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50分类词汇 50
《國語辭典》:堂上  拼音:táng shàng
1.大堂之上。《礼记。曲礼上》:「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
2.称谓。对父母的敬称。《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见过泰山,又请岳翁受礼;参完堂上,还叫父母升厅。」
3.茶楼餐厅的服务人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那堂上抖开来一看,是一块方方的蓝洋布。」
4.旧时对司法机关主审官员的敬称。《老残游记》第一六回:「又听堂上把惊堂一拍,骂道:『这个淫妇,真正刁狡!拶起来!』」
《國語辭典》:九天  拼音:jiǔ tiān
1.天的中央及八方。《楚辞。屈原。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
2.天之极高处。《孙子。形》:「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唐。李白 望庐山瀑布水诗二首之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作「九霄」、「九重」。
3.比喻宫禁。唐。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唐。王涯 宫词三○首之七:「为看九天公主贵,外边争学内家装。」
《漢語大詞典》:天一
(1).谓与天合而为一。庄子·大宗师:“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郭象 注:“安於推移而与化俱去,故乃入於寂寥而与天为一也。”
(2).星名。史记·天官书:“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若见若不,曰阴德,或曰天一。” 张守节 正义:“天一一星,疆閶闔外,天帝之神,主战鬭,知人吉凶。明而有光,则阴阳和,万物成,人主吉;不然,反是。”晋书·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宫门右星南,天帝之神也,主战鬭,知人吉凶者也。”
(3).神名。史记·封禅书:“其后人有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祠神三一: 天一 、 地一 、 太一 ’。” 司马贞 索隐引 宋均 曰:“ 天一 、 太一 , 北极神 之别名。”
(4).太岁的别名。广雅·释天:“天一……太岁也。”参阅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太岁考上“论太岁之名有六名异而实同”。
《國語辭典》:天宝(天寶)  拼音:tiān bǎo
1.天然的珍宝。唐。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2.唐朝玄宗的年号(西元742~756)。
《國語辭典》:当路(當路)  拼音:dāng lù
1.遮蔽要道。《汉书。卷二九。沟洫志》:「昔大禹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
2.身居要津。指掌握政权者。《孟子。公孙丑上》:「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唐。孟浩然 留别王维诗:「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漢語大詞典》:堂下
(1).宫殿、厅堂阶下。《公羊传·宣公六年》:“仡然从乎 赵盾 而入,放乎堂下而立。”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 中山 素女抚流徵於堂上,鸣鼓 巴俞 作於堂下。”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2).殿堂下的人。借指侍从。韩非子·内储说下:“乃召其堂下而譙之,果然,乃诛之。” 陈奇猷 集释:“説文:‘堂,殿也。’堂下,盖谓殿堂下之人。”
(3).神名。史记·封禅书:“ 荆 巫,祠 堂下 、 巫先 、 司命 、 施糜 之属。”
《國語辭典》:祝融  拼音:zhù róng
1.火神。《吕氏春秋。孟夏纪。孟夏》:「其神祝融。」汉。高诱。注:「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后用以指火或火灾。如:「因祝融肆虐,这些人顿时无家可归。」
2.南方之神或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唐。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于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
《國語辭典》:陆离(陸離)  拼音:lù lí
1.参差分散的样子。《楚辞。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文选。扬雄。甘泉赋》:「声駍隐以陆离兮,轻先疾雷而馺遗风。」
2.长的样子。《楚辞。屈原。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3.美玉。《楚辞。刘向。九叹。逢纷》:「薜荔饰而陆离荐兮,鱼鳞衣而白蜺裳。」
《國語辭典》:五福  拼音:wǔ fú
指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等五种福气。一说「五福」指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如:「五福骈臻是传统社会极为普遍的共同愿望。」《醒世姻缘传》第九○回:「从古钟灵多不偶,闺闱却有高贤。懿徽罄竹不胜传,诸祥皆毕集,五福赐从天。」
《國語辭典》:土地  拼音:tǔ dì
1.土壤。《汉书。卷四九。晁错传》:「审其土地之宜。」
2.封疆。《管子。权修》:「土地博大,野不以无吏。」
3.社神。《通俗常言疏證。鬼神。土地》引《孝经纬》:「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红楼梦》第二九回:「贾母在轿内因看见有守门大师并千里眼、顺风耳、当方土地、本境城隍各泥胎圣像,便命住轿。」
4.有泥土的地面皆称为「土地」。如:「土地肥沃」、「土地改革」。
《國語辭典》:地主  拼音:dì zhǔ
1.住在本地的人。如:「尽地主之谊」。《左传。哀公十二年》:「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
2.土地所有权人。如:「你别小看了老王,他可是本地的大地主,附近的地几乎全是他的。」
《國語辭典》:地主之谊(地主之誼)  拼音:dì zhǔ zhī yì
本地主人应尽的情谊。指招待外地来的客人。《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文明小史》第一回:「况且他们来的是客,你我有地主之谊,书上还说送往迎来,这是一点不错的。」
《漢語大詞典》:马行(馬行)
(1).神名。史记·封禅书:“ 冥羊 用羊祠, 马行 用一青牡马。”
(2).药草紫参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紫参
《國語辭典》:司命  拼音:sī mìng
1.星名:(1)古代天文指文昌第四星。(2)古代天文指三台中的上台二星。(3)在虚宿之北的二星。
2.神仙的名称:(1)宫中小神。(2)灶神。
《國語辭典》:玄冥  拼音:xuán míng
1.北方之神。一说为水神。《续汉书志。第八。祭祀志中》:「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文选。扬雄。甘泉赋》:「左欃枪而右玄冥,前熛阙而后应门。」
2.黑暗。《淮南子。俶真》:「夫秉皓白而不黑,行纯粹而不糅,处玄冥而不闇。」
《漢語大詞典》:地官
(1).古代六官之一。周礼·地官·序官:“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 郑观应 《盛世危言·农功》:“稽古帝王之设地官司徒之职,实兼教养。” 唐 武则天 曾改户部为地官(旋复旧),因亦以地官称户部长官。 唐 韩愈 《祭马仆射文》:“帝念其功,还公于朝。陟于地官,且长百僚。” 马其昶 校注:“守户部尚书。”参阅通典·职官五
(2).神名。道家以天官、地官、水官为三官。 宋 梅尧臣 《观杨之美画》诗:“地官既失不可知,此画传是 阎令 为。”《宋史·方伎传上·苗守信》:“三元日,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各主録人之善恶。”详“ 三官 ”。
《國語辭典》:三官  拼音:sān guān
1.三种官的合称:(1)司徒、司马、司空的总称。《左传。昭公四年》:「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孟孙为司空,以书勋。」《礼记。王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2)汉代均输、钟官、辨铜令的合称。《史记。卷三○。平准书》裴骃集解引〈汉书百官表〉:「『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属官有上林均输、钟官、辨铜令。』然则上林三官,其是此三令乎?」
2.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官」。也称为「三元」。
3.人身上的三要处:(1)耳、目、心之三器官。《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凡耳之闻也,藉于静;目之见也,藉于昭;心之知也,藉于理。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者废矣。」(2)身体食、视、听三要处。《淮南子。诠言》:「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