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白醥
清酒。 清 周亮工 《旅中遥酌冠五》诗:“採药忙犹寻白醥,诛茅閒即説 黄山 。”
分類:清酒
《國語辭典》:圣贤(聖賢)  拼音:shèng xián
1.圣人与贤人。南朝宋。颜延之〈北使洛〉诗:「在昔辍期运,经始阔圣贤。」《三国演义》第八六回:「古今兴废,圣贤经传,无所不览。」
2.神佛。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坛中有一重菩萨,外有一重金甲神人,又外有一重金刚围著,圣贤比肩,环绕甚严。」也作「贤圣」。
《國語辭典》:圣人(聖人)  拼音:shèng rén
1.有完美品德的人,如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
2.专称孔子。《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圣人有之一体。」《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
3.古时对天子的敬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4.清酒。《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5.佛教称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对轮回中的凡夫而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三:「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五阴,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杂、不著,圣人所赞。」
《國語辭典》:清白  拼音:qīng bái
1.纯洁未受污染。《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况以清白之身,暗地迎新送旧,虽无所染,情何以堪!」
2.不操污贱的职业。《抱朴子。外篇。刺骄》:「世间或有少无清白之操业,长以买官而富贵。」《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家声清白,囊橐肥饶。」
3.清楚明白。《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过了半个月,文书回头来,上写的清白。」《红楼梦》第十四回:「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
4.停当、完结。《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看著太太两只脚足足裹了有三顿饭时才裹完了;又慢慢梳头、洗脸、穿衣服,直弄到日头趖西才清白。」《红楼梦》第七回:「送这几枝花儿与姑娘奶奶们,这会子还没送清白呢。」
5.清酒和白酒。《乐府诗集。卷三十七。相和歌辞十二。古辞。陇西行》:「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
《漢語大詞典》:清尊
亦作“ 清樽 ”。亦作“ 清罇 ”。 酒器。亦借指清酒。《古诗类苑》卷四五引《古歌》:“清樽发朱颜,四坐乐且康。” 唐 王勃 《寒夜思》诗:“復此遥相思,清尊湛芳渌。” 唐 皇甫冉 《曾山送别诗》:“凄凄游子苦飘蓬,明月清罇祇暂同。” 宋 曾巩 《戏呈休文屯田》:“纵无供帐出郊野,尚有清樽就閒燕。” 明 吴琪 《喜汪振生归自云南》诗:“无穷故交心,相与尽清尊。” 清 黄遵宪 《七月十五日夜暑甚》诗:“满酌清尊聊一醉,漫愁秋尽落黄花。”
《國語辭典》:白酒  拼音:bái jiǔ
1.酿造时间短而色浊的酒。《新唐书。卷二○一。文艺传上。杜审言传》:「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儒林外史》第三回:「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2.美酒的代称。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3.酒精含量高的蒸馏酒。性烈味香,以高粱、米、麦等酿制而成。通常指高粱酒而言。也称为「白干」、「白乾」、「烧刀子」、「烧酒」。
4.白葡萄做的葡萄酒。
《國語辭典》:清酌  拼音:qīng zhuó
宗庙祭祀所用的清酒。《礼记。曲礼》:「酒曰清酌。」唐。孔颖达。正义:「言此酒甚清澈,可斟酌。」唐。元稹〈告祀曾祖文〉:「孝曾孙稹谨以清酌庶馐之奠,敢昭告于曾祖岐州参军府君。」
分類:祭祀清酒
《國語辭典》:三清  拼音:sān qīng
1.道教指至尊的仙圣所居的三天,为玉清、太清、上清三清仙境。后道教宫观崇奉三清之殿。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如严三清居,不使恣搜索。」也称为「三天」。
2.道教仙谱至高的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三神君。《红楼梦》第一四回:「那道士们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
《國語辭典》:三酒  拼音:sān jiǔ
事酒、昔酒、清酒。《周礼。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汉。郑玄。注:「事酒、有事而饮也;昔酒、无事而饮也;清酒、祭祀之酒。」
分類:和清清酒
《國語辭典》:酒圣(酒聖)  拼音:jiǔ shèng
1.最清的酒。唐。白居易〈与诸客空腹饮〉诗:「曲神寅日合,酒圣卯时欢。」
2.对善饮之人的美称。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四:「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宋。黄庭坚 谢答闻善二兄九绝句九首之二:「诗狂克念作酒圣,意态忽如年少时。」
《國語辭典》:圣人(聖人)  拼音:shèng rén
1.有完美品德的人,如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
2.专称孔子。《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圣人有之一体。」《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
3.古时对天子的敬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4.清酒。《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5.佛教称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对轮回中的凡夫而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三:「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五阴,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杂、不著,圣人所赞。」
《漢語大詞典》:碧酒
清澄的美酒;清酒。 唐 杜甫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诗:“素丝絜长鱼,碧酒随玉粒。” 唐 薛曜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此中碧酒恒参圣,浪道 崑山 别有仙。”
《漢語大詞典》:清杯(清盃)
盛清酒的杯子。多指代清酒。 南朝 梁 沈炯 《十二属诗》:“猴栗羞芳果,鸡跖引清杯。” 宋 辛弃疾 《浪淘沙·送吴子似具尉》词:“来岁菊花开,记我清盃。”
分類:清酒杯子
《國語辭典》:三酒  拼音:sān jiǔ
事酒、昔酒、清酒。《周礼。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汉。郑玄。注:「事酒、有事而饮也;昔酒、无事而饮也;清酒、祭祀之酒。」
分類:和清清酒
《漢語大詞典》:灰酒
酒初熟时,下石灰水少许,使之澄清,所得之清酒称“灰酒”。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唐 人喜赤酒、甜酒、灰酒,皆不可解…… 陆鲁望 云:‘酒滴灰香似去年。’”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九·甜酒灰酒:“予则以为灰酒甚不堪人,亦未然也…… 陆 饮灰酒,或亦性之使然耶!” 明 唐寅 《和沈石田落花》之二九:“难将灰酒懽新爱,只有书囊报可怜。”
《漢語大詞典》:澄酒
一种清酒。礼记·礼运:“粢醍在堂,澄酒在下。” 孔颖达 疏:“澄谓沉齐也。”礼记·坊记:“醒酒在堂,澄酒在下。” 郑玄 注:“澄酒,清酒也。”
分類:清酒
《漢語大詞典》:沈齐(沈齊)
五齐之一。指糟滓下沉的清酒。周礼·天官·酒正:“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緹齐,五曰沉齐。” 郑玄 注:“沉者,成而滓沉,如今造清矣。”释名·释饮食:“沉齐,浊滓沉下,汁清在上也。” 北周 庾信 《云门舞》诗:“山罍举,沉齐清。”
分類:下沉清酒
《漢語大詞典》:明酌
祭祀用的清酒。礼记·郊特牲:“缩酌用茅,明酌也。” 郑玄 注:“明酌者,事酒之上也。名曰明者,神明之也。” 孔颖达 疏:“明谓清明,故知是事酒之上清明者也。”
分類:祭祀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