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参军拄笏
    
望爽气
 
朝来清气
 
朝来爽气
 
朝来爽致
  
爽气朝来
 
爽气西山
 
看爽气
 
看西山
 
看西爽
 
笏挂颊
 
西山朝爽
  
西山爽气
 
西山笏
 
须人料理

相关人物
王徽之(字子猷)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简傲〉~775~
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子)王徽之〉~203~
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羁,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又为车骑桓冲骑兵参军,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又问:「管几马?」曰:「不知马,何由如数!」又问:「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焉知死!」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公岂得独擅一车!」冲尝谓徽之曰:「卿在府日久,比当相料理。」徽之初不酬答,直高视,以手版柱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耳。」

简释

拄笏看山:指朝廷官宦有隐士情怀。宋朱松《春晚书怀》:“脱巾漉酒从人笑,拄笏看山颇自奇。”


例句

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 王维 送李太守赴上洛

典故
天街小雨润如酥
 
小雨如酥
 
微雨如酥
 
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全唐诗》卷三百三十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绝胜花柳满皇都】。」
典故
人间得意
 
得意春风
 
看取长安花夹道
 
趁东风惊马蹄
 
长安得意
 
马蹄尘扑,春风得意


《青箱杂记》卷七~73~
孟郊〈下第〉诗曰:「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又〈再下第〉诗曰:「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其〈后及第〉诗曰:「昔日龌龊不足嗟,今朝旷荡思无涯。青春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大凡进取得失,盖亦常事,而郊器宇不宏,偶一下第,则其情陨获,如伤刀剑,以至下泪。既后登科,则其中充溢,若无所容,一日之间,花即看尽,何其速也?后郊授溧阳尉,竟死焉。
典故
两山横黛
 
娥眉远山
 
小山眉黛
 
山横眉黛
  
山眉翠
 
文君蹙远山
 
文君远山
  
春山眉黛
 
淡淡春山
  
眉似春山
 
眉学春山
  
眉山春争秀
 
眉抹远山
 
眉绕山
 
眉黛远山
 
看山忆眉
 
茂陵眉
 
贳酒杨昌
  
遥山
 
遥山眉
 
遥山羞黛
 
远山学
  
远山眉黛
   
远岫眉
 
长眉似远山

相关人物
卓文君


《西京杂记》卷二
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与文君为欢。既而文君抱颈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贳酒。」遂相与谋于成都卖酒。相如亲著犊鼻裈涤器以耻王孙,王孙果以为病,乃厚给文君,文君遂为富人。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长卿素有消渴疾,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而终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为诔传于世。

简释

远山眉:喻女子貌美。唐杜牧《少年行》:“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


例句

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 杜牧 少年行

江畔秋光蟾阁镜,槛前山翠茂陵眉。 杜牧 题桐叶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

典故
公主花
 
刘梅贵主妆
  
含章宫下妆
 
含章春风面
 
吹到眉心
 
寿阳公主面
  
寿阳宫额
 
寿阳梅妆
 
寿阳眉
 
寿阳纤巧
 
妆光梅影
 
妆梅
 
妆额
    
梅新试妆
 
梅粉华妆
 
梅花入寿阳
 
梅花匀面妆
 
梅花妆额
 
梅花点额
 
梅蕊妆宫额
 
梅蕊宫妆
  
欲点妆额
 
深宫点额
 
添妆韵似梅
 
汉宫娇额
 
粉额妆
 
试妆看吹面
  
额花
 
额黄映日
 
飘到梅心
 
飞近娥绿

相关人物
寿阳公主


《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十五·人日〉~269~
《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事类赋注》卷二十六
《宋书》曰:「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华,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后人多效之。」

简释

梅妆:喻女子华美妆饰,或喻梅花。唐李商隐《对雪二首》之二:“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

典故
今年身健
 
两峰倚高寒
 
明年谁健
 
明年虽健
 
此会明年谁健
 
细把茱萸看
 
茱萸仔细重看
 
醉把茱萸仔细看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四〈九日蓝田崔氏庄〉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兴来终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明年此会知谁在】,醉把茱萸子细看【再把茱萸子细看】。
典故 
王家看不足
 
王家看竹
 
王家种竹

相关人物
王徽之(字子猷)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王徽之〉~203~
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又为车骑桓冲骑兵参军,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又问:「管几马?」曰:「不知马,何由如数!」又问:「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焉知死!」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公岂得独擅一车!」冲尝谓徽之曰:「卿在府日久,比当相料理。」徽之初不酬答,直高视,以手版柱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耳。」时吴中一士大夫家有好竹,欲观之,便出坐舆造竹下,讽啸良久。主人洒扫请坐,徽之不顾。将出,主人乃闭门,徽之便以此赏之,尽欢而去。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徽之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

简释

此君:咏竹。唐杜牧《题刘秀才新竹》:“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例句

虽非宋玉诛茅至,且学王家种竹来。 吴融 岐阳蒙相国借宅因抒怀投献

皇王自有增封日,修竹徒劳号此君。 徐夤

绿阴十里滩声里,闲自王家看竹来。 李群玉 题王侍御宅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杜牧 题刘秀才新竹

岁寒高节谁能识,独有王猷爱此君。 牟融 题陈侯竹亭

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 韦式 一字至七家诗竹

典故
只恐夜深花睡去
 
夜深花睡
 
从教睡去
 
擎高烛照
 
东风唤花醒
 
海棠堪对烛
 
炙烛风流
 
照妆醒睡
 
烧烛看娇娆
 
相对夜阑烛
  
莫教渠睡


《苏轼诗集》卷二十二〈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典故
元都观
   
刘郎去后
 
刘郎已经老
 
刘郎未见
 
梦得重来郎省
 
吊麦伤桃
 
桃满观
 
桃花句
 
桃花误刘郎
 
无人不道看花回
 
燕麦兔葵
 
燕麦凫葵
 
玄都前度
 
玄都看花
  
玄都观中游
 
看花君子
 
看花才子
 
观中桃谢
 
观桃
 
观里千树

相关人物
刘禹锡


《本事诗·事感》
刘尚书自屯田员外左迁郎州司马,凡十年始徵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他日见时宰,与坐,慰问甚厚。既辞,即曰:「近者新诗,未免为累,奈何?」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其自?云:「贞元二十一年春,余为屯田员外,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十年,诏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盛如红霞,遂有前篇,以记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四年,始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再游。时太和二年三月也。」诗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独来。」

例句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 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

典故
悠然逝
 
放鳞看圉圉
 
洋洋乎

相关人物
孟子


《孟子注疏》卷九上〈万章章句上〉~62~
曰:「然则舜伪喜者与?」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典故
上掌
 
君王掌上
 
掌上人
 
掌上怜
 
掌上承恩
   
掌上轻
 
掌中托
 
掌中无力
 
掌中看
  
掌中行
 
掌中轻
 
掌中飞燕
 
汉后身轻
 
汉宫舞腰
 
皇后舞
 
纤腰掌上
 
舞掌轻
 
赵后身轻
 
轻身舞
 
转纤腰
  
静婉舞
 
飞燕掌中娇
 
飞燕身轻
 
飞燕轻

相关人物
张净琬
 
赵飞燕


《梁书》卷三十九〈羊侃列传〉~56~
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姬妾侍列,穷极奢靡。有弹筝人陆太喜,著鹿角爪长七寸。舞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舞。又有孙荆玉,能反腰帖地,衔得席上玉簪。敕赉歌人王娥儿,东宫亦赉歌者屈偶之,并妙尽奇曲,一时无对。
《白氏六帖》卷十八〈舞〉
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

例句

客泪休沾汉水滨,舞腰羞杀汉宫人。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徐凝 汉宫曲

莫恃芙蓉开满面,更有身轻似飞燕。 李咸用 婕妤怨

整羽庄姜恨,回身汉后轻。 李山甫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杜牧 遣怀

正悦掌中舞,宁哀团扇诗。 武平一 妾薄命

汉皇若遇红儿貌,掌上无因著别人。 罗虬 比红儿诗之三十一

装束赵飞燕,教来掌上舞。 聂夷中 大垂手

愁来自觉歌喉咽,瘦去谁怜舞掌轻。 韩偓 偶见

典故
冈头出没看乌帽


《苏轼诗集》卷三〈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登高回首坡垄隔,但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悽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典故
看碑识蔡邕
 
相关人物
郭太
 
蔡邕


《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郭太〉~2226~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馀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简释

郭泰碑铭:称颂人生前品行。唐罗隐《围城偶作》:“自从郭泰碑铭后,只见黄金不见人。”


例句

会葬知元伯,看碑识蔡邕。 张说 李工部挽歌三首

自从郭泰碑铭后,只见黄金不见文。 罗隐 圉城偶作

典故
海棠花谢捲帘看


《全唐诗》卷六百八十三〈懒起〉
百舌唤朝眠【百舌恼朝眠】,春心动几般。枕痕霞黯澹【枕霞红暗澹】,泪粉玉阑珊【泪粉玉阑干】。笼绣香烟歇,屏山烛焰残。暖嫌罗袜窄【暖怜罗袜窄】,瘦觉锦衣宽。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典故
直北是长安
 
老年花似梦中看
 
老眼看花
 
花如雾
 
雾中相对
 
雾中看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三〈小寒食舟中作〉
佳辰强饭食犹寒【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閒幔【娟娟戏蝶过开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愁看西北是长安】。
《漢語大詞典》:拄笏
见“ 拄笏看山 ”。
《國語辭典》:拄笏看山  拼音:zhǔ hù kān shān
笏,上朝时所持的手版。晋王徽之担任桓冲的车骑参军,桓冲询问王徽之时,王徽之以朝笏捂著面颊,悠然的观看西山。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比喻人倜傥不羁,身在官场却有閒情雅致。宋。陆游 春晚书怀诗:「脱巾漉酒从人笑,拄笏看山颇自奇。」
《國語辭典》:拄笏看山  拼音:zhǔ hù kān shān
笏,上朝时所持的手版。晋王徽之担任桓冲的车骑参军,桓冲询问王徽之时,王徽之以朝笏捂著面颊,悠然的观看西山。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比喻人倜傥不羁,身在官场却有閒情雅致。宋。陆游 春晚书怀诗:「脱巾漉酒从人笑,拄笏看山颇自奇。」
《漢語大詞典》:拄笏西山
见“ 拄笏看山 ”。
《國語辭典》:拄笏看山  拼音:zhǔ hù kān shān
笏,上朝时所持的手版。晋王徽之担任桓冲的车骑参军,桓冲询问王徽之时,王徽之以朝笏捂著面颊,悠然的观看西山。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比喻人倜傥不羁,身在官场却有閒情雅致。宋。陆游 春晚书怀诗:「脱巾漉酒从人笑,拄笏看山颇自奇。」
《國語辭典》:爽气(爽氣)  拼音:shuǎng qì
1.豪迈率直的气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桓宣武平蜀。……桓既素有雄情爽气,加尔日音调英发。」唐。杜甫〈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异才应间出,爽气必殊伦。」
2.清爽的气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宋。陆游〈水亭独酌十二韵〉:「清风扫郁蒸,爽气生户牖。」
《漢語大詞典》:西山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王子猷 作 桓车骑 参军。 桓 谓 王 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后因以“西山爽”言人性格疏傲,不善奉迎。 唐 王维 《送李太守赴上洛》诗:“若见 西山 爽,应知 黄 綺 心。”亦省作“ 西爽 ”。 宋 李曾伯 《避暑赋》:“拄西爽之笏,揖南熏之琴。”
《漢語大詞典》:酥雨
指蒙蒙细雨。语出 唐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郭沫若 《长春集·洪命熹副首相陪游金刚山赋诗见赠步原韵奉酬》:“霜叶醉酣酥雨里,银河拜倒彩霞边。”
分類:蒙蒙细雨
《漢語大詞典》:山眉
如眉的山形。 清 袁枚 《游笼山怀古》诗:“湖镜几窥红粉倩,山眉犹学黛娥娇。” 姚燮 《韩庄闸舟中七夕杂诗》:“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淡碧月眉黄。”
分類:山形
《國語辭典》:春山  拼音:chūn shān
1.春天的山。唐。李华〈春行寄兴〉诗:「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金。元好问〈游黄华山〉诗:「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2.比喻妇女的眉毛。春色点染的山容,其色黛青,如妇女眉色。宋。欧阳修 玉楼春。春山敛黛低歌扇词:「春山敛黛低歌扇,暂解吴钩登祖宴。」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出:「惟有美人称妙计,凭君买黛画春山。」
《漢語大詞典》:玉芙蓉
(1).白莲花。 宋 朱熹 《莲沼》诗:“亭亭玉芙蓉,逈立映澄碧。”
(2).白牡丹的一种。 明 王象晋 《群芳谱·花二·牡丹》:“其白色有玉芙蓉、素鸞娇、緑边白、玉重楼……玉绣球。”
(3).喻美人。 宋 方千里 《浣溪沙》词:“面面虚堂水照空,天然一朶玉芙蓉、千娇百媚语惺憁。”
(4).指芙蓉帐,华美的帐子。 清 刘献廷 《横塘》诗:“被底餘寒午夜鐘,薰笼香透玉芙蓉。脸侵红杏一枝雨,眉点青山若个峰。”
(5).指玉杯。 唐 王建 《宫词》之九一:“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迎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6).喻雪峰。 明 唐寅 《题画》诗之四:“寒雪朝来战朔风,万山开遍玉芙蓉。”
《國語辭典》:眉山  拼音:méi shān
1.古人常以青色画眉,眉色看起来与远山的颜色相似,故称为「眉山」。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四出:「不劳你玉纤纤高捧礼仪烦,子待借小饮对眉山。」
2.县名。在四川省成都市西南,濒岷江西岸,旧为眉州,宋代文学大家苏洵父子即为此地人。农产有稻、小麦、油菜籽等;矿产则有硝、石膏。
《漢語大詞典》:连山眉(連山眉)
远山眉。 唐 温庭筠 《醉歌》:“ 临邛 美人连山眉,低抱琵琶含怨思。” 曾益 注:“:‘ 文君 眉色姣好,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亦省作“ 连山 ”。 清 蒲松龄 《锦边莲》诗:“慵妆一綫红生肉,画黛连山緑效顰。”参见“ 远山眉 ”。
分類:曾益
《國語辭典》:远山眉(遠山眉)  拼音:yuǎn shān méi
司马相如妻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之。见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后形容女子秀丽的眉毛。唐。杜牧〈少年行〉:「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也称为「远山黛」。
《國語辭典》:远山眉(遠山眉)  拼音:yuǎn shān méi
司马相如妻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之。见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后形容女子秀丽的眉毛。唐。杜牧〈少年行〉:「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也称为「远山黛」。
《漢語大詞典》:远山色(遠山色)
喻眉。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诗:“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嬋娟两鬢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宋 苏轼 《眉子石砚歌》:“又不见王孙青琐横双碧,肠断浮空远山色。”参见“ 远山眉 ”。
分類:
《國語辭典》:远山眉(遠山眉)  拼音:yuǎn shān méi
司马相如妻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之。见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后形容女子秀丽的眉毛。唐。杜牧〈少年行〉:「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也称为「远山黛」。
《國語辭典》:远山黛(遠山黛)  拼音:yuǎn shān dài
形容女子秀丽的眉毛。参见「远山眉」条。
《國語辭典》:含章  拼音:hán zhāng
1.行文含有文采和美质。《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含章素质,冰絜渊清。」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徵圣》:「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2.一座汉代的宫殿。《文选。张衡。西京赋》:「麒麟朱鸟,龙兴含章。」
《漢語大詞典》:含章殿
(1). 汉 宫殿名。文选·张衡〈西京赋〉:“ 麒麟 朱鸟 , 龙兴 含章 。” 李善 注:“ 龙兴 、 含章 ,皆殿名也。”
(2). 南朝 宋 宫殿名。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含章梅妆:“ 寿阳公主 在 含章殿 ,梅花飘著其额。” 明 陈子龙 《欲偕舒章游金陵不果,各赋诗十首》之八:“东府诸王宅, 含章 公主家。”
(3). 唐 宫殿名。新唐书·裴寂传:“﹝ 裴寂 ﹞迁左僕射。帝置酒 含章殿 ,欢甚。”
分類:宫殿殿名
《國語辭典》:寿阳妆(壽陽妝)  拼音:shòu yáng zhuāng
女子华美的面额装饰。参见「梅花妆」条。宋。毛滂 浣溪沙。蜡烛花中月满窗词:「蜡烛花中月满窗,楚梅初试寿阳妆。」
《國語辭典》:宫妆(宮妝)  拼音:gōng zhuāng
宫女的妆扮。唐。郑嵎〈津阳门〉诗:「宫妆襟袖皆仙姿,青门紫陌多春风。」
《漢語大詞典》:宫额(宫額)
古代宫中妇女以黄色涂额作为妆饰,因称妇女的前额为宫额。 唐 李商隐 《又效江南曲》:“扫黛开宫额,裁裙约楚腰。”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赋梅》词:“冰做骨,玉为容,常年宫额鬢云鬆。” 元 乔吉 《清江引·佳人病酒》曲:“罗帕粉香宫额上掩,宿酒春初散。”
《國語辭典》:梅妆(梅妝)  拼音:méi zhuāng
形容女子美艳的面额装饰或比喻梅花艳丽。参见「梅花妆」条。唐。李商隐 对雪诗二首之二:「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宋。石孝友 鹧鸪天。花漏乾声声词:「山作鼎,玉为浆。寿杯丛处艳梅妆。」
《國語辭典》:梅花妆(梅花妝)  拼音:méi huā zhuāng
相传南朝宋寿阳公主白天卧睡在含章殿下,梅花落在公主额头上,挥拂不去。后人多效法在额头上描画梅花之形。见《太平御览。卷九七○。果部。梅》。后形容女子美艳的面额装饰或梅花的艳丽。也作「梅妆」、「额妆」、「寿妆」、「寿阳妆」。
《漢語大詞典》:梅额(梅額)
(1).指梅花妆装点的额头。 宋 吴文英 《玉楼春·京市舞女》词:“茸茸貍帽遮梅额。金蝉罗翦胡衫窄。”参见“ 梅花粧 ”。
(2).指入梅时节。 明 徐应秋 玉芝堂谈荟·岁时杂占:“雨打梅额,河底开坼。”参见“ 梅头 ”。
《國語辭典》:梅花妆(梅花妝)  拼音:méi huā zhuāng
相传南朝宋寿阳公主白天卧睡在含章殿下,梅花落在公主额头上,挥拂不去。后人多效法在额头上描画梅花之形。见《太平御览。卷九七○。果部。梅》。后形容女子美艳的面额装饰或梅花的艳丽。也作「梅妆」、「额妆」、「寿妆」、「寿阳妆」。
《漢語大詞典》:梅头(梅頭)
(1).指黄梅季节刚开始的时候。 元 何景福 《五月五日对雨有作》诗:“雷声填填云羃羃,雨打梅头麦穗黑。” 明 徐应秋 玉芝堂谈荟·岁时杂占:“立梅日早雨,是谓之迎梅雨。谚云:‘雨打梅头,无水饮牛。’”
(2).见“ 梅鱼 ”。
《漢語大詞典》:额妆(額妝)
指古代女子华贵艳美的面妆。语本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宋书:“ 武帝 女 寿阳公主 ,人日卧於 含章 簷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华,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粧,后人多効之。” 宋 陆游 《湖山·柳姑庙》诗:“汀月生眉黛,溪梅试额妆。”
《國語辭典》:此君  拼音:cǐ jūn
1.这个人。略含亲敬的意思。
2.语出《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徽之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后用以竹的代称。宋。苏轼 于潜僧绿筠轩诗:「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國語辭典》:红妆(紅妝)  拼音:hóng zhuāng
1.妇女的妆饰多红色,故称为「红妆」。《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五。古辞。木兰诗二首之一》:「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也作「红装」。
2.泛指妇女。唐。李中〈采莲女〉诗:「晚凉含笑上兰舟,波底红妆影欲浮。」也作「红装」。
《漢語大詞典》:兔葵燕麦(兔葵燕麥)
形容景象荒凉。 唐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绝句》引:“重游 玄都 ,荡然无復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於春风耳。” 宋 程先 《锁窗寒》词:“但兔葵燕麦,风前摇荡,径花成土。” 清 方文 《宿姜开先衍园》诗:“瑶草琼花何处覔?兔葵燕麦不胜情。”
分類:景象荒凉
《國語辭典》:前度刘郎(前度劉郎)  拼音:qián dù liú láng
东汉永平年间,刘晨、阮肇在天台山遇仙人,还乡后二人于太康年间重入天台山的故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后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安公子是前度刘郎,何小姐是司空见惯,倒也用不著十分羞涩,便举案齐眉,同吃了一顿饭。」
《漢語大詞典》:玄都观(玄都觀)
(1). 北周 、 隋 、 唐 道观名。原名 通道观 , 隋 开皇 二年改名为 玄都观 。在 陕西省 长安县 南 崇业坊 。见 宋 宋敏求 《长安志》。后废。 唐 刘禹锡 《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 里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后栽。” 金 元好问 《玄都观桃花》诗:“前度 刘郎 復 阮郎 , 玄都观 里醉红芳。”
(2).泛指道观。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好将 金谷 楼中女,改作 玄都观 里仙。”
《國語辭典》:掌上舞  拼音:zhǎng shàng wǔ
相传汉朝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武士手捧的铜盘上起舞,称为「掌上舞」。
《漢語大詞典》:掌上身
指女子轻盈善舞的体态。 唐 罗隐 《赠妓云英》诗:“ 钟陵 醉别十餘春,重见 云英 掌上身。”参见“ 掌上舞 ”。
《國語辭典》:掌上舞  拼音:zhǎng shàng wǔ
相传汉朝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武士手捧的铜盘上起舞,称为「掌上舞」。
《漢語大詞典》:掌中舞
指体态轻盈的舞蹈。 唐 武平一 《妾薄命》诗:“正悦掌中舞,寧哀《团扇诗》。”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娇啼婉转,作掌中舞。”参见“ 掌上舞 ”。
《國語辭典》:掌上舞  拼音:zhǎng shàng wǔ
相传汉朝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武士手捧的铜盘上起舞,称为「掌上舞」。
《漢語大詞典》:静婉腰
指纤柔善舞的腰肢。 前蜀 牛峤 《柳枝》词之三:“金覊白马临风望,认得 羊 家 静婉 腰。” 清 吴伟业 《听朱乐隆歌》之四:“谁画 张 家 静婉 腰,轻綃一幅美人蕉。”参见“ 静婉 ”。
《漢語大詞典》:静婉
梁书·羊侃传:“ 侃 性豪侈,善音律,自造《採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儛人 张浄琬 ,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儛。”后因以“静婉”指代歌舞能手。 唐 唐彦谦 《汉代》诗:“艷词传 静婉 ,新曲定 娇嬈 。” 唐 温庭筠 《题柳》诗:“香随 静婉 歌尘起,影伴 娇嬈 舞袖垂。” 清 唐孙华 《某公挽诗》:“ 龟年 擪絃管, 静婉 斗腰肢。”
分類:歌舞能手
《漢語大詞典》:郭泰碑铭(郭泰碑銘)
后汉书·郭太传:“﹝ 郭太 卒,﹞四方之士千餘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 蔡邕 为其文,既而谓 涿郡 卢植 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慙德,唯 郭有道 无愧色耳。’”后因以“郭泰碑铭”称内容真实、感情真挚的碑文。 唐 罗隐 《圉城偶作》诗:“自从 郭泰 碑铭后,只见黄金不见人。”亦省作“ 郭碑 ”。 清 宋琬 《罗以献胡去骄将归武陵汉阳小集南园即席分韵》:“ 陈 榻虽悬多倦色, 郭 碑初就倍沾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