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历日(歷日)
(1).历书;日历。周礼·春官·冯相氏“以会天位” 汉 郑玄 注:“会天位者,合此岁日月辰星宿五者,以为时事之候,若今历日大岁在某月某日某甲朔日直某也。”历,一本作“ 厤 ”。梁书·傅昭传:“十一,随外祖於 朱雀航 卖历日。” 宋 范成大 《除夜书怀》诗:“牀头新历日,衣上旧尘埃。”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 周羣 尝学山中,忽有白猿化为老人而至,授 羣 书一卷,乃 黄帝 而下历日也。”
(2).引申为节候。 唐 元稹 《酬乐天春寄微之》诗:“千山塞路音书絶,两地知春历日同。”
日历,历书。 南朝 陈 徐陵 《杂曲》:“立春歷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宋 苏轼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之二:“老去怕看新歷日,退归拟学旧桃符。”《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妈妈一头看歷日,一头不觉簌簌的掉泪。”《醒世姻缘传》第一回:“﹝ 晁大舍 ﹞应承,讨出一本歷日,拣了十一月十五日宜畋猎的日子。”
《漢語大詞典》:通书(通書)
(1).通书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嘉 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 宋 苏轼 《与曾子固书》:“ 軾 负罪至大,苟生朝夕,不自屏窜,輒通书问於故旧之门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己未,余乞假归娶, 杭堇浦 前辈,为余通书。” 曹亚伯 《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当 庇能 会议决定筹款计画后, 孙 即通书 美洲 。”
(2).历书。《西游记》第二三回:“也不必看通书,今朝是个天恩上吉日,你来拜了师父,进去做女婿罢。” 秦牧 《愤怒的海》十六:“俗话有得讲‘家家有一本难念的通书’。”
(3).旧时男家通知女家迎娶日期的帖子。红楼梦第九七回:“次日 贾璉 过来,见了 薛姨妈 ,请了安,便説:‘明日就是上好的日子,今日过来回姨太太,就是明日过礼罢。只求姨太太不要挑飭就是了。’説着,捧过通书来。 薛姨妈 也谦逊了几句,点头应允。”
《漢語大詞典》:百叶(百葉)
(1).牛羊的重瓣胃。周礼·天官·醢人“脾析”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脾析,牛百叶也。”仪礼·既夕礼“脾析”汉 郑玄 注:“脾析,百叶也。” 贾公彦 疏:“此用少牢,无牛,当是羊百叶。”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牛:“百叶曰膍。” 章炳麟 新方言·岭外三州语:“﹝ 广东 ﹞三州谓牛胃为胘纲,其下端曰百叶。”
(2).犹百世。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 秦 ﹞自谓本枝百叶,永垂洪暉,岂寤二世而灭,社稷崩圮哉?”
(3).指花重瓣,物体重迭。 唐 曹松 《江西逢僧省文》诗:“百叶巖前霜欲降,九枝松上鹤初归。” 唐 李洞 《题晰上人贾岛诗卷》诗:“ 贾生 诗卷 惠休 装,西叶莲花万里香。”
(4).历书。宋史·宦者传三·阎文应:“ 陈氏 女将进御, 士良 闻之,遽见 仁宗 , 仁宗 披百叶择日。”参见“ 百叶图 ”。
(5).见“ 百叶竹 ”。
(6).桃花的一种。 唐 韩愈 《题百叶桃花》诗:“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瓏。” 何焯 义门读书记·昌黎集:“ 张裕 《江南杂题》亦有‘红鲜百叶桃’之句。” 宋 苏轼 《书普慈长老壁》诗:“惟有两株红百叶,晚来犹得向人妍。”
(7).亦作“ 百页 ”。豆制食品,形薄如纸。也称千张。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 荷香 的娘端了三个碟子来,一碟豆腐干,一碟百叶,一碟油豆腐。”《抗日歌谣·大慰劳》:“猪肉鸡蛋山样高,百页动担挑。”
《漢語大詞典》:百叶图(百葉圖)
(1).历书。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 郭后 既废,京师富民 陈子诚 者,因 保庆杨太后 纳女入宫…… 阎士良 闻之,遽见上,上方披百叶图择日。”
(2).地图。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五五:“手校斜方百叶图,官书似此古今无。”自注:“ 程大理 同文 修《会典》,其理藩院一门,及 青海 、 西藏 各图,属予校理。”
分類:地图历书
《漢語大詞典》:百叶竹(百葉竹)
亦省称“ 百叶 ”。 竹的一种。 晋 戴凯之 竹谱:“百叶参差,生自南垂,伤人则死,医莫能治。”旧注:“百叶竹,生南垂界,甚有毒,伤人必死,一枝百叶,因以为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百叶竹,一枝百叶,有毒。”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五·竹
《漢語大詞典》:玉历(玉曆)
(1).见“ 玉历 ”。
(2).见“ 玉沥 ”。
(1).亦作“ 玉歷 ”。原指正朔,引申为历数、国运。 汉 焦赣 《易林·屯之蒙》:“山崩谷絶,大福尽竭。 涇渭 失纪,玉歷尽已。”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庆改号启》:“窃以皇衢永謐,则玉历惟禎;国庆方夷,则绳泽式茂。” 明 夏完淳 《大哀赋》:“三百年玉历昼尽,十六世金铺夜烬。”
(2).历书。 唐 白居易 《郡中春宴因赠诸客》诗:“是时岁二月,玉历布春分。” 宋 陆游 《添字浣溪沙》词:“玉历今朝推戊已,住啣泥。” 明 宋讷 《壬子秋过故宫》诗:“朝会宝灯沉转漏,授时玉历罢班春。”
(3).玉膏。传说中的仙药。 北周 庾信 《蒙赐酒》诗:“金膏下帝臺,玉历在 蓬莱 。” 倪璠 注:“玉历,疑作‘玉沥’。 郭璞 《山海经注》所谓‘白玉膏’是也。”参见“ 玉膏 ”。
《漢語大詞典》:玉沥(玉瀝)
(1).玉膏。传说服之即得仙道。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是以天厉之疾,遂成沉痼。玉沥难开,金膏实远。” 倪璠 注:“玉沥,玉膏也。”参见“ 玉膏 ”。
(2).指美酒。 南朝 梁 江淹 《惜晚春应刘秘书》诗:“山中有杂桂,玉沥乃共斟。”一本作“ 玉歷 ”。
《漢語大詞典》:玉膏
(1).玉的脂膏,古代传说中的仙药。山海经·西山经:“ 丹水 出焉……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 黄帝 是食是饗。” 郭璞 注引《河图玉版》:“ 少室山 ,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 汉 张衡 《南都赋》:“芝房菌蠢生其隈,玉膏滵溢流其隅。”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名山大川,孔穴相内,和气所出,则生石脂、玉膏,食之不死。” 明 无名氏 《金雀记·定婚》:“天臺有路通 蓬岛 ,絶胜 裴航 碾玉膏。”
(2).喻美酒。 宋 苏轼 《次韵赵令铄惠酒》:“坐待玉膏流,千载真旦暮。”《群音类选·溉园记·邀友游湖》:“玉膏满尊新市美,银鯽堆盘荇菜鲜。”
(3).喻冰。《群音类选·卧冰记·王祥卧冰》:“冷透了皮囊髓毛,溶化了琼浆玉膏,渐渐稜层消耗。”
《漢語大詞典》:历头(歷頭)
指历书。 宋 朱敦儒 《鹧鸪天》词:“检尽历头冬又残,爱他风雪忍他寒。” 明 阮大铖 《双金榜·诺婚》:“历头上明日大吉日。”
即手历。 宋 代的一种赋税凭证。《宋会要辑稿·食货十八·商税》:“自后復创户部给歷之説,而诸军装发排筏皆执户部歷头以免商税,凭籍私贩,每得一歷即为数岁循环之用。”参见“ 手歷 ”。
《漢語大詞典》:手历(手歷)
宋 时官署印发给纳盐亭户的取钱凭证。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二年:“壬戌,詔 浙东 提举监司体访 浙西 提举 薛元鼎 措置印给亭户纳盐手歷式样,将合支本钱尽数称下支给,毋致积压拖欠。”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二年:“先是 元鼎 印给手歷,徧给亭户,令賫歷就称下支钱,至是復令 浙东 行之。”
《漢語大詞典》:官历(官曆)
(1).官府颁行的历法。后汉书·律历志中:“待詔 杨岑 见时月食多先历,即缩用筭上为日,(因)上言‘月当十五日食,官历不中。’”隋书·天文志上:“ 霍融 上言:‘官历率九日增减一刻,不与天相应。或时差至二刻半,不如夏历漏刻,随日南北为长短。’”
(2).指官府颁行的历书。 唐 罗隐 《岁除夜》诗:“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宋 陆游 《岁暮》诗:“案闲官历喜更端,鬢畔罗旛巧耐寒。”
《漢語大詞典》:元历(元歷)
历书。《尚书纬·考灵曜》:“天地开闢,元歷记名。”
分類:历书
《漢語大詞典》:宪书(憲書)
即历书。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 子贱 辞去,因请借善书者二人,使书宪书教品。”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卖宪书》:“十月颁历以后,大小书肆出售宪书。”《绿野仙踪》第六六回:“次日, 庞氏 一早又取过宪书来,着贡生择日子。” 老舍 《柳家大院》:“ 老王 和我借宪书抽她的嘴巴。”
分類:历书
《漢語大詞典》:历本(歷本)
历书。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僖宗 入 蜀 ,太史歷本不及 江 东,而市有印货者每差互朔晦。” 鲁迅 《书信集·致徐懋庸》:“偶在报摊上看见今年历本,内有春牛图,且有说明。”
分類:历书
《漢語大詞典》:鸟历(鳥曆)
(1).古代司春之官。《乐府诗集·隋五郊歌·角音》:“龙精戒旦,鸟历司春。”
(2).历书。 唐 白居易 《禽虫》诗之一:“疑有凤凰颁鸟历,一时一日不参差。”
分類:历书司春
《漢語大詞典》:通历(通曆)
总共经历。史记·梁孝王世家:“ 梁王 自初王通歷已十一年矣。” 司马贞 索隐:“通数 文帝 二年至十二年徙 梁 为十一年也。”金史·选举志三:“吏目通歷三十年始得出职,常在本处侵渔,不便。”
指历书。晋书·律历志下:“ 穆帝 永和 八年,著作郎 琅邪 王朔之 造《通历》,以甲子为上元,积九万七千年……因其上元为开闢之始。”
《漢語大詞典》:瑶历(瑶歷)
玉历。历书的美称。歷,通“ 历 ”。 明 郑真 《留守指挥司正旦表笺·东宫笺》:“瑶歷增华,青宫展贺。”
分類:历书
《漢語大詞典》:百叶图(百葉圖)
(1).历书。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 郭后 既废,京师富民 陈子诚 者,因 保庆杨太后 纳女入宫…… 阎士良 闻之,遽见上,上方披百叶图择日。”
(2).地图。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五五:“手校斜方百叶图,官书似此古今无。”自注:“ 程大理 同文 修《会典》,其理藩院一门,及 青海 、 西藏 各图,属予校理。”
分類:地图历书
《漢語大詞典》:月令
(1).礼记篇名。礼家抄合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之首章而成。所记为农历十二个月的时令、行政及相关事物。后用以特指农历某个月的气候和物候。汉书·李寻传:“ 寻 独好《洪范》灾异,又学天文月令阴阳。” 唐 庾光生 《奉和刘采访缙云南岭作》:“鸟讶山经传不尽,花随月令数仍稀。”明史·职官志三:“荐新,循月令献其品物。”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东西庙》:“至於春花中如牡丹、海棠、丁香、碧桃之流,皆能於严冬开放,鲜艳异常,洵足以巧夺天工,预支月令。”
(2).排列一年十二个月时令、节气的历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历书(十一年)》:“特命史官作月令,钦将天历记分明;每年节气通记録,草木萌芽在何辰。”
(3).月令的变化是由天地所主宰的,故亦借指命运、天数。 老舍 《四世同堂》六九:“说不定,也许因为这点小误会与委曲, 日本 人还再给她加升一级呢!这不过是月令中的一点小磕绊,算不了什么!” 王统照 《银龙集·隔绝阳曦》:“就是 法如 呢,真碰运气!他从 西乡 募缘回来,都是本家,便到 章日山 上住一宿,偏偏有他的月令……后来,好歹病了一大场。”
《漢語大詞典》:新历(新曆)
(1).新订的历法。晋书·律历志下:“以今新历施于 春秋 之世,日蚀多在朔。”新唐书·历志三上:“ 开元 九年……詔僧 一行 作新历、推大衍数,立术以应之。”
(2).新年历书。 唐 李肇 翰林志:“冬至岁酒,兔、野鸡,其餘时菓、新茗、瓜、新历,是为经制。” 唐 王维 《春中田园作》诗:“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清 孙枝蔚 《除夕》诗:“到眼惊新历,回头失故宫。”
(3).辛亥革命后称公历为新历,农历为旧历。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 上海 已渐温暖,过旧历年之情形,比新历年还起劲。” 冰心 《南归》:“我们又说:‘今夜是除夕,明天过新历年了,大家守岁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