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台谏(臺諫)
唐 宋 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臺諫”泛称之。 明 初废谏院,以给事中兼领监察与规谏,两者开始合流。至 清 雍正 元年,又使之同隶都察院,于是台谏完全合二为一。 宋 李纲 《上渊圣皇帝实言封事》:“立乎殿陛之间与天子争是非者,臺諫也。”宋史·萧服传:“ 服 文辞劲丽,宜居翰苑。朕爱其鯁諤,顾臺諫中何可闕此人!”
《國語辭典》:默坐  拼音:mò zuò
无言静坐。唐。刘得仁 秋夜寄友人诗二首之二:「默坐看山久,閒行值寺过。」
《漢語大詞典》:议臣(議臣)
建言立议之臣。汉书·田叔传:“ 梁孝王 使人杀 汉 议臣 爰盎 , 景帝 召 叔 案 梁 ,具得其事。” 宋 袁燮 《端明殿学士通议大夫签书枢密院事罗公行状》:“内之议臣,毋责其细故;外之监司,毋拘以苛法。”
分類:建言
《漢語大詞典》:向言(嚮言)
古籍所载的一种特异现象。嚮,通“ 响 ”。晋书·五行志中:“ 吴孙休 时, 乌程 人有得困病,及差,能以响言者,言於此而闻於彼。自其所听之,不觉其声之大也。自远听之,如人对言,不觉声之自远来也。声之所往,随其所向,远者所过十数里……言不从之咎也。”后用为建言讽喻而使在上者明察下情的典故。 清 钱谦益 《嚮言》诗序:“善听嚮言者,莫如圣人。有瞻言之圣人,言从作乂,而天下无嚮言之咎矣。”
《國語辭典》:执咎(執咎)  拼音:zhí jiù
语本《诗经。小雅。小旻》:「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为所犯的罪过或错误负责。唐。白居易〈使百职修皇纲振策〉:「故朝寡敢言之士,庭鲜执咎之臣。」
《漢語大詞典》:谋言(謀言)
犹建言,进言。《文选·王粲〈赠文叔良诗〉》:“君子敬始,慎尔所主。谋言必贤,错説申辅。” 吕向 注:“所谋出之言必正,措词必申匡辅之志,説词贞正也。”
分類:建言进言
《漢語大詞典》:议言(議言)
论议建言。管子·法禁:“身无职事,家无常姓,列上下之间,议言为民者,圣王之禁也。” 尹知章 注:“其有言议,每輒为人以求名誉,非纯粹之道,故圣王禁之也。”一说,议,通“ 讹 ”。 戴望 校正:“议言,当为讹言,假借字也。谓以讹言疑惑民心。” 郭沫若 等集校:“‘议(讹)言为民’即矫称为民请命之意。”韩非子·解老:“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普曜经·论降神品:“或者议言: 拘萨大国 ,其种弘广,眷属兴盛,菩萨应下,降神彼国。”
《国语辞典》:括囊拱手  拼音:guā náng gǒng shǒu
比喻臣子不建言,对朝政也毫无建树。《宋史。卷三二一。刘述传》:「赵抃则括囊拱手,但务依违大臣,事君岂当如是!」
《国语辞典》:括囊守禄(括囊守禄)  拼音:guā náng shǒu lù
比喻臣子不肯建言,只知保住个人禄位。《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或疏远之臣,言以贱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