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柴米油盐(柴米油盐)  拼音:chái mǐ yóu yán
泛指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元。兰楚芳〈粉蝶儿。他生的如月如花套。尾声〉:「若要咱称了心,则除是娶到家,学知些柴米油盐价,恁时节闷减愁消受用杀。」《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这小小厮每早到三里路外镇市上买些柴米油盐小菜之类,回家与娘子度日。」
《國語辭典》:薪水  拼音:xīn shuǐ
1.采薪和汲水。指炊爨之事。《晋书。卷四一。刘寔传》:「每所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营给。」南朝梁。萧统 陶渊明传:「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也称为「柴水」。
2.工作的酬劳。《儒林外史》第四八回:「这是家兄的俸银一两,送与长兄先生,权为数日薪水之资。」《文明小史》第四二回:「学生技艺日进,教习一律优加薪水。」也称为「薪俸」、「薪给」、「薪金」、「薪饷」、「薪资」。
《國語辭典》:工资(工資)  拼音:gōng zī
劳工从事工作而由雇主以现金或实物等方式给付的报酬。
《漢語大詞典》:资须(資須)
(1).需求。南史·蔡廓传:“公禄赏赐,一皆入 轨 ,有所资须,悉就典者请焉。”
(2).维持生计的必需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衣食资须,公私驱役;而望遁跡山水,超然尘滓,千万不遇一尔。” 唐 道宣 《叙任道林〈辨周武帝除佛法诏〉》:“拟欲供给资须,四事无乏。”
《國語辭典》:配给(配給)  拼音:pèi jǐ
1.按照需要、规定量所供给的货物。有收费和不收费两种。如:「军人享有政府按月的配给。」
2.按照规定的数量和价格售给消费者。也作「配售」。
《漢語大詞典》:领给(領給)
(1).指付予他人的钱财或生活必需品。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遥访》:“明日早当奉候,少具领给。请问相公要在那处安歇,小官随当送去。”
(2).领取支给。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于某年月日,奉某处明文,动何项钱粮,应付过若干,有无开销、领给未完。”
《国语辞典》:炭米  拼音:tàn mǐ
柴火、米粮。指生活必需品。《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忽见一人从东而来,厉声高喝师师道:『从前可惜与你供炭米,今朝却与别人欢!』」
《国语辞典》:柴荒米贵(柴荒米贵)  拼音:chái huāng mǐ guì
形容生活必需品匮乏,价格飞涨。《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如今柴荒米贵,我这日子度得苦极的了。」
《漢語大詞典》:供给制(供給制)
由国家直接免费供给工作人员以生活必需品的一种分配制度。 中国 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曾实行过这种制度,1950年以后逐步改为工资制。 赵树理 《杨老太爷》:“供给制干部要什么钱?当干部又不是做生意!” 水运宪 《祸起萧墙》:“还有当年由供给制改成薪金制,中央一再强调要经过地方同意。” 陈卓乾 《三回香港》一:“那时我们还是实行供给制,衣服鞋袜由公家发,剩下的几块钱发下来,买点针线什么的就完了。”
《國語辭典》:七件事  拼音:qī jiàn shì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七样日用品。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偏我家晦气,养了个退财白虎,开了大门,七件事般般都在老身心上。」
《國語辭典》:配购(配購)  拼音:pèi gòu
按照一定的数量、价格购买货物。如:「极权国家往往采行配购的经济制度。」《清史稿。卷一四○。兵志一一》:「每日约能造枪弹三千颗,并向洋商酌配购机件,俾一机能造数器,以期价省而用宏。」
《國語辭典》:配售  拼音:pèi shòu
按照规定的数量和价格售给消费者。如:「当民生物资无法充分供应时,只有采取配售方式。」也作「配给」。
《漢語大詞典》:圣库(聖庫)
太平天囯 实行生活必需品平均分配的制度,称其所建立的国库为“圣库”。规定全体衣食俱由圣库开支。但至后期,圣库制度虽仍在 天京 施行,但高级官员已先蓄私产,缴获归公的原则亦已无形破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命诏旨书》:“继自今,其令众兵将,凡一切杀妖取城,所得金寳、绸帛、寳物等项,不得私藏,尽缴归天朝圣库,逆者议罪。”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五节:“在平均主义思想的支配下,又产生圣库(藏银钱)、圣粮(藏米粮)制度……每逢礼拜日,各官开单赴圣库、圣粮领礼拜钱、粮米油盐及祭上帝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