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正大  拼音:zhèng dà
1.公正,不存私心。宋。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公独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少奶奶却依著正大道理做事,不依从他,这个自是神人共敬的。」
2.南宋金哀宗的年号(西元1224~1231)。
《國語辭典》:交泰  拼音:jiāo tài
语本《易经。泰卦。象曰》:「天地交,泰。」指天地之气融和贯通,万物生生不息。汉。王符《潜夫论。班禄》:「是以天地交泰,阴阳和平。」《文选。左思。魏都赋》:「乾坤交泰而絪缊,嘉祥徽显而豫作。」
《漢語大詞典》:清远(清遠)
(1).清明,高远。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三国 魏 王弼 注:“进处高洁,不累於位;无物可以屈其心而乱其志,峩峩清远,仪可贵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会稽 贺生 体识清远,言行以礼。”南史·柳世隆传:“在朝不干世务,垂帘鼓琴,风韵清远,甚获世誉。” 明 唐顺之 《送彭通判致仕序》:“且君之居官,清远閒散,翛然絶不以声利自污。”《再生缘》第四回:“精神清远真非俗,风度温柔果出羣。”
(2).清美,幽远。 唐 钱起 《过桐柏山》诗:“赏心无定极,仙步亦清远。” 宋 苏轼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 黄州 山水清远,土风厚善。”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 郑 许 田野间,二三月有一种花,蔓生,其香清远。” 清 恽敬 《西园记》:“ 敬 行天下山水, 浙 西 严陵江 上,最为清远。”
《漢語大詞典》:坚冰(堅冰)
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王弼 注:“始於履霜,至于坚冰,所谓至柔而动也。刚阴之为道,本於卑弱而后积著者也。”后多以喻积过成祸,困难重重。魏书·天象志三:“自 刘氏 ( 刘裕 )之霸,三变少微以加南宫矣……驯而三积,坚冰至焉。”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盖天下姦雄,无代无之……今明盛之朝,岂有大过,亦宜辨於毫末,杜其坚冰,或戚近挠权,或土木耗国,或禄赏未均,或纲纪未修,或任使未平,斯亦过之渐也。” 陈靖 《新的长征》:“欢呼啊,坚冰已经打破,航线已经开通。”
《漢語大詞典》:王臣
(1).志匡王室之臣。易·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王弼 注:“执心不回,志匡王室者也。”晋书·熊远传:“卿在朝正色,不茹柔吐刚,忠亮至到。可谓王臣也。” 唐 韩愈 《争臣论》:“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生,旷官之刺兴。”
(2).君王的臣民。《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唐 杜甫 《杂感》诗之三:“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宋 胡宿 《正阳门赋》:“秋毫皆出帝力,率土莫非王臣。” 清 黄遵宪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诗:“普天同王臣,咸愿修矛戟。”
《漢語大詞典》:同出
(1).谓出处相同。老子:“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 王弼 注:“同出者,同出於玄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然此与 李庆子 遇狐叟事,大旨相类,不应俗人雅魅,迭见一时,又同出於 山 左。”
(2).谓同父所生。国语·晋语四:“同出九人,唯 重耳 在。” 韦昭 注:“同出,同生。”
(3).俱已出嫁。尔雅·释亲:“妻之姊妹,同出为姨。” 郭璞 注:“同出,谓俱已嫁。”
《漢語大詞典》:行地
(1).行于地上。《淮南子·人间训》:“今人待冠而饰首,待履而行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蜀郡 有 万里桥 , 玄宗 至而喜曰:‘吾常自知,行地万里则归。’”
(2).易·坤:“牝马地类,行地无疆。” 王弼 注:“地之所以得无疆者,以卑顺行之故也。乾以龙御天,坤以马行地。” 孔颖达 疏:“以柔顺为体,终无祸患,顺行地无疆,不復穷已。”后以“行地”比喻坤德柔顺。后汉书·皇后纪赞:“乘刚多阻,行地必顺。”
(3).比喻威德之行。管子·小匡:“是故天下之於 桓公 ,远国之民,望如父母,近国之民,从如流水。故行地滋远,得人弥众,是何也?怀其文而畏其武。”
(4).比喻处世实践。庄子·人间世:“絶迹易,无行地难。”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云:“人之处世,不行易,行而不著迹难。”
(5).经行的地方。 宋 杨万里 《见澹庵胡先生舍人》诗:“补天老手何须石,行地新堤早著沙。”
《國語辭典》:包荒  拼音:bāo huāng
1.包含荒秽。比喻掩饰、遮盖。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诗:「包荒匿瑕,蓄此顽丑。」
2.包纳荒田里的米粮。《六部成语注解。户部》:「包荒:包纳荒田之粮也。」
《國語辭典》:归根(歸根)  拼音:guī gēn
1.回到根本。《庄子。知北游》:「今已为物也,欲复归根,不亦难乎?」
2.归宿,重返故乡。如:「落叶归根」。
《國語辭典》:草昧  拼音:cǎo mèi
世界未开化的原始状态。《易经。屯卦。彖曰》:「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
《漢語大詞典》:不武
(1).不算勇武。左传·襄公十年:“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
(2).用作谦词,言无将帅之才。《晋书·庾翼传》:“臣虽不武,意略浅短,荷国重恩,志存立效。”北齐书·神武纪上:“吾虽不武,以死继之,何敢让焉。”
(3).不逞勇武。老子:“善为士者不武。” 王弼 注:“武,尚先陵人也。”
《國語辭典》:希声(希聲)  拼音:xī shēng
1.极细微的声音。《老子》第四一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文选。颜延之。赠王太常诗》:「蓄宝每希声,虽秘犹彰彻。」
2.玄妙虚幻的言谈。《抱朴子。内篇。祛惑》:「浅薄之徒,率多誇诞自称,说以厉色希声,饰其虚妄,足以眩惑晚学,而敢为大言。」
《國語辭典》:匪人  拼音:fěi rén
行为不正的人。唐。李朝威《柳毅传》:「淑性茂质,为九姻所重,不幸见辱于匪人。」也称为「匪徒」、「匪类」。
《國語辭典》:坦坦  拼音:tǎn tǎn
1.宽平的样子。《易经。履卦》:「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淮南子。原道》:「大道坦坦,去身不远。」
2.形容平定而泰然。唐。韩愈 曹成王碑:「出则囚服就辩,入则拥笏垂鱼,坦坦施施。」《聊斋志异。卷八。霍女》:「黄瑟踧不自安,而女殊坦坦。」
《國語辭典》:丽泽(麗澤)  拼音:lì zé
1.两个相连的沼泽。《易经。兑卦。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后比喻朋友互相切磋。清。朱彝尊〈题颜司勋光敏写照〉诗:「吟伴皆鲍谢,丽泽拟王贡。」
2.比喻惠泽。宋。范仲淹〈上张侍郎启〉:「浃丽泽于百灵,蔼英生于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