 、 槃于 虏,北有 黄石 、 北地 、 卢水胡 ,其表乃为徼外。”
(4).方解石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方解石
(5).地名。 四川省 涪陵市 的 黄石滩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八月, 岑彭 破 公孙述 将 侯丹 於 黄石 。” 李贤 注:“即 黄石滩 也。水经注曰:‘ 江水 自 涪陵 东出百里而届于 黄石 。’在今 涪州 涪陵县 。”
(6).地名。 浙江省 临海市 的 黄石岭 。 清 吴伟业 《闻台州警》诗之一:“天际飞燕 黄石岭 ,云中犬吠 赤城楼 。”
(7).地名。 湖北省 黄石市 。
《漢語大詞典》:黄石书(黄石書)
指 黄石公 授与 张良 的兵书。世称黄石公三略。 明 陈子龙 《壮游行》:“或授 黄石 书,且遇採药翁。”
《漢語大詞典》:黄石老
即 黄石公 。 唐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诗:“愧非 黄石老 ,安识 子房 贤。” 唐 杜牧 《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授符 黄石老 ,学剑 白猿翁 。”参见“ 黄石公 ”。
分類:黄石公
《國語辭典》:黄石公(黃石公)  拼音:huáng shí gōng
秦时的隐士。曾于下邳圯上传太公兵法于张良,故也称为「圯上老人」。后借指熟谙兵法、识察人才的老人、仙人。
《漢語大詞典》:斗婵娟(鬥嬋娟)
亦作“鬭嬋娟”。 争艳比美。 唐 李商隐 《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鬭嬋娟。” 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词之五:“梦想 西池 輦路边,玉鞍骄马小輜軿,春风十里鬭嬋娟。” 元 张可久 《寨儿令·晚凉即席》曲:“石漱冰泉,月满琼田,歌舞鬭嬋娟。”
分類:争艳比美
《漢語大詞典》:永丰柳(永豐柳)
唐 时 洛阳 永丰坊 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 白居易 因赋《杨柳枝词》云:“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如丝。 永丰 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后传入乐府,遍流京师。 唐宣宗 闻之,下诏取其两枝植于禁苑中。后因以“永丰柳”泛指园柳。 宋 张先 《千秋岁》词:“ 永丰 柳,无人尽日飞花雪。”亦省作“ 永丰 ”。 陈世宜 《秋柳和渔洋》诗之三:“闻道空园在南角, 永丰 移植愿多违。”
《國語辭典》:鹦鹉洲(鸚鵡洲)  拼音:yīng wǔ zhōu
长江中的沙洲。在今湖北省汉阳县西南。相传东汉祢衡曾在此作鹦鹉赋,因而得名。
《國語辭典》:黄鹤楼(黃鶴樓)  拼音:huáng hè lóu
位于湖北省武昌县临接长江大桥之蛇山山顶的阁楼。相传费文袆登仙,尝驾黄鹤憩于此,故称为「黄鹤楼」。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國語辭典》:广陵散(廣陵散)  拼音:guǎng líng sǎn
1.乐曲名。汉、魏时期相和楚调的但曲之一。既用于合奏,也用于独奏。其中的「慢商调」为此曲所独有。
2.三国魏嵇康善弹广陵散曲,秘不授人,后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谗被害,临刑索琴弹曰:「『广陵散』于今绝矣!」见《晋书。卷四九。嵇康传》。后比喻人事凋零或事无后继,已成绝响。《北齐书。卷三三。徐之才传》:「长子林,字少卿,太尉司马。次子同卿,太子庶子。之才以其无学术,每叹云:『终恐同广陵散矣!』」也作「广陵客」。
《漢語大詞典》:寒兔
(1).寒冬的野兔。 南朝 梁 沈约 《宿东园》诗:“茅栋啸愁鴟,平冈走寒兔。” 唐 孟浩然 《南归阻雪》诗:“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唐 杜牧 《洛阳》诗:“侯门草满宜寒兔, 洛浦 沙深下寒鸿。”
(2).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 吴质 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王琦 汇解:“寒兔谓秋月。”
《漢語大詞典》:寒蟾
指月亮。传说月中有蟾,故称。 唐 刘禹锡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二十二韵》:“管弦喧夜景,灯烛掩寒蟾。” 宋 张铣 《玉树后庭花》词之二:“青驄一骑来飞鸟,靚妆难好,至今落日寒蟾,照 臺城 秋草。”
分類:
《漢語大詞典》:小蟾
指月亮。 宋 吴文英 《霜叶飞·重九》词:“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
分類:
《漢語大詞典》:凉蟾(涼蟾)
指秋月。 唐 李商隐 《燕台诗·秋》:“月浪衡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疎星入。”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影浸凉蟾窗上见,声敲寒雨枕边闻。” 清 陈维嵩 《百字令·己未长安中秋》词:“坐久凉蟾犹未吐,靄靄暮云偏结。”亦泛指月亮。 宋 晏几道 《阮郎归》词:“箇人鞭影弄凉蟾,楼前侧帽檐。”
分類:秋月
《漢語大詞典》:清蟾
称澄澈的月亮。因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称月。亦用以比喻圆镜。 宋 张先 《于飞乐令》词:“宝奩开,菱鑑静,一掬清蟾。” 宋 贺铸 《采桑子·罗敷歌》词:“犀尘流连。喜见清蟾似旧圆。” 宋 范成大 《代人七月十四日生朝》诗:“已饶瑞荚明朝满,先借清蟾一夜圆。”
《漢語大詞典》:秋蟾
秋月。 唐 姚合 《秋夜月中登天坛》诗:“秋蟾流异彩,斋洁上坛行。” 宋 辛弃疾 《西江月·赋丹桂》词:“杏腮桃脸费铅华,终惯秋蟾影下。”《天雨花》第十三回:“四时惟有秋蟾好,人生在世几何春。”
分類:秋月
《漢語大詞典》:素蟾
月的别称。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 唐 黄滔 《卷帘》诗:“緑鬟侍女手纤纤,新捧 嫦娥 出素蟾。” 宋 张元干 《青玉案·筠翁生朝》词:“玉鉤斜掛,素蟾初满,醉愜浮瓜冷。” 明 屠隆 《綵毫记·渔阳鼙鼓》:“盼红轮西岭,素蟾东麓。” 清 蒋春霖 《一枝春·忆兰曲为汪西林赋》词:“纹纱素蟾低照,奈 姮娥 更妒,同心花好。”
分類:蟾蜍
《國語辭典》:金蟾  拼音:jīn chán
1.月亮。唐。令狐楚 八月十七日夜书怀诗:「三五既不留,二八又还过。金蟾著未出,玉树悲稍破。」
2.饰有金蟾蜍鼻纽的香器。唐。李商隐 无题诗四首之二:「金蟾齧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國語辭典》:银蟾(銀蟾)  拼音:yín chán
月亮的别名。唐。白居易 中秋月诗:「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唐。李中思朐阳春游感旧寄柴司徒诗五首之四:「红袖歌长金斝乱,银蟾飞出海东头。」
分類:蟾蜍
《國語辭典》:金蟾  拼音:jīn chán
1.月亮。唐。令狐楚 八月十七日夜书怀诗:「三五既不留,二八又还过。金蟾著未出,玉树悲稍破。」
2.饰有金蟾蜍鼻纽的香器。唐。李商隐 无题诗四首之二:「金蟾齧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漢語大詞典》:绘素(繪素)
(1).在白色底子上绘画。引申指图画。 唐 李峤 《与崔少府书》:“雕逾绘素,采夺华虫之饰;韵动旋宫,响入飞龙之奏。”
(2).指绘画。 唐 郑谷 《答谢段赞善》诗:“留心於绘素,得事在烟波。” 采畴 《〈谢亦嚣诗集〉序》:“吾友 谢子 亦嚣 ,性情閒雅,躭吟咏,又擅绘素。”参见“ 绘事后素 ”。
《國語辭典》:绘事后素(繪事後素)  拼音:huì shì hòu sù
先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犹人有美质,然后可加文饰。语出《论语。八佾》:「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后比喻行事起先简单,然后逐步深入。汉。荀悦《前汉纪。卷二三。孝元皇帝纪下》:「孔子曰:『行有馀力则可以学文』,简于始也,『绘事后素』,成有终也。」唐。皇甫湜 答李生第二书:「以非常之文,通至正之理,是所以不朽也,生何嫉之深耶?夫绘事后素,既谓之文,岂苟简而已哉!」
分類:良好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