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哀怜(哀憐)  拼音:āi lián
怜悯、同情。《史记。卷六○。三王世家》:「诚见陛下忧劳天下,哀怜百姓以自忘。」唐。韦应物〈马明生遇神女歌〉:「马生一立心转坚,知其丹白蒙哀怜。」
《國語辭典》:哀悯(哀愍)  拼音:āi mǐn
哀伤怜悯。《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陛下哀悯百姓,恐德化之不究,悉出谏官以补郡吏,所谓忧其末而忘其本者也。」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九:「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悯。」
分類:哀怜同情
《漢語大詞典》:哀闵(哀閔)
怜惜;同情。闵,悯。汉书·匡衡传:“陛下祗畏天戒,哀閔元元。” 宋 苏洵 《与吴殿院书》:“惟君侯一人,独为哀閔。” 明 李贽 《读史·招魂》:“ 宋玉 哀閔 屈原 放逐,恐其魂魄离散……假巫语以招之。”
分類:怜惜同情
《漢語大詞典》:感动(感動)
动摇。感,通“ 撼 ”。 汉 王充 论衡·奇怪:“ 后稷 顺生,不坼不副,不感动母体,故曰:‘不坼不副。’”北史·薛琡传:“唯 琡 以 杲 为聚众无名,虽强犹贼, 元顥 皇室昵亲,来称义举,自 河阴 之役,人情骇怨,今有际会,易生感动。”
分類:感动动摇
《國語辭典》:变态(變態)  拼音:biàn tài
1.改变原来的形态。《荀子。君道》:「贫穷而不约,富贵而不骄,并遇变态而不穷,审之礼也。」晋。潘岳 射雉赋:「睨骁媒之变态。」
2.与「常态」相对。指人的生理或心理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如:「他虐杀无辜小动物,真是变态。」
3.某些动物自受精卵发育至成体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或多或少的变化,方能与成虫具有相同的形态,此种变化过程称为「变态」。如多数的高等昆虫,都需经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变态,才能完成一生。
4.某些植物生长型态和生理机能,因长期受环境影响而产生变化。如仙人掌的针状叶。
《國語辭典》:孤立  拼音:gū lì
独立无助。《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文选。陆机。文赋》:「块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纬。」
《國語辭典》:恻隐(惻隱)  拼音:cè yǐn
见人遭遇不幸,而生不忍、同情之心。《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國語辭典》:怜惜(憐惜)  拼音:lián xí
同情惋惜。《儒林外史》第八回:「自你表兄去后,我心里更加怜惜他,已替他捐了个监生。」《红楼梦》第六九回:「不然,你则白白的丧命,且无人怜惜。」也作「怜爱」。
《國語辭典》:怜悯(憐愍)  拼音:lián mǐn
哀怜同情。《汉书。卷六。武帝纪》:「哀夫老眊孤寡鳏独或匮于衣食,甚怜悯焉。」也作「怜悯」。
《國語辭典》:怜悯(憐憫)  拼音:lián mǐn
哀怜同情。唐。韩愈〈论今年权停举选状〉:「陛下怜悯京师之人,虑其乏食。」也作「怜悯」。
《國語辭典》:博取  拼音:bó qǔ
1.换取、取得。如:「博取好感」、「博取信任」。
2.广泛吸收听取。如:「博取众议」。
《漢語大詞典》:异所(異所)
(1).不同处所。墨子·经上:“久弥异时也,宇弥异所也。”
(2).不同实质。荀子·正名:“物有同状而异所者,有异状而同所者,可别也。状同而为异所者,虽可合,谓之二实。”
(3).不同情态。宋书·谢灵运传:“连冈则积岭以隐嶙,举峰则羣竦以嶻嶭,凡此皆异所而咸善,殊节而俱悦。”
《漢語大詞典》:任恤(任卹)
亦作“ 任卹 ”。 谓诚信并给人以帮助同情。语出周礼·地官·大司徒:“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 郑玄 注:“任,信於友道。恤,振忧贫者。”又《闾胥》:“书其敬敏任恤者。” 清 曾国藩 《彭母曾孺人墓志铭》:“自余远游以来,每归故里,气象一变,田宅易主,生计各蹙,任恤之风日薄。” 章炳麟 《印度中兴之望》:“予虽非神明如蓍蔡,固知精勤任卹者必兴,而惰废凉薄者必败。”
《國語辭典》:寄予  拼音:jì yǔ
1.寄托。如:「她对于么儿的前程,寄予厚望。」
2.给予。如:「大家对非洲难民寄予无限同情。」
《漢語大詞典》:异致(異致)
亦作“异致”。 不同情状;意趣不同。《魏书·礼志三》:“臣等闻先王制礼,必有随世之变;前贤创法,亦务适时之宜。良以世代不同,古今异致故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滍水:“ 闞駰 曰:‘县有汤水,可以疗疾矣。’汤侧又有寒泉焉。地势不殊,而炎凉异致。” 清 谭献 《〈明诗录〉序》:“﹝ 刘基 ﹞摩天之刃,挥斥群贤,寻厥名篇,多在前代,《黎眉》一集,惨舒异致。” 鲁迅 《准风月谈·吃教》:“有宜于专吃的时代,则指归应定于一尊;有宜合吃的时代,则诸教亦本非异致。”
《國語辭典》:芣苢  拼音:fóu yǐ
1.车前的别名。参见「车前」条。
2.《诗经。周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芣苢,后妃之美也。」或亦指为咏妇人采芣苢之诗。首章二句为:「采采芣苢,薄言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