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99,分167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玉堂仙
玉涧
玉毫
玉鉴
献玉
桂玉
玉奴
玉舄
玉笈
玉盏
玉历
玉莲
玉玦
水玉
冠玉
《漢語大詞典》:玉堂仙
翰林学士的雅号。 宋 苏轼 《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诗:“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著玉堂仙。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明 何景明 《赤壁图》诗:“ 黄州 逐客玉堂仙,停舟到此悲秋天。” 清 查慎行 《舟过三水邑宰徐君来晤口占赠之》:“谁知 花县 宰,旧是玉堂仙。”参见“ 玉堂 ”。
《國語辭典》:玉堂  拼音:yù táng
1.富贵之家。唐。张柬之〈东飞伯劳歌〉:「窈窕玉堂褰翠幕,参差绣户悬珠箔。」
2.嫔妃居住的地方。《汉书。卷八五。谷永传》:「深惟日食再既之意,抑损椒房玉堂之盛宠。」
3.宫殿的美称。汉。扬雄 解嘲:「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
4.古代官署。汉代侍中有玉堂署。《汉书。卷七十五。李寻传》:「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
5.北宋太宗淳化年间,赐翰林「玉堂之署」四字,后遂用玉堂代称翰林院。宋。黄庭坚 病起荆江亭即事诗十首之七:「玉堂端要真学士,须得儋州秃鬓翁。」
6.神仙居住的地方。晋。庾阐 游仙诗:「神岳竦丹霄,玉堂临雪岭。」
《骈字类编》:玉涧(玉涧)
南北朝 庾肩吾 三日侍兰亭曲水宴诗 桃花舒玉涧,柳叶暗金沟。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 其五 鹿亭 经时掊玉涧,尽日嗅金芝。
宋 晁冲之 和叶甥少蕴内翰重开西湖见寄二首 其二 就日金波通汉苑,望云玉涧断苏台。
宋 程俱 送崔闲归庐山四首 其二 琅然醉翁操,发自玉涧翁。
《漢語大詞典》:玉毫
(1).指佛眉间白毫,佛教谓其有巨大神力。 南朝 宋 鲍照 《佛影颂》:“金光絶见,玉毫遗覿。” 唐 李白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王琦 注:“《法华经》: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吒天。”
(2).指佛像。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僧正教》:“缄匿玉毫,封印金掌。”
(3).白毛。 明 王世贞 《赵承旨天闲五马图歌》:“玉毫如霜落劲刷,俶儻暂摄归优游。”
《漢語大詞典》:玉鉴(玉鑑)
(1).亦作“ 玉监 ”。光洁可鉴的玉片。古用为带饰。管子·轻重己:“天子东出其国四十六里而坛,服青而絻青,搢玉总,带玉监,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号曰祭日。” 马非百 新诠:“带玉监,谓以玉鑑为带上之饰也。”
(2).镜的美称。 元 吕济民 《鹦鹉曲·赠玉香》曲:“画蛾眉玉鑑香,伴才朗玉枕留香。”
(3).玉盆。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是日碧天如濯,明旭晶然,腾翠微而出,浩波映其下,对之觉尘襟盪涤,如在冰壶玉鑑中。”
(4).喻皎洁的月亮。 宋 梅尧臣 《次韵答王景彝闻余月下与内饮》:“仰头看月见新鸿,形影双飞玉鑑中。” 金路铎 《卫州赠子深节度》诗:“平分玉鑑渔村晚,四望黄云寡妇秋。” 明 李维桢 《日方升赋》:“代玉鑑以相摩,运璇穹而罔息。”
(5).犹明察。 太平天囯 《忠王李秀成自述》:“詔书因京城失破,未及带随,可记在心之大畧,写呈老中堂玉鑑。”
《漢語大詞典》:献玉(獻玉)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得宝玉,先后献给 楚 厉王 、 武王 ,都被认为欺诈,被截去双脚。到 楚文王 即位, 和 抱玉璞哭于 荆山 下, 楚王 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献玉”为典,谓向君主或朝廷献才智。 唐 陆畅 《下第后病中》诗:“献玉频年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金。” 金 元好问 《寄答飞卿》诗:“古来献玉犹难售,此日闻《韶》本不图。”
《漢語大詞典》:桂玉
(1).桂玉之地。指京师。 唐 黄滔 《崔右丞启》:“ 滔 献赋命奇,食贫计尽,难安桂玉,须逐萍蓬。” 唐 罗邺 《东归》诗:“都缘桂玉无门住,不算山川去路非。”参见“ 桂玉之地 ”。
(2).喻昂贵的柴米。 宋 王禹偁 《单州谢上表》:“身叨赴闕,颇更思乡……分俸则桂玉不完,聚族则京师难住。” 元 麻革 《为王德新寿》诗:“数口虀盐忧桂玉,一川风雨独柴荆。” 明 王世贞 《鸣凤记·邹林会试》:“大军之后,继以凶年,家园清素,桂玉关心。”参见“ 桂薪玉粒 ”。
《漢語大詞典》:桂玉之地
指京师。 宋 戴埴 鼠璞·桂玉:“ 马存 字 长游 ,谓子游京师,薪如束桂,米如裹玉,世以桂玉之地为京师。”
分類:京师
《漢語大詞典》:桂薪玉粒
典出战国策·楚策三:“ 苏秦 之 楚 ,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 楚王 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説。’对曰:‘ 楚国 之食贵於玉,薪贵於桂,謁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后以“桂薪玉粒”指柴米昂贵。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惊讹》:“公婆年迈,慈母身孤,兼之室似罄悬,谁办桂薪玉粒。” 明 张居正 《雪中柬刘生》诗:“城南处士索居者,四壁寥然对虚牗。桂薪玉粒乌裘敝,千金卖文復何有。”
分類:柴米昂贵
《漢語大詞典》:玉奴
(1). 南朝 齐 东昏侯 妃 潘氏 ,小名 玉儿 ,诗词中多称“玉奴”。 宋 苏轼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之四:“月地雪堦漫一樽, 玉奴 终不负 东昏 。” 宋 周紫芝 《浣溪沙》词:“无限春情不肯休,江梅未动使人愁, 东昏 覰得 玉奴 羞。”
(2). 唐玄宗 妃 杨太真 小名。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玉奴 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自注:“ 玉奴 乃 太真 小字。” 宋 杨万里 《和祝汝玉作举子语之句》:“ 玉奴 何必减 花奴 ,省识春风作画图。”茶香室丛钞·玉奴引 明 邝露 赤雅云:“ 杨妃 井在 容州 云凌里 。妃姓 杨 名 玉奴 ,别字 玉环 ,号 太真 。”
(3).泛指美女。 宋 苏轼 《四时词》:“起来呵手画双鸦,醉脸轻匀衬眼霞。真态香生谁画得?玉奴纤手嗅梅花。” 元 萨都剌 《送友人之金陵》诗:“楼中子弟皆年少,玉奴行酒吹鸞笙。” 明 陶宗仪 《念奴娇·九日有感次韵》词:“呼酒谩拨清愁,玉奴频劝,两脸添春色。”
(4).指梅花。 宋 吴文英 《天香·腊梅》词:“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淡薄,偷分 寿阳 纤巧。” 宋 王沂孙 《花犯·苔梅》词:“ 罗浮 梦,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乍起。又唤取、玉奴归去,餘香空翠被。”
《漢語大詞典》:玉舄
(1).传说中玉制的鞋。 汉 刘向 列仙传·安期生:“ 安期先生 者, 瑯琊阜乡 人也。卖药於 东海 ,时人皆言千岁翁。 秦始皇 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去,留书以赤玉舃一双为报,曰:后数年求我於 蓬莱山 。”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上:“ 番禺 东有涧、涧生菖蒲,皆一寸九节。 安期生 采服,仙去,但留玉舃焉。”后喻得道者的遗物。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道士》诗:“终身持玉舃,丹诀未应传。” 清 金农 《重游王屋访唐开元时御爱松》诗:“芝囷纳流霞,蒲涧委玉舃。”
(2).见“ 玉磶 ”。
《漢語大詞典》:玉磶
亦作“ 玉舄 ”。 玉制的柱脚石。文选·张衡〈西京赋〉:“雕楹玉磶,綉栭云楣。” 李善 注:“广雅曰:‘磶,礩也。磶与舄古字通。’”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金楹齐列,玉舄承跋。”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宫室一》:“石磉曰瑱,又曰玉舃。”《初刻拍案惊奇》卷七:“ 玄宗 愈加怒发,令破柱取他。柱既破,又见他走入玉磶中。” 清 钱谦益 《碧云寺》诗:“丹青臺殿起层层,玉磶雕阑取次登。”
分類:玉制柱脚
《國語辭典》:玉笈  拼音:yù jí
饰有玉石的书匣。南朝梁。简文帝 咏笔格诗:「英华表玉笈,佳丽称蛛网。」
分類:玉饰书箱
《漢語大詞典》:玉盏(玉盞)
亦作“ 玉琖 ”。亦作“ 玉醆 ”。 玉饰的酒杯。礼记·明堂位:“爵用玉琖乃彫。” 孔颖达 疏:“琖, 夏后氏 之爵名也。以玉饰之,故曰玉琖。” 唐 元稹 《饮致用神曲酒三十韵》:“雕鐫荆玉盏,烘透内丘缾。” 宋 晏殊 《玉楼春》词:“画堂元是降生辰,玉盏更斟长命酒。” 宋 晏几道 《采桑子》词:“三弄临风,送得当筵玉醆空。”《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三个盏儿,一个是玉盏,一个是银盏,一个是瓦盏。” 清 姚燮 《双鸩篇》:“妾饮琉璃杯,郎饮白玉琖。”
分類:玉饰酒杯
《國語辭典》:玉历(玉曆)  拼音:yù lì
1.历书。唐。白居易〈郡中春宴因赠诸客〉诗:「是时岁二月,玉历布春分。」
2.正朔,引申为气数、国运。「历」文献异文作「历」。南朝梁。江淹〈建平王庆改号启〉:「皇衢水谧,则玉历惟祯。」
3.玉膏,民间传说中的仙药。北周。庾信〈蒙赐酒〉诗:「金膏下帝台,玉历在蓬莱。」
《漢語大詞典》:玉沥(玉瀝)
(1).玉膏。传说服之即得仙道。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是以天厉之疾,遂成沉痼。玉沥难开,金膏实远。” 倪璠 注:“玉沥,玉膏也。”参见“ 玉膏 ”。
(2).指美酒。 南朝 梁 江淹 《惜晚春应刘秘书》诗:“山中有杂桂,玉沥乃共斟。”一本作“ 玉歷 ”。
《漢語大詞典》:玉膏
(1).玉的脂膏,古代传说中的仙药。山海经·西山经:“ 丹水 出焉……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 黄帝 是食是饗。” 郭璞 注引《河图玉版》:“ 少室山 ,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 汉 张衡 《南都赋》:“芝房菌蠢生其隈,玉膏滵溢流其隅。”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名山大川,孔穴相内,和气所出,则生石脂、玉膏,食之不死。” 明 无名氏 《金雀记·定婚》:“天臺有路通 蓬岛 ,絶胜 裴航 碾玉膏。”
(2).喻美酒。 宋 苏轼 《次韵赵令铄惠酒》:“坐待玉膏流,千载真旦暮。”《群音类选·溉园记·邀友游湖》:“玉膏满尊新市美,银鯽堆盘荇菜鲜。”
(3).喻冰。《群音类选·卧冰记·王祥卧冰》:“冷透了皮囊髓毛,溶化了琼浆玉膏,渐渐稜层消耗。”
《漢語大詞典》:玉莲(玉蓮)
(1).白莲。 唐 杜牧 《华清宫》诗:“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莲开蘂暖泉香。” 元 贯云石 《蟾宫曲》:“明月冷亭亭玉莲,荡轻香散满湖船。”
(2).白石雕成的莲花。 唐 郑嵎 《津阳门》诗:“刻成玉莲喷香液,漱迴烟浪深逶迤。”
(3).指荷叶杯,酒杯之一种。 元 张可久 《寨儿令·桃源亭上》曲:“倒玉莲,散金钱,先生醉骑鹤上天。”
《國語辭典》:玉玦  拼音:yù jué
玉制的耳饰,多呈圆环形而有缺口。因「玦」与「决」同音,故古人常以玉玦寓决绝之意。《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漢語大詞典》:水玉
(1).水晶的古称。山海经·南山经:“ 堂庭之山 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郭璞 注:“水玉,今水精也。”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 蜀 石黄碝,水玉磊砢。” 唐 温庭筠 《题李处士幽居》诗:“水玉簪头白角巾,瑶琴寂歷拂轻尘。” 宋 梅尧臣 《中伏日永叔遗冰》诗:“莹澈肖水玉,凛气侵人肌。”
(2).玻璃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玻璃
(3).中药半夏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半夏
《國語辭典》:冠玉  拼音:guān yù
装饰帽子的美玉。多形容男子貌美。《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貌丑曰不飏,貌美曰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