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五花肉  拼音:wǔ huā ròu
肥瘦夹杂的肉。
《漢語大詞典》:豕腊
指干猪肉。礼记·哀公问:“备其鼎俎,设其豕腊,脩其宗庙。”
分類:猪肉
《漢語大詞典》:油大
方言。指猪肉。 艾芜 《端阳节》一:“怎么?你今天晚上要请我吃油大吗?”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四章:“真是的,一年教到头,我没见你吃一顿油大。”
分類:方言猪肉
《國語辭典》:猪排(豬排)  拼音:zhū pái
用猪的排骨肉,油炸或煎烤至熟的食物。如:「我的胆固醇太高,不适合吃猪排。」
分類:大片猪肉
《漢語大詞典》:无心炙(無心炙)
古代一种不加佐料的猪肉羹。 宋 陶谷 清异录·无心炙:“ 段成式 驰猎,飢甚,叩村家,主人老姥出彘臛,五味不具。 成式 食之,有逾五鼎,曰:‘老姥初不加意,而珍美如此。’常令庖人具此品,因呼为‘无心炙’。”
《漢語大詞典》:掩猳
盖在素菜上的猪肉。 明 唐顺之 《祭孙南野太仆文》:“公瘠於官,不繫其家。 晏婴 鉅族,豆无掩猳。”
分類:素菜猪肉
《国语辞典》:平天大帝  拼音:píng tiān dà dì
猪肉铺供奉的行业神之一。相传猪肉铺奉关帝、平天大帝及火神为行业神。
《国语辞典》:五花三层儿(五花三层儿)  拼音:wǔ huā sān céng ér
有肥有瘦,作层叠纹的食用猪肉。
《国语辞典》:白切肉  拼音:bái qiē ròu
一种菜肴。将猪肉用白水煮熟后,直接切片,沾酱油或调味品,即可食用。
《国语辞典》:燕皮  拼音:yàn pí
一种用猪肉和面粉捣烂擀成的皮。可中包碎肉、虾乾、葱花等馅,制成扁肉燕,或切丝后裹在肉丸上,做成燕丸。
《国语辞典》:灌香肠(灌香肠)  拼音:guàn xiāng cháng
将猪肉切碎,加入盐、酒、香料等拌匀后,再灌入洗净的猪肠中,制成香肠。
《国语辞典》:咕咾肉  拼音:gū lǎo ròu
以猪肉、笋、洋葱、胡萝卜、青椒等加调味料勾芡而成的一道菜。作法是先将猪肉切小块腌渍后,沾豆粉炸至金黄,捞起备用,再将胡萝卜、洋葱、青椒等略炒,加酱油、白糖、醋及上汤煮开,最后将炸好猪肉和调豆粉水放入,勾芡即成。这道菜味甜带酸,颇受欢迎。也称为「咕噜肉」。
《国语辞典》:虎咬猪(虎咬猪)  拼音:hǔ yǎo zhū
一种将半圆形包子割开,夹进猪肉、酸菜、花生粉等做成的面食。习俗上在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时食用。也称为「割包」、「刈包」。
《国语辞典》:荷叶肉(荷叶肉)  拼音:hé yè ròu
把猪肉切成薄片,加米粉,再用酱油、料酒等浸透,外包鲜荷叶蒸熟,称为「荷叶肉」。
《国语辞典》:猪肉乾(猪肉乾)  拼音:zhū ròu gān
以猪肉片烘烤,除去水分并加糖汁而制成的肉乾。如:「他买了一盒猪肉乾,还有很多菜肴,准备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