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五驭(五馭)
驾车的五种技术。周礼·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 郑玄 注:“五驭:鸣和鸞,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唐 张说 《元城府左果毅赠郎将葛公碑》:“五驭善於东野,六射劲於西霜。”
《漢語大詞典》:和弹(和彈)
相应和的弹奏。 晋 陆机 《鞠歌行》:“鼓鐘歇,岂自欢,急絃高张思和弹。”
《國語辭典》:带动(帶動)  拼音:dài dòng
带领发动。如:「政治的安定,带动经济的发展。」
《國語辭典》:反应(反應)  拼音:fǎn yìng
1.用造反来响应。《三国志。卷一四。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程昱》:「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踰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三国志。卷一七。魏书。张乐于张徐传。张合》:「合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合皆破平之。」
2.指因受到状况改变或外在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如:「含羞草叶子会因触动而闭合,是这种植物的自然反应。」「学生上课时的反应,多少会影响授课老师的教学士气。」
《國語辭典》:清算  拼音:qīng suàn
1.澈底整理计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六回:「这笔款子等你的爸爸死了,就本利一律清算归还。」
2.泛称一切事结束时所作的最后总评。如:「这些年来我受的委屈,也该好好清算了。」
《國語辭典》:兑运(兌運)  拼音:duì yùn
民与军相互兑换运输。《明史。卷七九。食货志三》:「江南民运粮诸仓,往返几一年,误农业。令民运至淮安、瓜洲,兑与卫所。官军运载至北,给与路费耗米,则军民两便。是为兑运。」清。徐珂《清稗类钞。植物类。京师米》:「自创设漕运以来,国家岁糜千万之款,设官置局,辗转兑运,输入京仓,以为天庾正供,京曹禄俸,皆仰给于此。」
《國語辭典》:和啰(和囉)  拼音:hé luó
说话絮絮叨叨、重覆不断。《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众客睡不像意,口里和啰埋怨。」
《漢語大詞典》:暧乃(曖廼)
象声词。相应和之声。 唐 刘言史 《潇湘游》诗:“野花满髻粧色新,閒歌曖廼深峡里。”参阅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漢語大詞典》:天耳通
佛教语。又称“天耳智证通”。六通之一。以与天耳相应之智慧,证知一切之声境而通达无碍者。参见“ 天耳 ”。
《漢語大詞典》:天耳
(1).佛教谓色界诸天人之耳,能闻六道众生之言语及一切声响。俱舍论记第二七:“天眼、天耳,是所依根。”
(2).谓未受壅蔽、保持本性的天然之耳。 明 李贽 《追述潘见泉先生往会因由付其儿参将》:“惜哉犹有酸气,则以一种道学之习渐塞其天耳,然时时露出本色,则以其天者全也。”
《漢語大詞典》:铜符吏(銅符吏)
指郡县长官或相应的官职。 前蜀 韦庄 《九江逢卢员外》诗:“ 陶潜 岂是铜符吏, 田凤 终为锦帐郎。”亦作“ 铜章吏 ”。 宋 郭应祥 《点绛唇·祗林寺劝农》:“小队郊坰,耄倪争看铜章吏。”参见“ 铜鱼符 ”。
《漢語大詞典》:铜鱼符(銅魚符)
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 后周 世宗 显德 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隋书·高祖纪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铜鱼符。”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又以鲤鱼为符瑞,遂为铜鱼符珮之。”亦省作“ 铜符 ”、“ 铜鱼 ”。 唐 白居易 《自到郡斋仅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 唐 杜牧 《春末题池州弄水亭》:“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罢太守铜鱼:“ 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铜鱼为信, 周玄宗 显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书,罢铜鱼不用。” 清 姚鼐 《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同年亦独居寂然乃邀登雨花台临眺至暮香亭有诗和之》之二:“君解铜符五六年,逢余黄髮白门前。”
《漢語大詞典》:乘邅
形容音响相应,余韵不绝。文选·马融〈长笛赋〉:“挼拏梭臧,递相乘邅。” 吕向 注:“谓声相击连会合貌。” 李善 注:“邅,邅迴也。一云邅当为蹍。”
《漢語大詞典》:覆算
覆核帐目。喻指清算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母闻之,面色灰死,大駡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
《漢語大詞典》:儒藏
儒家著作的总汇。与道家之道藏、佛教的藏经相应。明史·文苑传四·曹学佺:“尝谓‘二氏有藏,吾儒何独无?’欲修儒藏与鼎立。”
《漢語大詞典》:元龠(元籥)
即律管。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之一:“淑气渐滋于元籥,元声默应于黄鐘。”古人以十二律管定十二律,又以十二律与十二月相应,谓之“律应”。相传十二律管中均置葭灰,月份至,则相应律管中之葭灰即飞动,故云“淑气渐滋于元籥”。
《國語辭典》:因材施教  拼音:yīn cái shī jiào
依据受教者不同的资材,而给予不同的教导。如:「因材施教的原则,可以让资质不同的学生适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