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知人
不省人事,失去了知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会稽 贺瑀 ,字 彦琚 ,曾得疾,不知人,惟心下温,死三日,復苏。”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 安公子 此时已是魂飞魄散,背了过去,昏不知人。”
《國語辭典》:昏眩  拼音:hūn xuàn
神智模糊,眼睛昏花。如:「在烈日中站了半小时,她感到一阵昏眩,不支倒地。」
《國語辭典》:木偶人  拼音:mù ǒu rén
1.用木头雕刻成的人偶。《隋书。卷五八。列传。柳䛒》:「于是命匠刻木偶人施机关,能坐起拜伏。」《旧唐书。卷一三一。列传。李勉》:「部人有父病,以蛊道为木偶人,署勉名位,瘗于其陇。」
2.比喻呆立没有任何动作的人。如:「一听到好友猝死的讯息,他就成了木偶人,动也不动。」
《漢語大詞典》:顽痹(頑痺)
麻木无知觉。 唐 吕颂 《为张侍郎乞入观表》:“臣从去年冬初,忽染脚疾,膝脛顽痺,行步艰难。” 宋 朱熹 《答石子重书》:“医者以四支顽痺为不仁。顽痺则不知痛痒,又安能爱?”
《國語辭典》:发昏(發昏)  拼音:fā hūn
1.昏迷。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这一会觉昏沉上来,你扶著我者。(正末发昏科)。」
2.糊涂、神智不清。《红楼梦》第三五回:「难道昨儿晚上你说的那话就应该的不成!当真是你发昏了。」《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你们真是发昏了!你们打算讹我来,你们可是瞎了眼了。」
《國語辭典》:感觉(感覺)  拼音:gǎn jué
1.内心的感受。如:「对方无微不至的呵护,让她心头满是幸福的感觉。」
2.由感官将外界的刺激传达至神经,而于大脑产生识别的反应。
3.感到、觉得。如:「今天的天气令人感觉十分舒畅。」
《國語辭典》:幻觉(幻覺)  拼音:huàn jué
在缺乏适当外在刺激的情境下所产生的知觉经验。即以想像的知觉代替事实的知觉经验。常是无中生有,是一种知觉反常现象。
《国语辞典》:不记省(不记省)  拼音:bù jì xǐng
失去知觉,不省人事。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四:「行至神水驿,若风眩昏乱,不记省,随行小吏辈皆环坐以泣。」
《漢語大詞典》:救转
使恢复知觉。例如:昏倒了,但被有同情心的旁观者救转来了。
分類:恢复知觉
《漢語大詞典》:发厥(發厥)
昏厥,失去知觉。《官场现形记》第二二回:“当时姨太太便气的几乎发厥。”
《國語辭典》:发晕(發暈)  拼音:fā yūn
1.头晕,头脑有昏迷晕眩的感觉。
2.形容因视物不明,造成晕眩的感觉。
《國語辭典》:麻醉  拼音:má zuì
1.医学上为便于施行外科手术,或其他剧痛的处置,而使用药物诱生局部性或全身性丧失感觉的方法。
2.比喻利用某种方式,使某方面的意识模糊,藉以忘掉伤痛。如:「自从母亲因车祸去世,他就经常喝酒来麻醉自己。」
《國語辭典》:晕厥(暈厥)  拼音:yūn jué
昏倒。如:「他在操场上听演讲时,忽然晕厥了。」
《漢語大詞典》:想象力
指人的思维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书籍培养了她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
《國語辭典》:心电感应(心電感應)  拼音:xīn diàn gǎn yìng
彼此心中如有电流般,能相互感通。也称为「精神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