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柳枝
(1).柳树的枝条。 唐 岑参 《送怀州吴别驾》诗:“ 灞上 柳枝黄,壚头酒正香。” 元 贯云石 《殿前欢》曲:“夜啼乌,柳枝和月翠扶疎。”红楼梦第二六回:“不期这一哭,那些附近的柳枝花朵上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 巴金 《抹布集·第二的母亲》:“白的衣服、红的净水瓶、绿的柳枝,我都记得很清楚。”
(2).古乐府曲调名。又称《杨柳枝》。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亡国音:“《柳枝》者,亡 隋 之曲。 煬帝 将幸 江都 ,开 汴河 ,种柳……有是曲也。” 宋 张先 《武陵春》词:“看著娇妆听《柳枝》,人意觉春归。”
(3).词调名。又称《杨柳枝》。盖由乐府横吹曲《折扬柳》演变而来。有三体:(1)单调,二十八字,四句,句七字。平韵。形似七言绝句,声律较灵活,平仄不拘定。 前蜀 牛峤 《柳枝》词五首即用此调。(2)双调,四十字。上、下片各以七、三、七、三字为句。平韵。 前蜀 张泌 《柳枝》词即三、七、三字为句,共三十二实字;另在第一、二、四句之下各加和声(亦称“ 和歌 ”)“柳枝”,共十二虚字,合为四十四字。参阅 清 万树 词律卷一。
(4).词曲歌唱时的和声,无义。 宋 朱敦儒 《柳枝》词:“ 江 南岸(柳枝), 江 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 长安 百事违,几时归(柳枝)!”
(5).侍姬名。 唐 韩愈 侍姬之名。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韩愈 ﹞老有二妓,号 絳桃 、 柳枝 。”
(6).侍姬名。 唐 白居易 侍姬 小蛮 善舞,腰似柳枝, 樊素 善歌《杨柳枝》,因以为两人的昵称。 唐 白居易 《别柳枝》诗:“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唐 白居易 《对酒有怀寄李十九郎中》诗:“往年江外抛 桃叶 ,去岁楼中别 柳枝 。”自注:“ 樊 蛮 也。”
《漢語大詞典》:莺燕(鶯燕)
(1).黄莺与燕子。泛指春鸟。 唐 乔知之 《定情篇》:“鳧雁将子游,鶯燕从双栖。” 宋 郑起 《晚春即事》诗:“门外数枝杨柳薄,一春鶯燕不曾来。” 元 张养浩 《寒食游廉园》诗:“花柳巧为鶯燕地,管紘遥递綺罗风。”
(2).莺善鸣,燕善舞,因以“鶯燕”比喻歌姬、舞女或妓女。 宋 李莱老 《浪淘沙》词:“宝押绣帘斜,鶯燕谁家,银筝初试合琵琶。” 清 李渔 《意中缘·毒饵》:“妾乃 闽 莆 妓女 林天素 是也,不幸双亲弃早,将身堕入青楼,虽居鶯燕之场,时切雎鳩之慕。”
《漢語大詞典》:阳阿(陽阿)
(1).乐曲名。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於 郢 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徘徊《房露》,惆悵《阳阿》。”
(2).古之名倡 阳阿 善舞,后因以称舞名。《淮南子·俶真训》:“足蹀 阳阿 之舞,而手会《緑水》之趋。” 高诱 注:“ 阳阿 ,古之名倡也。《緑水》,舞曲也。” 三国 魏 曹植 《箜篌引》:“ 阳阿 奏奇舞, 京洛 出名謳。”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虽 邯郸 其敢伦,岂 阳阿 之能拟。”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旧院……逢秋风桂子之年,四方应试者毕集,结駟连骑,选色徵歌,转车子之喉,按 阳阿 之舞。”
(3).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朝阳初升时所经之处。楚辞·九歌·少司命:“与女沐兮 咸池 ,晞女髮兮阳之阿。” 王逸 注:“阿,曲隅,日所行也。言己愿托司命,俱沐 咸池 ,乾髮 阳阿 。”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岩上宿》诗:“美人竟不来, 阳阿 徒晞髮。” 明 何景明 《九咏》:“晞温暾兮 扶桑 ,讯灵居兮 阳阿 。” 谢无量 《西湖旅兴寄怀伯先五十韵》:“晚岁思丹鸟, 阳阿 放白鷴。”
《漢語大詞典》:蛮腰(蠻腰)
唐 孟棨 本事诗·事感:“ 白尚书 ( 白居易 )姬人 樊素 ,善歌;妓人 小蛮 ,善舞。尝为诗曰:‘樱桃 樊素 口,杨柳 小蛮 腰。’”后亦以“蛮腰”指善舞女子的细腰。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坐湿青衫》:“他有樱桃素口,杨柳 蛮 腰,抛闪得人牛马同槽。”《金瓶梅词话》第二四回:“ 蛮 腰细舞 章臺 柳,檀口轻歌 上苑 春。”
《漢語大詞典》:赵李(趙李)
(1). 秦 臣 赵高 、 李斯 的并称。 宋 汪元量 《杭州杂和林石田》:“亡 秦 皆 赵 李 ,佐 汉 独 萧 曹 。”
(2).汉书·何并传载: 阳翟 轻侠 赵季 、 李款 多畜宾客,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纵横郡中,为 何并 捕杀。后以“赵李”指为非作歹的武侠。 南朝 梁简文帝 《西斋行马》诗:“不效 孙 吴 术,寧须 赵 李 过。” 南朝 梁 王筠 《侠客篇》:“举鞭向 赵 李 ,与君方代兴。” 清 吴伟业 《偶得》诗之二:“一自赤车收 赵 李 ,探丸无復 五陵 豪。”
(3). 汉成帝 皇后 赵飞燕 及 汉武帝 李夫人 的并称。二人都以能歌善舞受到天子宠爱。 北周 庾信 《和春日晚景宴昆明池》:“春餘足光景, 赵 李 旧经过。”
(4).谓能歌善舞者,多指歌妓舞女一流人物。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 金陵 为帝王建都之地,公侯戚畹甲第连云,宗室王孙,翩翩裘马,以及 乌衣 子弟,湖海宾游,靡不挟弹吹簫,经过 赵 李 。每开筵宴,则传呼乐籍。”按, 汉 时“赵李”所指,其说不一。参阅 明 杨慎 升庵诗话·赵李、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各解、 清 恽敬 《大云山房杂记》卷一。
(5). 宋 赵鼎 与 李纲 的并称。 清 赵虹 《岳王坟》诗:“忠鯁旋闻疎 赵 李 ,英雄况復失 张 韩 。”
(6).李之一种。尔雅·释木“休,无实李” 晋 郭璞 注:“一名赵李。” 南朝 梁元帝 《树名》诗:“赵李竞追随,轻衫露弱枝。”
《漢語大詞典》:偃师(偃師)
(1).传说 周穆王 时的巧匠,所制木偶,能歌善舞,恍如活人。 穆王 与姬妾一同观赏,木偶对侍妾眉目传情, 穆王 大怒,欲杀 偃师 ,经剖示木偶方罢。参阅《列子·汤问》。 唐 李商隐 《宫妓》诗:“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 偃师 。”
(2).称弄木偶的艺人为偃师。
《漢語大詞典》:赵舞(趙舞)
(1).相传古代 赵国 女子善舞,后因以指美妙的舞蹈。 晋 左思 《娇女》诗:“从容好 赵 舞,延袖象飞翮。”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罗襦宝带为君解, 燕 歌 赵 舞为君开。”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三出:“迓天庥,国泰民安;送年华, 赵 舞 吴 謳。”
(2).指 赵飞燕 所作舞。 南朝 陈 何楫 《班婕妤怨》诗:“ 齐 紈既逐篋, 赵 舞即凌人。”
《韵府拾遗 麌韵》:善舞
韩非子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分类:善舞
《漢語大詞典》:李夫人
汉 李延年 妹。妙丽善舞,得幸于 汉武帝 。早卒,帝乃图其形,挂于 甘泉宫 ,思念不已。方士 少翁 言能致其神,夜张灯设帏,令帝坐他帐中遥望,见一妙龄女子如 李夫人 貌。 清 汪应铨 《雾中花》诗:“名花笼雾认难真,道是还非梦里身。彷彿 汉 家宫殿冷,隔帷遥见 李夫人 。”参阅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
《漢語大詞典》:东山妓(東山妓)
(1).指 晋 谢安 在 东山 居住时所畜养的能歌善舞的女艺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谢公 在 东山 畜妓。 简文 曰:‘ 安石 必出。既与人同乐,亦不得不与人同忧。’” 明 何景明 《寄怀端虚堂》诗:“ 谢安 亦有 东山 妓, 文举 元多 北海 宾。”
(2).泛指能歌善舞的女艺人。
《漢語大詞典》:掌上身
指女子轻盈善舞的体态。 唐 罗隐 《赠妓云英》诗:“ 钟陵 醉别十餘春,重见 云英 掌上身。”参见“ 掌上舞 ”。
《漢語大詞典》:掌上舞
亦作“ 掌上儛 ”。 相传 汉成帝 之后 赵飞燕 体态轻盈,能为掌上舞。见白孔六帖卷六一。后指体态轻盈的舞蹈。南史·羊侃传:“儛人 张浄琬 ,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上儛。”《梁书·羊侃传》作“掌中舞”。 清 方绚 《香莲品藻·香莲宜称二十六事》:“为掌上舞。”
分類:体态轻盈
《漢語大詞典》:燕体(燕體)
汉成帝 皇后 赵飞燕 体轻善舞,后因以“燕体”形容物之轻柔或女子体态轻盈。 唐 李商隐 《槿花》诗之一:“ 燕 体伤风力,鷄香积露文。” 冯浩 笺注引 朱鹤龄 曰:“ 燕 体比条之轻,鷄香比色之艷。”《花月痕》第二四回:“﹝ 痴珠 ﹞才入北屋, 秋痕 早从被窝里斜着身……正是:锦帷初捲,绣被犹堆, 燕 体伤风,鷄香积露。”
分類:皇后善舞
《漢語大詞典》:掌中人
称体态轻盈善舞的女子。 明 何景明 《大梁行》:“红粧不让掌中人,珠履皆为门下客。”
《漢語大詞典》:静婉腰
指纤柔善舞的腰肢。 前蜀 牛峤 《柳枝》词之三:“金覊白马临风望,认得 羊 家 静婉 腰。” 清 吴伟业 《听朱乐隆歌》之四:“谁画 张 家 静婉 腰,轻綃一幅美人蕉。”参见“ 静婉 ”。
《漢語大詞典》:静婉
梁书·羊侃传:“ 侃 性豪侈,善音律,自造《採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儛人 张浄琬 ,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儛。”后因以“静婉”指代歌舞能手。 唐 唐彦谦 《汉代》诗:“艷词传 静婉 ,新曲定 娇嬈 。” 唐 温庭筠 《题柳》诗:“香随 静婉 歌尘起,影伴 娇嬈 舞袖垂。” 清 唐孙华 《某公挽诗》:“ 龟年 擪絃管, 静婉 斗腰肢。”
分類:歌舞能手
《漢語大詞典》:章丹
古代善舞的人。 南朝 梁 萧子显 《美女篇》:“ 章丹 蹔輟舞, 巴姬 请罢弦。” 明 杨慎 《思远道》诗:“ 章丹 请輟舞, 秦青 且罢歌。”
分類: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