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8,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应试
帘内
蕊榜
开场
三头
贡闱
抡魁
中科
论策
文卷
大魁
鸿博
两举
试墨
预选
《國語辭典》:应试(應試)  拼音:yìng shì
1.参加考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灿若归来打叠衣装,上杭应试,与王氏话别。」《红楼梦》第八一回:「比如应试选举,到底以文章为主。」
2.旧时奉天子之命所作的诗赋。
《漢語大詞典》:帘内(簾内)
科举考试时,负责考校之官员。详“ 帘外 ”、“ 帘官 ”。
《國語辭典》:蕊榜  拼音:ruǐ bǎng
称科举时代的进士榜。明。杨慎《艺林伐山。卷一○。蕊榜》:「世传大罗天放榜于蕊珠宫,故曰蕊榜。」清。陆世廉《西台记》第一出:「英豪,蕊榜名标。」
《國語辭典》:开场(開場)  拼音:kāi cháng
1.戏剧、电影等表演的开始。如:「他们赶到戏院,电影刚好开场。」
2.比喻一般活动的开始。如:「运动会已经开场了。」
《漢語大詞典》:三头(三頭)
科举考试三试都中第一名的人。即府试为解头,进士试为状头,博学宏词及制科试为勅头。 唐 章孝标 《钱塘赠武翊黄》诗:“花锦文章开四面,天人科第占三头。”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武翊黄 府选为解头,及第为状头,宏词为敕头,时号‘武三头’。冠於一时。”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乾隆 辛丑, 长洲 钱棨 适占三头。”参见“ 三元 ”。
《國語辭典》:三元  拼音:sān yuán
1.天、地、人。唐。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士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
2.农历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隋。杜公赡。注:「阴历正月初一日,为年、月、日三者之始,谓之三元。」
3.习俗上,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为「三元」。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
4.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廷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为「三元」。如:「连中三元」。
5.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六。元气论》:「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也称为「三官」。
6.术数用语。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宫,必一百八十年后度尽,故以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为「三元」。
《漢語大詞典》:贡闱(貢闈)
科举考试的地方。旧唐书·王凝传:“ 凝 性坚正,贡闈取士,拔其寒俊,而权豪请託不行,为其所怒,出为 商州 刺史。”宋史·范质传:“举进士时, 和凝 以翰林学士典贡部,览 质 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以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闈中谓之‘传衣鉢’。”
分類:科举考试
《漢語大詞典》:抡魁(掄魁)
科举考试的第一名。亦指中选第一名。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开庆六士》:“时相好名,牢笼 宜中 为抡魁,餘悉擢巍科。”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陆姑救易》:“文省幸抡魁,到皇都赴礼闈。”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功名着意本抡魁,一字争差不得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宝:“生以是抡魁。明年,举进士,授词林。”
《漢語大詞典》:中科
犹中品,中等。《周书·苏绰传》:“今之宰守,当勤於中科,而慕其上善。如在下条,则刑所不赦。”
(1).合格。晋书·孔坦传:“至是,帝申明旧制,皆令试经,有不中科,刺史、太守免官。”
(2).科举考试中选。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始自县考试,定其可举者,然后升于州若府,其不能中科者,不与是数焉。” 宋 王傥 唐语林·文学:“ 张维 、 皇甫川 、 郭鄩 、 刘庭辉 ,以古风著;虽然,皆不中科。”
《漢語大詞典》:论策(論策)
犹策论。 宋 代以来各朝常用作科举考试的项目之一。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方翥:“昔忝知举,祕监赋重叠用韵,以论策佳,輒为改之,擢寘高第。” 明 归有光 《三途并用议》:“今进士之与科贡,皆出学校,皆用试经义论策。” 清 朱之瑜 《安南供役纪事》:“ 宋 朝试士以论策,此外各有明经、韜鈐、宏辞、茂才等科。”
《漢語大詞典》:文卷
(1).为应科举考试所作的文章。 宋 王谠 唐语林·自新:“后 太真 为礼部侍郎, 谊 应举, 太真 览其文卷於 包侍郎 佶 之家。”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元戎 ﹞命召之入,见其人质清秀,復览其文卷,深器重之。”
(2).泛指文章。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 杨 以答 孟简 书为答 大颠 书,又改‘死款’二字为‘死案’二字,不知前人文卷,亦曾否审详耶?”
(3).公文案卷。《全元散曲·小令·红锦袍》:“那老子 彭泽县 懒坐衙,倦将文卷押。”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有查勘一事而十数年不完者,文卷委积,多致沉埋。” 清 蒋士铨 《桂林霜·投辕》:“休衙,恰纔得退食僉文卷,又听説有客来投见。”
《國語辭典》:大魁  拼音:dà kuí
指科举时代的状元。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四方举人集京师,当入见,而宋公姓名偶为众人之首。……然其后卒为大魁。」
《國語辭典》:鸿博(鴻博)  拼音:hóng bó
博学多识。如:「他是一位鸿博之士。」
《漢語大詞典》:两举(兩舉)
两次参加科举考试。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三:“先朝时,锁厅举进士者。时有一人以为奇异,试不中,皆以责罚为私罪。其后,詔文官听应两举,武官一举,不中者不获罚。”元史·选举志一:“ 蒙古 、色目人,年三十以上两举不第者,与教授。”
《漢語大詞典》:试墨(試墨)
(1).犹试笔。 宋 梅尧臣 《和刘原甫十二月十日试墨》:“因君试墨偶有激,勇辞壮笔挥长刀。” 元 张可久 《湘妃怨·乐闲》曲:“吹簫按舞月当轩,载酒寻花雪满船,题诗试墨云生砚。”参见“ 试笔 ”。
(2).检验墨的质量。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墨谱:“《谱》中载 汪仲淹 《墨书》述 于鲁 之言曰:‘试墨如试金,当略其色泽,求其神气。其法用紫石研,注水涓滴同磨,多少同。磨之一缕如綫,而鑑其光:紫为上,黑光次之,青又次之,白为下,黯沕无光,或有云霞气,又下之下也。’此数语可为相墨金针。”
(3). 宋 代以来,参加科举考试中者的文章的汇编,称之为试墨。参见“ 试墨帖 ”。
(4). 明 清 科举试卷名目之一。乡试、会试时,应试者用墨笔书写的试卷。亦借指八股文。 明 汤显祖 《张元长〈嘘云轩文字〉序》:“今之为士者,习为试墨之文,久之,无往而非墨也。”参见“ 墨卷 ”。
《漢語大詞典》:试笔(試筆)
(1).谓练习书法。 宋 欧阳修 《试笔》诗:“试笔消长日,躭书遣百忧。”
(2).指练习写文章。《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十五六岁免不得教他试笔做文。” 冰心 《晚晴集·从“五四”到“四五”》:“我觉得反正大家都在试笔,我为什么不把我的试作,拿出去发表呢?”
(3).动笔;开始动笔。 唐 陆龟蒙 《村夜》诗:“开瓶浮螘緑,试笔秋毫劲。” 清 顾汧 《泥金手书五大部佛经跋》之二:“右金书《华严经》全部八十一卷,试笔於壬午闰六月三日,告成於癸未腊月二十四日,距一年半有奇。”
《漢語大詞典》:试墨帖(試墨帖)
汇集科举考试中式者文章的帖子。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中:“ 建中靖国 初,起知 兖州 ,復职,知 潁昌 ,除龙图待制,知 成德军 ,卒 信州 ,有试墨帖,必其时也。”
《國語辭典》:墨卷  拼音:mò juàn
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时,应试者用墨笔书写的试卷。《明史。卷七○。选举志二》:「考试者用墨,谓之墨卷。誊录用朱,谓之朱卷。」《儒林外史》第二○回:「自从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一家里有个帐,共是九十五本。」
《國語辭典》:预选(預選)  拼音:yù xuǎn
在决选前预先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