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矫激(矯激)
(1).犹诡激。奇异偏激,违逆常情。后汉书·第五伦传论:“君子侈不僭上,俭不偪下,岂尊临千里而与牧圉等庸乎?詎非矫激,则未可以中和言也。”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 东汉 之衰也,时人莫不矫激而奋厉,故贤不肖不相容,以至於乱。” 金 王若虚 《揖翠轩赋》:“或取深山穷谷以为家,指泉石风月以为友,是岂迂僻矫激不近于人情?” 清 赵翼 《读史》诗之八:“衰世尚名义,作事多矫激。”
(2).指诗文风格特异而激切。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元和 以后,歌行则学流荡於 张籍 ,诗章则学矫激於 孟郊 。” 宋 梅尧臣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每闻諫諍辞,苦意多矫激。” 李大钊 《青春》:“ 拜轮 此言,固甚矫激,且寓风刺之旨。”
(3).激励。 唐 韦皋 《鹦鹉舍利塔记》:“因可以矫激流俗,端严梵伦。”
《國語辭典》:神马(神馬)  拼音:shén mǎ
传说中神奇的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温水注》:「长老传言,池中有神马。家马交之,则生骏驹,日行五百里。」
《國語辭典》:纸马(紙馬)  拼音:zhǐ mǎ
印绘马匹、神祇、佛像等供祭祀焚化的神像纸。最早源于秦国人用马作祭品,唐代以后改以纸扎马祭祀鬼神,故称「纸马」。后世则大多以刻版五色纸印神佛像。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二折:「只等那船头上烧了利市纸马,分些神福,吃得醉饱了,便撑动篙来,开起船来。」《儒林外史》第四回:「就在胡老爹面前转托僧官去约僧众,并备香、烛、纸马、写法等事。」也称为「甲马」。
《漢語大詞典》:异气(異氣)
(1).指无血统关系之亲,多指非同胞兄弟姐妹或异姓之人。 汉 班固 《白虎通·嫁娶》:“不娶两娣何?博异气也。”左传·成公八年“ 卫 人来媵 共姬 ” 唐 孔颖达 疏:“‘膏肓’以为媵不必同姓,所以博异气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武王女得适齐侯之子义答何休皇甫谧:“左传记载实事,言同姓当媵,异姓不必凡嫁皆媵,非谓异姓不许媵…… 休 忽言备姪娣,忽言博异气,则 武王 二女非异气,何必俱嫁 胡公 ?”
(2).神异的气质;非凡的禀赋。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神仙﹞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若谓彼皆特禀异气,然其相传皆有师奉服食,非生知也。” 唐 王勃 《秋夜别薛昇华序》:“羣公竝受奇彩,各仗异气,或江海其量,或林泉其识。”
(3).特指不同于华夏的禀赋。后汉书·鲁恭传:“夫戎狄者,四方异气也。蹲夷踞肆,与鸟兽无别。”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蛮夷者,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其受异气於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
(4).指物质的特殊属性。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三:“物有含异气者,不可以常理推也。”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金狮猛:“得一石,作狮形,色如泥金所涂……夜夜有光,高二寸餘,殆秉异气所化。”
(5).指天空出现的特异气象。祥瑞之象。晋书·张华传:“ 焕 曰:‘僕察之久矣,惟牛斗之间颇有异气。’ 华 曰:‘是何祥也?’ 焕 曰:‘寳剑之精,上彻於天耳。’”
(6).指天空出现的特异气象。指大气中的蜃景影像。 南朝 梁武帝 《乾闼婆》诗:“蜃蛤生异气,闥婆鬱中天。”
(7).气候不同。 三国 魏 曹植 《泰山梁甫行》:“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8).气味不同。 晋 潘尼 《钓赋》:“燔炙之鲜,煎熬之味,百品千变,殊芳异气。”
(9).指文章不同寻常的有力气势。 唐 崔融 《报三原李少府书》:“龙文阳发,居然异气射人;凤律雄鸣,自有奇音震物。”
《漢語大詞典》:崛奇
亦作“崫奇”。 奇特,特异。 唐 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弄调人间不识名,弹尽天下崛奇曲。” 唐 黄滔 《和王舍人崔补阙题福州天王寺》:“郭内青山寺,难论此崫奇。” 宋 叶适 《寄李季章参政》诗:“文章何崛奇,冬雷夏增冰。”
分類:奇特特异
《國語辭典》:画象(畫象)  拼音:huà xiàng
1.古代多画人物或故事刻于石上,称为「画象」。也作「画像」。
2.古代在罪人所穿的衣服上画五刑的图象,以示警戒。
《漢語大詞典》:画衣冠(畫衣冠)
传说上古有象刑,即以异常的衣著象征五刑表示惩诫。犯人穿着特殊标志的衣冠代替刑罚,称为“画衣冠”。慎子·逸文:“ 有虞 之诛,以幪巾当墨,以草缨当劓,以菲履当刖,以艾韠当宫,布衣无领当大辟……画衣冠,异章服,谓之戮。上世用戮而民不犯也。”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 唐 虞 画衣冠非阿, 汤武 刻肌肤非故,时世不同,轻重之务异也。”后汉书·酷吏传论:“古者敦庬,善恶易分。至於画衣冠,异服色,而莫之犯。” 明 宋濂 《画原》:“至於辨章服之有制,画衣冠以示警飭……又乌可以废之哉?”
《漢語大詞典》:殊姿
(1).特异非凡的资质。 汉 应瑒 《慜骥赋》:“怀殊姿而困遇兮,愿远迹而自舒。”
(2).不同的姿态;与众不同的姿态。 唐 杜甫 《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诗:“殊姿各独立,清絶心有向。”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诗:“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漢語大詞典》:香芸
芸香一类的香草。俗呼七里香。有特异香气,能去蚤虱,辟蠹奇验,古来藏书家多用以防蠹。 唐 杨炯 《卧读书架赋》:“开卷则气杂香芸,掛编则色连翠竹。” 宋 刘克庄 《鹊桥仙·庚申生日》词:“香芸辟蠹,青藜烛阁,天上宝书万轴。”
《國語辭典》:妙物  拼音:miào wù
极精美的物品、神妙莫测的物品。南朝宋。谢灵运〈夜宿石门〉诗:「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封神演义》第七八回:「这阵内有四口宝剑,俱是先天妙物,不知当初如何落在截教门下?」
《漢語大詞典》:魁奇
亦作“ 魁畸 ”。 杰出;特异。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论:“然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 姚兴 覩之而醉心, 宋祖 闻之而动色。” 唐 韩愈 《送廖道士序》:“意必有魁奇忠信材德之民生其閒,而吾又未见也。” 清 戴名世 《〈金正希稿〉序》:“而魁奇英伟之才,反遗弃摈斥於荒山墟市,无可如何而付之一死。” 清 方履篯 《〈河内县志〉叙传》:“机神独运,遂炫魁畸。”
分類:杰出特异
《國語辭典》:拔尤  拼音:bá yóu
尤,特出。「拔尤」选拔才能特出的人。如:「单凭笔试或口试不足以拔尤。」唐。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
分類:选取特异
《漢語大詞典》:向言(嚮言)
古籍所载的一种特异现象。嚮,通“ 响 ”。晋书·五行志中:“ 吴孙休 时, 乌程 人有得困病,及差,能以响言者,言於此而闻於彼。自其所听之,不觉其声之大也。自远听之,如人对言,不觉声之自远来也。声之所往,随其所向,远者所过十数里……言不从之咎也。”后用为建言讽喻而使在上者明察下情的典故。 清 钱谦益 《嚮言》诗序:“善听嚮言者,莫如圣人。有瞻言之圣人,言从作乂,而天下无嚮言之咎矣。”
《漢語大詞典》:殊事
(1).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事情。礼记·乐记:“礼者殊事,合敬者也;乐者异文,合爱者也。” 孔颖达 疏:“尊卑有别,是殊事;俱行于礼,是合敬也。”《淮南子·本经训》:“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虽戎丧殊事,而并总入乐府。”
(2).特异的事物。文选·左思〈吴都赋〉:“倜儻之极异,崫诡之殊事,藏埋於终古,而未寤於前觉也。” 李周翰 注:“言幽遐独邃宽深之处,耳目不及、足趾不履之所,则有殊絶奇异之物。”
(3).不同的职守。文选·扬雄〈羽猎赋〉:“羽骑营营,昈分殊事。” 李善 注:“谓羽骑明白分别,各殊其事也。”
《国语辞典》:称异(称异)  拼音:chēng yì
称得上神奇、特异。《三国演义》第五六回:「汝翻身背射,何足称异!看我夺射红心!」
《漢語大詞典》:怪伟(怪偉)
(1).怪异,特异。东观汉记·宋皇后传:“闻有儿啼声,怜之,因往就视,有飞鸟紆翼覆之,沙石满其口,鼻能喘,心怪伟之。” 清 刘大櫆 《与李侍郎书》:“盖闻古之怪伟磊落英多之士,负非常之志愿者,其始未尝不屏弃草野……而卒能自致光显以与国家建大业而成大勋。”
(2).奇特壮美。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 桂林 石山怪伟,东南所无。”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山水:“ 江 水一泻千里,沙腾浪涌,天日为之昏,最为怪伟。”
《漢語大詞典》:花瑞
(1).瑞雪。 唐 许敬宗 《奉和喜雪应制》:“伏槛观花瑞,称觴庆冬积。”
(2).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诗谈》:“初夏,芍药盛开,忽于藂中得黄缘稜者四朶,士人呼为金腰带,云数十年间或有一二朶,不常见也……盖花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