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消 → 销消”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消费者运动(消费者运动)  拼音:xiāo fèi zhě yùn dòng
消费者运动是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以消费者的意识和权益为基础,自发地或有组织地对生产者、销售者、服务者提出诉求与建议,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和对抗手段,争取社会公正、维护消费者权益等为目的的一种社会运动。消费者运动于19世纪中叶在英国开始萌芽,后来西欧和北美也迅速发展,现已朝向国际化发展。
《国语辞典》:次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拼音:cì jí xiāo fèi zhě
自然环境中,以生产者为食物的消费者,如蛙(吃蝗虫)、狮子(吃野牛)等称为「次级消费者」。在生物界中,凡具有叶绿素能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皆称为「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仰赖生产者才能生存的生物,称为「消费者」。
《国语辞典》:二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  拼音:èr jí xiāo fèi zhě
生物学上指生物间由于食性关系发生连锁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消费阶层。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称为「初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肉食动物则称为「二级消费者」。
《国语辞典》: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  拼音:xiāo fèi zhě wù jià zhǐ shù
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国语辞典》:行政院消费者保护委员会(行政院消费者保护委员会)  拼音:xíng zhèng yuàn xiāo fèi zhě bǎo hù wěi yuán huì
中央政府行政院所属的机关。设立于民国八十三年七月一日。为研拟及审议消费者保护基本政策与监督其实施之机关。设有企划组、督导组、消费者保护官、消费者中心等。
《国语辞典》:消费者保护法(消费者保护法)  拼音:xiāo fèi zhě bǎo hù fǎ
为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国民消费生活安全,提升国民消费生活品质,所制定的法规。民国八十三年一月十一日立法院三读通过,总统公布施行,内容共分为七章六十四条。缩称为「消保法」。
《国语辞典》:保护消费者运动(保护消费者运动)  拼音:bǎo hù xiāo fèi zhě yùn dòng
国内近年所兴起的一种消费者检查维护运动。由民间力量组成消费者文教基金会、新时代基金会等机构,主要目的在杜绝不肖商人的非法营利行为,以维护消费大众的健康及权益。
《国语辞典》:消费者(消费者)  拼音:xiāo fèi zhě
1.生物圈中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而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摄食对象的生物,称为「消费者」。
2.泛指使用、消耗商品的大众。如:「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产品须物美价廉。」
《漢語大詞典》:小商
(1).经营规模不大的商人。宋史·食货志下五:“初,禁 淮南 盐,小商已困。至是,益不能行。”
(2).今多指只有少量资金,购入商品转售给消费者,不雇工人或店员,自己从事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劳动,以其收入为生活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人。亦称“ 小商人 ”。
《國語辭典》:面市  拼音:miàn shì
大陆地区指产品上市。如:「这产品的新型式即将面市。」
《国语辞典》:直销(直销)  拼音:zhí xiāo
生产货品的厂商将商品直接卖给消费者或使用者的商业行为。如:「适当的直销可以减少中间商的经手,使消费者能以更合理的价钱购买商品。」
《國語辭典》:配给(配給)  拼音:pèi jǐ
1.按照需要、规定量所供给的货物。有收费和不收费两种。如:「军人享有政府按月的配给。」
2.按照规定的数量和价格售给消费者。也作「配售」。
《国语辞典》:传销(传销)  拼音:chuán xiāo
原是一种强调免除中间费用、使利益回归消费者及推销者的行销经营理念。但后来发展出多层次传销使得其义涵发生分歧。单层次传销的销售方式是由独立传销者购买产品后,同时销售给其他消费者以获取佣金及奖金。多层次传销则可介绍他人成下游传销员,而获取其下游甚至下下游业绩一定比率的佣金及绩效奖金。因其利润优渥,诱惑性大,因此会员或传销员可增至无穷,而形成金字塔状的行销结构。此法运用于企业中,业者若居心不良、存心诈欺敛财,则消费者将是最大的受害者,甚至引发经济风暴。也称为「多层次传销制度」、「老鼠会」、「直销式传销制度」。
《國語辭典》:中间商(中間商)  拼音:zhōng jiān shāng
在行销通路中,扮演制造商和消费者桥梁的个人或单位,包括代理人、经纪人、批发商和零售商等。各种中间商协助制造商将产品或服务送至其顾客便利交易之地点与时间。同时,因其较接近消费者,故可适时反应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回馈给厂商。
《國語辭典》:预售(預售)  拼音:yù shòu
事先发售。如:「预售门票」、「预售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