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母性  拼音:mǔ xìng
母亲爱护子女的本能。如:「母性的光辉令人永生难忘。」
《國語辭典》:家慈  拼音:jiā cí
称谓。对人称自己的母亲。也称为「家母」。
《国语辞典》:母权(母权)  拼音:mǔ quán
在母系制度下,母亲所拥有的生产支配权及亲权。
《國語辭典》:泣杖  拼音:qì zhàng
汉代韩伯俞因过而受母鞭打,却因感到母亲年老力衰,鞭打无力而哭泣。见汉。刘向《说苑。卷三。建本》。后以泣杖指孝子。五代南汉。梁嵩〈代母作倚门望子赋〉:「忆昔伯俞之志,宁无泣杖之心。」
《漢語大詞典》:伯俞
亦作“ 伯瑜 ”。 汉 代人,姓 韩 。古代有名的孝子。 汉 刘向 说苑·建本:“ 伯俞 有过,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甞见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 俞 得罪,笞,甞痛,今母之力不能使痛,是以泣。’” 三国 魏 曹植 《鞞舞歌·灵芝篇》:“ 伯瑜 年七十,采衣以娱亲。慈母笞不痛,歔欷涕霑巾。” 黄节 注:“ 朱绪曾 曰:困学纪闻云,采衣娱亲,今人但知 老莱 之事而不知 伯瑜 。按此即説苑 韩伯俞 泣杖之事,但彼无‘采衣’二字。”
分類:有名孝子
《国语辞典》:油瓶  拼音:yóu píng
母亲再嫁随而至继父家的小孩,俗称为「油瓶」。《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我又不是随娘晚嫁,拖来的油瓶,怎么我哥哥全不看顾?」
《國語辭典》:老人家  拼音:lǎo ren jia
1.对老者的尊称。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一个老人家,你这般寻死觅活的,有甚么冤屈的事,你和我说著。」《文明小史》第五七回:「他老人家是一位现任制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尊称自己或别人的双亲。《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老人家既是有恙,世兄何不送他回去?」
《漢語大詞典》:民母
(1).在民间的母亲。汉书·卫青传:“﹝ 卫青 ﹞父 郑季 , 河东 平阳 人也,以县吏给事侯家。 平阳侯 曹寿 尚 武帝 姊 阳信长公主 。 季 与主家僮 卫媪 通,生 青 …… 青 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父使牧羊。民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 颜师古 注:“言 郑季 正妻本在编户之间,以别於公主家也。”
(2).指皇后。旧时谓皇后为万民之母。汉书·王莽传下:“ 莽 妻死,謚曰 孝睦皇后 ……郎 阳成脩 献符命,言继立民母。”
《漢語大詞典》:严姑(嚴姑)
指婆婆,丈夫的母亲。 唐 白居易 《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令下三军整,风高四海趋。千家得慈母,六郡事严姑。”
《國語辭典》:尊夫人  拼音:zūn fū rén
称谓。对他人的母亲或妻子的敬称。唐。韩愈 贞曜先生墓志铭:「年几五十,始以尊夫人之命,来集京师,从进士试。」《幼学琼林。卷二。夫妇类》:「称人妻曰尊夫人。」
《国语辞典》:舅舅  拼音:jiù jiu
称谓。称母亲的兄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只有个舅舅郑公见任西川节度使,带了家眷在彼,却是路途遥远,万万不能搭救。」也称为「舅父」。
《漢語大詞典》:彻帘(徹簾)
封建时代,君主年幼,其祖母或母亲当政,称垂帘,归政则称彻帘。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 涣 字 仲章 , 保塞 人, 天圣 中,以奉礼郎上书请彻帘还政。”宋史·高宗纪一:“ 元祐皇后 在 东京 ,是日彻帘。”
《漢語大詞典》:阿耶娘(阿耶孃)
父母亲。《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旷大刼来有何罪,如今孤负阿耶孃,虽得人身有富贵,父南子北各分张。”
分類:父母母亲
《漢語大詞典》:母君
对别人母亲的尊称。 宋 范仲淹 《鄠郊友人王君墓表》:“今殿中丞致仕,母君随居 鄠 郊。”
分類:母亲尊称
《漢語大詞典》:家婆
(1).妻子;主妇。 清 褚人穫 《坚瓠四集·僧还俗》:“和尚讨家婆,脱褊衫,着綺罗。”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好没志气,他只因没福做家婆,所以叫我另娶你,如今是一家之主,为甚么拜起他来。”《何典》第七回:“﹝ 臭鬼 ﹞家婆是 赶丧大人 的女儿,叫做 赶茶娘 。”
(2).方言。谓丈夫的母亲,犹婆婆。 太平天囯 无名氏 太平天日:“坏道竟然传得道,龟婆无怪作家婆。” 黄飞卿 《五伯娘和新儿媳》:“ 五伯娘 ,你刚做家婆就这么嘴碎。”
《國語辭典》:内讳(內諱)  拼音:nèi huì
1.隐而不言国内或家内之恶。《公羊传。宣公元年》汉。何休。解诂:「有母言如者,缘内讳,无贬公文。」
2.妇女的名讳。《晋书。卷七五。王湛传》:「内讳不出门,馀无所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