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花会(花會)  拼音:huā huì
1.一种民间歌舞活动。流行于河北省各地,多在春节、元宵节举行。有高跷、扇鼓、狮子、旱船等数十种歌舞形式。所用歌曲多为当地小调,或戏曲曲调。
2.一种赌博方式。盛行于广东、上海等处。
《國語辭典》:报岁(報歲)  拼音:bào suì
指农人在一年农事终结后,举行祭礼谢神。隋。炀帝〈祭告智顗文〉:「盛矣哉!是我大师證道之基趾也;至矣哉!是我良田之报岁也。」
《漢語大詞典》:岁调(歲調)
每年定额的布帛税。北史·卢同传:“时 相州 刺史 奚康生 徵百姓岁调,皆长七八十尺。”
《漢語大詞典》:吉亥
古礼,天子于每年农历正月之亥日亲耕。其日卜须吉,故称“吉亥”。先卜上旬之亥日,如不吉,则再卜中旬、下旬。旧唐书·礼仪志四:“孟春吉亥,祭帝社於藉田,天子亲耕……诸祭祀卜日,皆先卜上旬;不吉,次卜中旬、下旬。”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四年:“《六典》《礼阁新仪》,并先云上辛祀昊天,次云吉亥享先农。”
《國語辭典》:榜花  拼音:bǎng huā
科举考试录取榜单中姓氏稀有罕见的人。宋。钱易《南部新书。丙集》:「大中以来,礼部放榜,岁取三二人姓氏稀僻者,谓之色目人,亦谓之榜花。」
《國語辭典》:端午节(端午節)  拼音:duān wǔ jié
民间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相传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后世为纪念他而有吃粽子及龙舟竞渡等风俗,再加上民间的鬼神信仰,家家户户插蒲艾、喝雄黄酒、挂钟馗像来除瘟辟邪。也称为「蒲节」、「端阳节」、「天中节」、「重午节」、「五月节」。
《漢語大詞典》:辞青(辭青)
旧俗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结伴游山,于郊外饮酒,谓之“辞青”。又称登高。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九月·辞青》:“都人结伴呼从,於 西山 一带看红叶,或於 汤泉 坐汤,谓菊花水可以却疾。又有治餚携酌,於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國語辭典》:跳月  拼音:tiào yuè
苗、彝族习俗。每年春季或节日庆典的夜晚,男女盛装歌舞庆祝,未婚者吃芦笙以和歌辞,于舞宴中择偶求婚,称为「跳月」。
《漢語大詞典》:岁市(歲市)
每年的贸易。宋史·王禹偁传:“外则停岁市之物,内则罢工巧之伎。”
分類:每年贸易
《漢語大詞典》:岁赂(歲賂)
宋 代国家为安边求和每年对外的赠物。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六符 盖为虏画策增岁赂者,然其尊戴中国尚尔如此,则盟好中絶,诚可惜也!”
《漢語大詞典》:洗象
明 清 时 北京 习俗,每年六月初伏在护城河内为宫廷所养的象洗澡。 清 屈大均 《洗象行》:“玉河六月河水长,朝廷旧典赐洗象。”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六月, 宣武门 看洗象, 西湖 赏荷。”参阅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皇都杂记·洗象》
《國語辭典》:祀孔  拼音:sì kǒng
祭祀孔子的典礼。在每年的九月二十八日孔子诞辰时举行。
《国语辞典》:元宵节(元宵节)  拼音:yuán xiāo jié
传统节庆之一。因于每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农历正月十五日晚上举行庆祝活动,故称为「元宵节」。当天,民间习惯通宵张灯,供人观赏,并有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猜灯谜等活动。更以吃元宵、年糕、饺子等,象徵阖家团圆、生活美满。也称为「灯节」、「小过年」、「上元」、「上元节」、「元宵」。
《漢語大詞典》:桑干(桑乾)
(1).河名。今 永定河 之上游。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 唐 李白 《战城南》诗:“去年战, 桑乾 源,今年战, 葱河 道。” 明 沈炼 《寄冯敬叔》诗:“ 桑乾河 水近,知是忆 并州 。”
(2).古县名。
《國語辭典》:圣诞(聖誕)  拼音:shèng dàn
孔子、佛、菩萨、耶稣或所信奉之神的诞辰。《红楼梦》第二九回:「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