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20,分14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苏武逢雁
痴叔
博望宾
捕虏
才不武
蔡琰请曹公
苍舒
苍鴚
绝妙辞
曹苻气势
曹公黄祖
磨楯鼻
渔阳掺
长门
坑降
典故
传雁
  
雁传书
 
鸿雁书
  
上林雁
 
传书雁
 
天涯芳信
  
鸿雁北来
   
上林书
 
书鸿
 
秋鸿春燕
 
寄锦书
 
寄南飞鸿
 
上林消息
  
系雁书
  
雁来音信
 
云边翼
 
断鸿书
 
归鸿书
 
寄南飞翼
 
寄双飞燕
 
上林鸿雁
 
传帛
 
传雁足
 
断鸿难倩
 
寄书鸿雁
 
见雁思乡信
 
漫写羊裙
 
燕去鸿归
 
音书凭过雁
 
云间一纸书
 
北海雁书
 
北雁连书
 
归鸿无信
 
鸿来雁度
 
裂帛待燕鸿
 
裂帛附双燕
 
南雁传尺素
 
南雁惠佳音
 
难觅征鸿
 
认上林欲下
 
上林过雁
 
上林书绝
 
上苑传书
 
书到雁应还
 
书归玉塞
 
书凭燕翼
 
书倩秋鸿
 
书因北雁稀
 
望飞燕
 
系边书
  
系书翠羽
 
衔来相思字
 
乡书雁少
  
雁鸿附书
   
音信绝南鸿
 
子卿归信
   
赤书凭雁
 
愁怀逐归鸿
 
独雁征书
 
断鸿谁倩
 
飞燕归信
 
归鸿谁寄
 
过鸿来燕
 
鸿羽芳信
 
寄情无雁
 
寄书雁来时
 
寄书雁翼
 
借片鸿
 
锦书寄飞翼
 
空回春雁
 
凭鸿
 
塞鸿传书
 
塞雁音书
 
诗凭燕翼
 
书托过鸿
 
书无过雁
 
书无去鸿
 
书系双飞翼
 
书雁
 
朔燕传书
 
苏武逢雁
 
微辞寄归雁
 
吴鸿传信
 
系帛
  
燕翎寄笺
 
弋雁问消息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苏武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苏武〉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传书燕〉
长安豪民郭行先,有女子绍兰,适巨商任宗,为贾于湘中,数年不归,复音信不达。绍兰目?堂中有双燕戏于梁间,兰长吁而语于燕曰:「我闻燕子自海东来,往复必经由于湘中。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欲凭尔附书授于我婿。」言讫泪下,燕子飞鸣上下,似有所诺。兰复问曰:「尔若相允,当泊我怀中。」燕遂飞于膝上。兰遂吟诗一首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慇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兰遂小书其字,系于足上,燕遂飞鸣而去。任宗时在荆州,忽见一燕飞鸣于厅上,宗讶视之,燕遂泊于肩上,见有一小封书系在足上。宗解而视之,乃妻所寄之诗。宗感而泣下,燕后飞鸣而去。宗次年归,首出诗示兰。后文士张说传其事,而好事者写之。

简释

雁书:喻书信。唐杜甫《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诗》:“岁满归凫舄,秋来把雁书。”


例句

当日苏武单于问,道是宾鸿解传信。 刘商 胡笳十八拍

家书欲寄雁飞远,客恨正深秋又来。 刘威 早秋归

对酒不能伤此别,尺书凭雁往来通。 刘沧 留别崔浣秀才昆仲

系帛何须雁,金乌日日飞。 吴融 送僧归日本国

宛转结蚕书,寂寥无雁使。 乔知之 从军行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 离思

鸿雁向西北,飞书报天涯。 李白 千里思

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 李白 送友人游梅湖

经时停尺素,望尽云边翼。 李群玉 小弟艎南游近书来

芳草萋萋新燕飞,芷汀南望雁书稀。 李群玉 恼从兄

因书天末心,系此双飞翼。 李群玉 我思何所在

信已凭鸿去,归唯与燕期。 杜牧 偶题二首之二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 天末怀李白

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 杜甫 寄高三十五詹事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杜甫 归雁二首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沈如筠 闺怨二首之一

鸿雁飞不到,音尘何由达。 独孤及 代书寄上李广州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王勃 采莲曲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王勃 蜀中九日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王涯 秋思赠远二首

落雁带书惊,啼猿映枝转。 董思恭 咏弓

归牛疑燧落,过雁误书迟。 韦蟾 上元三首之一

雁足应难达,狐踪浪得疑。 韩偓 春闷偶成十二韵

阵去金河冷,书归玉塞寒。 骆宾王 秋雁

莫劳雁足传书信,愿向凌烟阁上看。 鲍溶 赠远

典故 
床头易
 
床头周易
 
叔不痴
 
济叔痴
 
周易在床头
 
床头易在
 
病观周易
 
病中看周易
 
笑叔痴
 
周易床头
 
痴人看周易
 
痴叔读易
 
床头无易
 
王湛看周亦

相关人物
司马炎(晋武帝)
 
王湛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赏誉〉~428~
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清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妙言奇趣,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晋书》卷七十五〈王湛列传〉~959~
兄子济轻之,所食方丈盈前,不以及湛。湛命取菜蔬,对而食之。济尝诣湛,见床头有周易,问曰:「叔父何用此为?」湛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慄然,心形俱肃。遂留连弥日累夜,自视缺然,乃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之罪也。」

例句

王湛床头见周易,长康传里好丹青。 李颀 同张员外諲酬答之作

痴叔去时还读易,仲容多兴索衔杯。 杜牧 使回枉唐州崔司马书兼寄四韵因和

典故
博望宾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三辅黄图》卷四《苑囿》
武帝立子据为太子,为太子开博望苑以通宾客。《汉书》曰:「武帝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太子冠,为立博望苑,使之通宾客从其所好。」又云:「博望苑在长安城南,杜门外五里有遗址。」

例句

昔曾对作承华相,今复连为博望宾。 白居易 赠皇甫宾客

典故
相关人物
马武


《后汉书》卷二十二《马武传》
世祖即位,以武为侍中、骑都尉,封山都侯。建武四年,与虎牙将军盖延等讨刘永,武别击济阴,下成武、楚丘,拜捕虏将军。

例句

居然双捕虏,自是一嫖姚。 杜甫 寄董卿嘉荣十韵

典故
才不武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九〈襄公·传三年〉~502~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于曲梁。魏绛戮其仆。晋侯怒谓羊舌赤曰。合诸侯以为荣也。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士鲂。张老。止之。公读其书曰。日君乏使。使臣斯司马。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不能致训。至于用钺。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吾子之讨。军礼也。寡人有弟。弗能教训。使干大命。寡人之过也。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反役。与之礼食。使佐新军。张老为中军司马。士富为候奄。
《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一〈襄公·传十年〉~538~
晋荀偃。士丐。请伐偪阳而封宋向戌焉。荀罃曰。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固请。丙寅。围之。弗克。孟氏之臣秦堇父。辇重如役。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鄹人纥抉之。以出门者。狄虒弥建大车之轮。而蒙之以甲。以为橹。左执之。右拔戟。以成一队。孟献子曰。诗所谓有力如虎者也。主人县布。堇父登之。及堞而绝之。队则又县之。苏而复上者三。主人辞焉。乃退。带其断以徇于军三日。诸侯之师。久于偪阳。荀偃。士丐。请于荀罃曰。水潦将降。惧不能归。请班师。知伯怒。投之以机。出于其间曰。女成二事而后告余。余恐乱命。以不女违。女既勤君而兴诸侯。牵帅老夫。以至于此。既无武守。而又欲易余罪。曰是实班师。不然克矣。余羸老也。可重任乎。七日不克。必尔乎取之。五月。庚寅。荀偃。士丐。帅卒攻偪阳。亲受矢石。甲午。灭之。书曰。遂灭偪阳。言自会也。以与向戌。向戌辞曰。君若犹辱镇抚宋国。而以偪阳光启寡君。群臣安矣。其何贶如之。若专赐臣。是臣兴诸侯以自封也。其何罪大焉。敢以死请。乃予宋公。
典故
蔡琰请曹公

相关人物
曹操(魏武帝)
 
蔡琰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董祀妻传》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柰何?」文姬曰:「明公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例句

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 李白 在浔阳非所寄内

典故 
仓舒

相关人物
曹操(魏武帝)
 
曹冲
 
苍舒
 
颛顼


《春秋左传·文公十八年》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天下之民谓之『八恺。』」
《三国志》卷二十《魏书·曹冲传》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

例句

苍舒留帝宠,子晋有仙才。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之四

典故
苍鴚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苏武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苏建·(子)苏武〉~2466~
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方言·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八》~53~
雁,自关而东谓之鴚鹅,南楚之外谓之鴚,或谓之鸧鴚。
典故
绝妙辞
      
外孙齑臼
 
黄绢字
 
幼妇篇
 
黄绢句
 
曹家碑
 
曹盱
 
色丝文
  
丰碑黄绢
 
黄绢寻碑
 
齑臼碑
 
绝妙孙辛妇
 
名映色丝
  
杨修见幼妇
  
妇幼碑
 
黄绢祠
  
幼妇祠

相关人物
曹操(魏武帝)
 
杨修
 
杨脩
 
曹娥
 
曹盱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捷悟〉~580~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脩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别记所知。脩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脩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列传·孝女曹娥〉~2794~
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傍,为立碑焉。唐·李贤注引《会稽典录》曰:「上虞长度尚弟子邯郸淳,字子礼。时甫弱冠,而有异才。尚先使魏朗作曹娥碑,文成未出,会朗见尚,尚与之饮宴,而子礼方至督酒。尚问朗碑文成未?朗辞不才,因试使子礼为之,操笔而成,无所点定。朗嗟叹不暇,遂毁其草。其后蔡邕又题八字曰:『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裴子语林》
脩字德祖,魏初弘农华阴人也,为曹操主簿。曹公至江南,读曹娥碑文;背上别有八字,其辞云:「黄绢幼妇,外孙蒜臼。」曹公见之不解,而谓德祖:「卿知之不?」德祖曰:「知之。」曹公曰:「卿且勿言,待我思之。」行卅里,曹公始得,令祖先说。祖曰:「黄绢色丝,『绝』字也。幼妇少女,『妙』字也;外孙女子,『好』字也;蒜臼受辛,『辞』字也。谓『绝妙好辞』。」曹公笑曰:「实如孤意。」俗云:有智无智隔卅里,此之谓也。

简释

色丝文:称赞文章文辞华美。唐赵嘏《题曹娥庙》:“文字在碑碑已堕,波涛辜负色丝文。”


例句

碑缺曹娥宅,林荒逸少居。 刘长卿 无锡东郭送友人游越

越鸟闻花里,曹娥想镜中。 刘长卿 送崔处士先适越

旧石曹娥篆,空山夏禹祠。 刘长卿 送荀八过山阴旧县兼寄剡中诸官

齐戒观华玉,留连叹色丝。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并序)

山下祗今黄绢字,泪痕犹堕六州儿。 李商隐 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

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杜甫 偶题

因寻黄绢字,为我吊曹盱。 权德舆 送上虞丞

丽句传黄绢,香名播宋朝。 湛贲 题历山司徒右长史祖宅

黄绢外孙翻得罪,华颠故老莫相嗤。 卢肇 被谪连州

雅词黄绢妙,渥泽紫泥分。 薛存诚 御制段太尉碑

青山尽日寻黄绢,沧海经年梦绛纱。 许浑 甘露寺感事贻同志

典故
曹苻气势

相关人物
曹操(魏武帝)
 
苻坚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孝献皇帝庚·建安十三年〉~2088~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冑,英才盖世,?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臣下,莫不响震失色。
《晋书》卷一百十四〈苻坚载记下〉~297~
坚下书悉发诸州公私马,人十丁遣一兵。门在灼然者,为崇文义从。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武艺骁勇,富室材雄者,皆拜羽林郎。下书期克捷之日,以帝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并立第以待之。良家子至者三万馀骑。其秦州主簿金城赵盛之为建威将军、少年都统。遣征南苻融、骠骑张蚝、抚军苻方、卫军梁成、平南慕容炜、冠军慕容垂率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坚发长安,戎卒六十馀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军顺流而下,幽冀之?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自河入石门,达于汝颍。
典故
曹公黄祖
 
衡依表

相关人物
祢衡
 
曹操(魏武帝)
 
黄祖
 
刘表


《三国志》卷十〈魏书·荀彧传〉~33~
又《平原祢衡传》曰:「衡字正平,建安初,自荆州北游许都,恃才傲逸,臧否过差,见不如己者不与语,人皆以是憎之。唯少府孔融高贵其才,上书荐之曰:『淑质贞亮,英才卓荦。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性与道合,思若有神。弘羊心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诚不足怪。』衡时年二十四。是时许都虽新建,尚饶人士。衡尝书一刺怀之,字漫灭而无所适。或问之曰:『何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衡曰:『卿欲使我从屠沽儿辈也!』又问曰:『当今许中,谁最可者?』衡曰:『大儿有孔文举,小儿有杨德祖。』又问:『曹公、荀令君、赵荡寇皆足盖世乎?』衡称曹公不甚多;又见荀有仪容,赵有腹尺,因答曰:『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其意以为荀但有貌,赵健啖肉也。于是众人皆切齿。衡知众不悦,将南还荆州。装束临发,众人为祖道,先设供帐于城南,自共相诫曰:『衡数不逊,今因其后到,以不起报之。』及衡至,众人皆坐不起,衡乃号咷大哭。众人问其故,衡曰:『行尸柩之间,能不悲乎?」』衡南见刘表,表甚礼之。将军黄祖屯夏口,祖子射与衡善,随到夏口。祖嘉其才,每在坐,席有异宾,介使与衡谈。后衡骄蹇,答祖言徘优饶言,祖以为骂己也,大怒,顾伍伯捉头出。左右遂扶以去,拉而杀之。」
《三国志》卷十〈魏书·荀彧传〉~32~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张衡《文士传》曰:「孔融数荐衡于太祖,欲与相见,而衡疾恶之,意常愤懑。因狂疾不肯往,而数有言论。太祖闻其名,图欲辱之,乃录为鼓史。后至八月朝,大宴,宾客并会。时鼓史击鼓过,皆当脱其故服,易著新衣。次衡,衡击为渔阳参挝,容态不常,音节殊妙。坐上宾客听之,莫不慷慨。过不易衣,吏呵之,衡乃当太祖前,以次脱衣,裸身而立,徐徐乃著裈帽毕,复击鼓参挝,而颜色不怍。太祖大笑,告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至今有渔阳参挝,自衡造也。融深责数衡,并宣太祖意,欲令与太祖相见。衡许之,曰:「当为卿往。」至十月朝,融先见太祖,说「衡欲求见」。至日晏,衡著布单衣,綀布履,坐太祖营门外,以杖捶地,数骂太祖。太祖敕外厩急具精马三匹,并骑二人,谓融曰:「祢衡竖子,乃敢尔!孤杀之无异于雀鼠,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所闻,今日杀之,人将谓孤不能容。今送与刘表,视卒当何如?」乃令骑以衡置马上,两骑扶送至南阳。
《三国志》卷十〈魏书·荀彧传〉~3~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平原祢衡传》曰:「衡南见刘表,表甚礼之。将军黄祖屯夏口,祖子射与衡善,随到夏口。祖嘉其才,每在坐,席有异宾,介使与衡谈。后衡骄蹇,答祖言徘优饶言,祖以为骂己也,大怒,顾伍伯捉头出。左右遂扶以去,拉而杀之。」
典故
磨楯鼻
  
横磨墨盾
 
草檄雄盾鼻
 
盾鼻试残墨
 
楯鼻磨墨
 
相关人物
荀济
 
萧衍(梁武帝)


《北史》卷八十三〈文苑列传·荀济〉~2786~
荀济字子通。其先颍川人,世居江左。济初与梁武帝布衣交,知梁武当王,然负气不服,谓人曰:「会楯上磨墨作檄文。」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梁纪十六·高祖武皇帝·太清元年〉~4960~
初,济少居江东,博学能文。与上有布衣之旧,知上有大志,然负气不服,常谓人曰:「会于盾鼻上磨墨檄之」。

例句

郡公楯鼻好磨墨,走马为君飞羽书。 韩翃 寄哥舒仆射

典故 
祢衡刺
  
狂处士
 
祢衡挝
 
祢生刺
   
祢衡怀刺
 
祢狂
 
袖中漫刺
 
正平挝
 
掺鼓雷
 
掺鼓渔阳
 
掺渔阳挝
 
猖狂似祢衡
  
击狂节
 
祢衡击鼓
 
祢生谩骂
  
一刺空磨
 
怀刺示孔融
 
怀中字灭
 
祢衡槌鼓
 
祢生狂夫
  
掷槌

相关人物
孔融
 
曹操(魏武帝)
 
祢衡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64~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引《文士传》曰:「融数与武帝笺,称其才,帝倾心欲见。衡称疾不肯往,而数有言论。帝甚忿之,以其才名不杀,图欲辱之,乃令录为鼓吏。后至八月朝会,大阅试鼓节,作三重阁,列坐宾客。以帛绢制衣,作一岑牟,一单绞及小裈。鼓吏度者,皆当脱其故衣,著此新衣。次传衡,衡击鼓为渔阳掺檛,蹋地来前,蹑馺脚足,容态不常,鼓声甚悲,音节殊妙。坐客莫不慷慨,知必衡也。既度,不肯易衣。吏呵之曰:『鼓吏何独不易服?』衡便止。当武帝前,先脱裈,次脱馀衣,裸身而立。徐徐乃著岑牟,次著单绞,后乃著裈。毕,复击鼓掺槌而去,颜色无怍。武帝笑谓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至今有渔阳掺檛,自衡造也。为黄祖所杀。」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列传下·祢衡〉~2652~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兴平中,避难荆州。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又问:「荀文若、赵稚长云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脩。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馀子碌碌,莫足数也。」融亦深爱其才。……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诸史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著岑牟单绞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衡进至操前而止,吏诃之曰:「鼓史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衡曰:「诺。」于是先解衵衣,次释馀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著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孔融退而数之曰:「正平大雅,固当尔邪?」因宣操区区之意。衡许往。融复见操,说衡狂疾,今求得自谢。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衡乃著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吏白:外有狂生,坐于营门,言语悖逆,请收案罪。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于是遣人骑送之。……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
《三国志》卷十〈魏书·荀彧传〉~30~
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张衡《文士传》曰:「孔融数荐衡于太祖,欲与相见,而衡疾恶之,意常愤懑。因狂疾不肯往,而数有言论。太祖闻其名,图欲辱之,乃录为鼓史。后至八月朝,大宴,宾客并会。时鼓史击鼓过,皆当脱其故服,易著新衣。次衡,衡击为渔阳参挝,容态不常,音节殊妙。坐上宾客听之,莫不慷慨。过不易衣,吏呵之,衡乃当太祖前,以次脱衣,裸身而立,徐徐乃著裈帽毕,复击鼓参挝,而颜色不怍。太祖大笑,告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至今有渔阳参挝,自衡造也。」

简释

祢生刺:咏怀才不遇。唐司空曙《送卢堪》:“莫使称生刺,空留怀袖中。”

祢衡挝:用以咏鼓乐,或指相骂,或指文人狂放不羁。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必投潘岳果,谁掺祢衡挝。”


例句

莫使祢生刺,空留怀袖中。 司空曙 送卢堪

祢生投刺游,王粲吟诗谒。 孟郊 答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

投刺登龙日,开怀纳鸟晨。 宋之问 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

棋因王粲覆,鼓是祢衡挝。 张祜 题僧壁

必投潘岳果,谁掺祢衡挝。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李商隐 听鼓

笑伊渔阳操,空恃文章多。 孟郊 送淡公

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

岑牟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 皮日休 襄州春游

祢生狂善赋,陶令醉能诗。 许浑 途经李翰林墓

早忝阿戎诗友契,趋庭曾荐祢生无。 赵嘏 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

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郑锡 襄阳乐

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郑锡 襄阳乐

寻闻骑士枭黄祖,自是无人祭祢衡。 陆龟蒙 读陈拾遗集

典故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司马相如
 
陈皇后


《昭明文选》卷十六〈赋辛·哀伤·长门赋〉~72~
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列传上·孝武陈皇后〉~3948~
初,武帝得立为太子,长主有力,取主女为妃。及帝即位,立为皇后,擅宠骄贵,十馀年而无子,闻卫子夫得幸,几死者数焉。上愈怒。后又挟妇人媚道,颇觉。元光五年,上遂穷治之,女子楚服等坐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相连及诛者三百馀人。楚服枭首于市。使有司赐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昭明文选》卷十六〈赋辛·哀伤·长门赋并序〉~72~
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例句

今日在长门,从来不如丑。 于濆 宫怨

谁能赋得长门事,不惜千金奉酒杯。 吴融 上阳宫词

寒烟陈后长门闭,夜雨隋家旧苑空。 唐彦谦

昭阳今再入,宁敢恨长门。 戎昱 闺情

初入长门宫,谓言君戏妾。 戴叔伦 后宫曲

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 李白 古风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李白 妾薄命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李益 宫怨

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 李端 妾薄命

草绿长门掩,苔青永巷幽。 杜审言 赋得妾薄命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杜牧 早雁

唯应独伴陈皇后,照见长门望幸心。 杜牧

独有长门里,蛾眉对晓晴。 杜牧 长安夜月

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 柳公权 应制为宫嫔咏

迥过前殿曾学眉,回照长门惯催泪。 杨巨源 月宫词

何地早芳菲,宛在长门殿。 沈佺期 芳树

秋来还照长门月,珠露寒花是野田。 羊士谔 和李都官郎中经宫人斜

龙骑不巡时渐久,长门长掩绿苔文。 胡曾 薄命妾

古来幽怨皆销骨,休向长门背雨窗。 韩偓 咏灯

典故   
长平事
  
长平苦
 
长平冤气

相关人物
白起(武安君)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826~
赵遂发兵取上党。廉颇将军军长平。七月,廉颇免而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馀万皆坑之。王悔不听赵豹之计,故有长平之祸焉。

简释

长平苦:喻指战争惨败。唐李益《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毕昴不见胡天阴,东征曾吊长平苦、”


例句

岂令冤气积,千古在长平。 刘长卿 按覆后归睦州赠苗侍御

感念殽尸露,咨嗟赵卒坑。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纵未移周鼎,何辞免赵坑。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赵阙五十韵

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 李白 系浔阳上崔相涣三首

毕昴不见胡天阴,东征曾吊长平苦。 李益 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

设伏军谋密,坑降塞邑愁。 李端 送彭将军云中觐兄

上党争为天下脊,邯郸四十万秦坑。 杜牧 东兵长句十韵

人非西喻蜀,兴在北坑赵。 杜甫 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疗饥荒江诗得代怀兴尽本韵至县呈聂令陆路去方田驿四十里舟行一日时属江涨泊于方田

扈从由来是方朔,为申冤气在长平。 沈佺期 狱中闻驾幸长安二首

武安君何在,长平事已空。 陈子昂 登泽州城北楼宴

《漢語大詞典》:信鸿(信鴻)
传送书信的鸿雁。 宋 李之仪 《采桑子》词:“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见无从。满袂仙风,空託双鳧作信鸿。”
《國語辭典》:帛书(帛書)  拼音:bó shū
1.写在布帛上的书信。《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苏建》:「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2.写在缣帛上的书籍。如:「马王堆帛书内容丰富,包括《周易》、《老子》、《黄帝四经》、《战国纵横家书》等。」
《漢語大詞典》:空中书(空中書)
指从神仙界寄来的书信。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罢琴惆悵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漢語大詞典》:系书(繫書)
见“ 繫帛书 ”。
《漢語大詞典》:系帛书(繫帛書)
谓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汉书·苏武传:“﹝ 常惠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繫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繫,一本作“ 係 ”。 唐 杨炯 《送东海孙尉诗序》:“但当晨看旅鴈,君逢繫帛之书;夕望牵牛,余候乘槎之客。”亦省作“ 繫书 ”。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裂帛繫书,誓还 汉 恩。”
《國語辭典》:宾鸿(賓鴻)  拼音:bīn hóng
鸿鸟。清。王夫之蝶恋花。渺渺扁州天一瞬〉词:「泪竹千竿垂紫晕,宾鸿不寄苍梧信。」《水浒传》第三五回:「行至寨前第三关上,只听得空中数行宾鸿嘹亮。」
分類:鸿雁信使
《漢語大詞典》:宾雁(賓雁)
鸿雁。语本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 唐 钱起 《见上林春雁翔青云寄杨起居李员外》诗:“ 上林 春更好,宾雁不知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闻繫》:“心惊宾雁双翰,目断孤云一带。” 郭沫若 《蝶恋花》词:“几见熏风摇碧草,南来宾雁知多少。”
分類:鸿雁
《漢語大詞典》:送书雁(送書雁)
汉武帝 时 苏武 出使 匈奴 被扣,徙 北海 牧羊十九年。 昭帝 时 汉 使求释 苏武 , 匈奴 谎称 苏武 已死。使者曰:“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 苏武 因此获释归 汉 ·事见汉书·苏武传。后因以称雁为“送书雁”。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诗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瀨船。” 唐 李商隐 《雨》诗:“侵宵送书雁,应为稻粱恩。”
《漢語大詞典》:雁使
送信的使者。 唐 乔知之 《从军行》:“宛转结蚕书,寂寥无雁使。”参见“ 雁足书 ”。
分類:送信使者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字  拼音:yàn zì
雁群飞行天空时,排列如一或人等字形。宋。苏轼〈虚飘飘诗。序〉:「元祐间,山谷作虚飘飘,盖乐府之馀,当时诸公皆有和篇。黄鲁直原作诗云:『虚飘飘,花飞不到地,……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
《漢語大詞典》:雁封
犹雁书。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书籍·书柬:“ 王瑳 诗:‘雁封归飞断,鲤素还流絶。’按:谓书也。”
《國語辭典》:雁帛  拼音:yàn bó
系帛于雁足以传书。汉苏武等出使匈奴,为匈奴所羁留;其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夜见使者,教他对单于说道,天子射上林中,见帛系雁足,言武等在某泽中,苏武遂得救回国。见《汉书。卷五四。苏建传》。后以比喻书信。《幼学琼林。卷四。文事类》:「雁帛鸾笺通称简札。」也称为「雁书」。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书(雁書)  拼音:yàn shū
比喻书信。参见「雁帛」条。南朝梁。刘孝威怨诗〉:「雁书犹未返,角马无归年。」唐。李白 送友人游梅湖诗:「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足  拼音:yàn zú
比喻书信。参见「雁帛」条。南朝梁。王僧孺咏捣衣〉诗:「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唐。杜光廷〈纪道德赋〉:「雁足凄凉兮传恨绪,凤台寂寞兮有遗音。」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国语辞典》:雁足传书(雁足传书)  拼音:yàn zú chuán shū
汉苏武出使匈奴国而遭拘留于北海,相传其托雁带书信传递至朝廷。见《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苏建》。后比喻互相联络,音信不断。如:「他们虽然已多年未见面,但总会不定期的雁足传书,互报平安。」
《國語辭典》:鸿雁(鴻雁)  拼音:hóng yàn
动物名。一种群居水边的候鸟。羽毛呈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食植物种子、虫、鱼以维生。也称为「大雁」。
《國語辭典》:鸿雁(鴻鴈)  拼音:hóng yàn
1.即鸿雁,一种群居水边的候鸟。《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南朝宋。颜延之归鸿〉诗:「万有皆同春,鸿雁独辞归。」俗称为「大雁」。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鸿雁,美宣王也。」或以为流民喜得安定之所而作之诗。首章二句为:「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因以为篇名。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漢語大詞典》:鸿雁行(鴻雁行)
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鴈行,朋友不相踰。”言兄弟出行,弟在兄后。后因以“鸿雁行”为兄弟之称。 清 蒲松龄 《八月为李大厅复孙俊服启》:“鸿雁行中,伯仲一门皆秀;鸳鸯牒上, 朱 陈 两姓偏多。”
分類:兄弟出行
《國語辭典》:痴叔  拼音:chī shú
晋代王济之叔王湛。王湛有才德,人皆不知而以为痴。王济尝与其论《周易》,湛剖析精妙,且有奇趣。武帝亦以湛为痴,每见济,辄调侃问其痴叔死否。王济答以王湛并不痴,并推崇其才在山涛以下,魏舒以上。王湛因而闻名。见《晋书。卷七五。王湛传》。
《漢語大詞典》:捕虏(捕虜)
(1).亦作“ 捕掳 ”。俘获。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樊噲 ﹞攻 宛陵 ,先登,斩首八级,捕虏四十四人,赐爵封号 贤成君 。”汉书·匈奴传上:“其后 汉 出三千餘骑,为三道,并入 匈奴 ,捕虏得数千人还。” 郭沫若 《残春及其他·月蚀》:“我从前在甚么书上看过,说是女人用的环镯,都是上古时候男子捕掳异族的女人时所用的枷镣的蜕形。”
(2).指被俘者。 李大钊 《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那观望形势的 卑士麦 更答应了 介尔士 的要求,送还 法国 的捕虏,援助攻击军。”
(3).捕虏将军的省称。后汉书·王霸传:“ 茂 兵精鋭,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此败道也。” 唐 杜甫 《寄董卿嘉荣十韵》:“居然双捕虏,自是一嫖姚。”
《漢語大詞典》:苍舒(蒼舒)
远古传说中人名。八恺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 苍舒 、 隤敳 、 檮戭 、 大临 、 尨降 、 庭坚 、 仲容 、 叔达 。”参见“ 八愷 ”。
分類:远古八恺
《國語辭典》:八恺(八愷)  拼音:bā kǎi
相传古代高阳氏的八位才子,以自己的才德治理百姓,使天下和乐。《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敱、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唐。杨夔 复宫阙后上执政书:「舜承尧禅,当太平至理之后,犹且放四凶,举八元八恺,而后百揆四门,方克调序。」
《漢語大詞典》:幼妇(幼婦)
少女。借指“妙”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 唐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诗:“齏辛寻幼妇,醴酒忆先王。”参见“ 幼妇碑 ”。
分類:少女
《漢語大詞典》:幼妇碑(幼婦碑)
即 曹娥 碑。因碑背上题“黄绢幼妇,外孙齏臼”八字,故名。 唐 张说 《故括州刺史赠工部尚书冯公神道碑》:“ 魏主 来顾,赏幼妇之碑。 秦 师不侵,尊死士之壠。” 唐 杜甫 《偶题》诗:“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胡韫玉 《重展亡友朝露墓》:“何因再证三生石,无奈重摩幼妇碑。”参见“ 幼妇辞 ”。
分類:曹娥八字
《漢語大詞典》:幼妇碑(幼婦碑)
即 曹娥 碑。因碑背上题“黄绢幼妇,外孙齏臼”八字,故名。 唐 张说 《故括州刺史赠工部尚书冯公神道碑》:“ 魏主 来顾,赏幼妇之碑。 秦 师不侵,尊死士之壠。” 唐 杜甫 《偶题》诗:“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胡韫玉 《重展亡友朝露墓》:“何因再证三生石,无奈重摩幼妇碑。”参见“ 幼妇辞 ”。
分類:曹娥八字
《漢語大詞典》:幼妇辞(幼婦辭)
亦作“ 幼妇词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魏武 尝过 曹娥 碑下, 杨修 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齏臼’八字…… 修 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絶;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齏臼,受辛也,於字为辞。所谓絶妙好辞也。”后泛指极好的诗文。 明 王世贞 《项子出新编索序余病未能讽咏来美聊成短述》诗:“浮名人自惜,孤调晚堪疑。欲定《三都》价,难评幼妇辞。” 清 黄遵宪 《己亥续怀人诗》:“平生著述老经师,絶妙文章幼妇词。”
分類:极好诗文
《國語辭典》:曹娥  拼音:cáo é
人名。(西元130~143)东汉上虞人。其父溺死于江中,不得尸骸。娥时年十四,沿江号哭十七昼夜,投江而死。经五日,抱父尸浮出。世传为孝女。
《國語辭典》:曹娥碑  拼音:cáo é bēi
东汉孝女曹娥的墓碑。度尚立,邯郸淳作诔,称扬其孝行,今碑石已不存。现所传曹娥碑法帖,相传为晋王羲之所书。
《國語辭典》:绝妙好辞(絕妙好辭)  拼音:jué miào hǎo cí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𩐋臼』八字,……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𩐋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形容极为佳妙的文辞。唐。苏颋 刑部尚书韦抗神道碑:「悲悽固托,抚疾何成,愧不得绝妙好辞。」
分類:美妙文辞
《漢語大詞典》:色丝(色絲)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魏武 尝过 曹娥 碑下, 杨脩 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 魏武 谓 脩 曰:‘解不?’…… 脩 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絶;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虀臼,受辛也,於字为辞:所谓絶妙好辞也。’”后因以“色丝”指绝妙好辞,犹言妙文。 唐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斋戒观华玉,留连叹色丝。” 宋 曾巩 《寄孙莘老湖州墨妙亭》诗:“枣木已非真篆刻,色丝空喜好文章。” 明 高启 《感怀次蔡参军韵》:“年来只念 江 东去,下马碑阴看色丝。”
分類:色丝
《國語辭典》:齑臼(虀臼)  拼音:jī jiù
用来捣碎辛辣食物的石臼。宋。辛弃疾 沁园春。杯汝知乎词:「更高阳入谒,都称齑臼,杜康初筮,正得云雷。」也作「齑臼」。
《國語辭典》:齑臼(齏臼)  拼音:jī jiù
用来捣碎辛辣食物的石臼。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齑臼,受辛也。」也作「齑臼」。
《漢語大詞典》:黄绢(黄絹)
(1).黄色之绢。 唐 许浑 《甘露寺感事贻同志》诗:“青山尽日寻黄绢,沧海经年梦絳纱。” 南唐 陈陶 《题赠高闲上人》诗:“鸳鷺输黄绢,场坛遶白苹。”《花月痕》第四八回:“六逆妻妾,唤做主娘,黄绢盖头,骑马跣足,这全是 粤 西 西溪峒 村媪。”
(2).见“ 黄绢幼妇 ”。
(3).谓隐语。 唐 冯翊子 桂苑丛谈·班支使解大明寺语:“﹝独 班 支使曰﹞得非‘ 大明寺 水天下无比’八字乎?众皆恍然曰:黄绢之奇智亦何异哉?”
(4).佛教之经卷。 唐 寒山 《诗》之一二一:“囊里无青蚨,篋中有黄绢。”绢,一本作“ 卷 ”。
《漢語大詞典》:黄绢幼妇(黄絹幼婦)
“絶妙”二字的隐语。镜花缘第八十回:“古来如‘黄绢幼妇、外孙齏臼’,至今传为美谈,也不过取其显豁。”亦省称“ 黄绢 ”。 唐 白居易 《赋赋》:“掩黄绢之丽藻,吐白凤之奇姿;振金声於寰海,增纸价於京师。” 宋 王禹偁 《送晁监丞赴婺州关市之役》:“黄绢辞高位尚卑,白华行洁身犹困。” 清 钮琇 觚賸·纫兰词:“三 吴 词家,称 朱 陈 两检讨, 陈 以苍雄擅奇, 朱 以生新标雋,俱已誉高黄绢,价重乌丝。”
《漢語大詞典》:黄绢辞(黄絹辭)
见“ 黄绢词 ”。
《漢語大詞典》:黄绢词(黄絹詞)
亦作“黄绢辞”。 指优美的诗文。 唐 皇甫冉 《洪泽馆壁见故礼部尚书题诗》诗:“底事 洪泽 壁,空留黄绢词。” 唐 任华 《杂言寄杜拾遗》诗:“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 杜二 之所为。” 元 耶律楚材 《继平陶张才美韵》:“援毫欲继清新句,笑我却无黄绢辞。”
分類:优美诗文
《漢語大詞典》:楯墨
北史·文苑传·荀济:“ 济 初与 梁武帝 布衣交,知 梁武 当王,然负气不服,谓人曰:‘会楯上磨墨作檄文。’”后因以“楯墨”为文人从军研墨草檄的典故。 宋 苏轼 《送曹辅赴闽漕》诗:“诗成横槊里,楯墨何曾乾。” 清 周亮工 《丙申寒食同张玄洲暨诸同社重登诗话楼凄然有感》诗之二:“莫向层城听剑戟,空从楯墨感人琴。”
《漢語大詞典》:磨盾
(1).见“ 磨盾鼻 ”。
(2).犹磨练。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这半月之中,凡是下场的最好过也最不好过,好过的是磨盾三年,算完了一桩大事,且得消閒几日。”
分類:磨练
《漢語大詞典》:磨盾鼻
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草檄。典出《北史·荀济传》。后因以称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为“磨盾鼻”。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亦省作“ 磨盾 ”。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或可执鞭,愿供磨盾。” 清 曹寅 《一日休沐歌》:“ 程君 磨盾亦奇才,一挥万汇驱风埃。”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王昶》:“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穹庐诵读,无一日废也。”
《漢語大詞典》:怀刺(懷刺)
怀藏名片。谓准备谒见。语本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建安 初,来游 许 下。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魏书·元顺传:“ 顺 曾怀刺诣 肇 门,门者以其年少……不肯为通。” 宋 苏辙 《司马君实端明独乐图》诗:“过门有意奉谈笑,幅巾怀刺无袍鞾。” 清 唐孙华 《有客》诗:“敝衣策蹇卫,怀刺謁公卿。”
《國語辭典》:投刺  拼音:tóu cì
1.投递名帖以求见。《北齐书。卷三四。杨愔传》:「既潜窜累载,属神武至信都,遂投刺辕门。」《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具名帖曰投刺,发书函曰开缄。」
2.抛弃名帖。表示埋名退隐的心意。南朝梁。武帝〈孝思赋。序〉:「容身无所,便投刺解职,以遵归路。」
《漢語大詞典》:渔阳掺(漁陽摻)
《渔阳参挝》。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 唐 李颀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唐 李商隐 《听鼓》诗:“欲问《渔阳掺》,时无 禰正平 。”参见“ 渔阳参挝 ”。
分類:北周
《漢語大詞典》:渔阳参挝(漁陽參撾)
鼓曲名。亦称“ 渔阳掺挝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禰衡 被 魏武 謫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 祢衡 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
分類:鼓曲
《國語辭典》:渔阳掺挝(漁陽摻撾)  拼音:yú yáng càn zhuā
鼓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祢衡被魏武帝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也作「渔阳掺」。
《漢語大詞典》:渔阳参挝(漁陽參撾)
鼓曲名。亦称“ 渔阳掺挝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禰衡 被 魏武 謫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 祢衡 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
分類:鼓曲
《漢語大詞典》:渔阳参挝(漁陽參撾)
鼓曲名。亦称“ 渔阳掺挝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禰衡 被 魏武 謫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 祢衡 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
分類:鼓曲
《漢語大詞典》:渔阳操(漁陽操)
《渔阳参挝》。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三:“笑伊《渔阳操》,空恃文章多。”参见“ 渔阳参挝 ”。
《漢語大詞典》:渔阳参挝(漁陽參撾)
鼓曲名。亦称“ 渔阳掺挝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禰衡 被 魏武 謫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 祢衡 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
分類:鼓曲
《漢語大詞典》:祢刺(禰刺)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禰衡 ]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后因以“禰刺”谓士人耿介有节操。 唐 黄滔 《与蒋先辈启》之二:“足以雪曩岁之湮沉,恢张 禰 刺;壮平生之意气,弃掷 终 繻。”
《國語辭典》:长门(長門)  拼音:cháng mén
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所居的宫殿。后比喻失宠后妃居住的地方。宋。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宋。刘辰翁 兰陵王。送春去词:「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
《漢語大詞典》:长门怨(長門怨)
乐府《相和歌辞》 楚 调曲名。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七·长门怨 宋 郭茂倩 题解:“《乐府解题》曰:《长门怨》者,为 陈皇后 作也。后退居 长门宫 ,愁闷悲思,闻 司马相如 工文章,奉黄金百斤,令为解愁之辞。 相如 为作《长门赋》,帝见而伤之,復得亲幸。后人因其赋而为《长门怨》也。” 陈皇后 名 阿娇 ,故又名《阿娇怨》
《漢語大詞典》:坑赵(坑趙)
史载, 秦 将 白起 破 赵 ,活埋 赵 降卒四十万人。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后遂以“坑赵”为杀降的典实。 唐 杜甫 《聂耒阳书致酒肉》诗:“人非西諭 蜀 ,兴在北坑 赵 。”
分類:白起活埋
《漢語大詞典》:坑降
活埋已经投降的兵将。 唐 李端 《送彭将军云中觐兄》诗:“设伏军谋密,坑降塞邑愁。”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总叙》:“为将者患不知耳,诚知 差 之暴骨,不如 践 之问孤; 楚 之坑降,不如 晋 之释原。”
《漢語大詞典》:秦坑
指 秦始皇 坑儒事。 唐 张说 《奉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学士序》:“乃命学者缮落简,缉遗编,纂 鲁 壁之文章,缀 秦 坑之煨烬。” 前蜀 杜光庭 《蜀王仙都醮山词》:“凤札龙书,靡存于 鲁 壁;虎符龟籙,难访于 秦 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相与提携,莫蹈 秦 坑之祸。”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海忠介抚江南:“然此后青衿日恣,动以 秦 坑胁上官,至乡绅则畏之为倀子。”
《漢語大詞典》:赵坑(趙坑)
秦 将 白起 大破 赵 军于 长平 ,活埋降卒四十余万,事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后用以指军事上的惨败和灾难。 唐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纵未移 周 鼎,何辞免 赵 坑。” 冯浩 笺注:“此言纵未能灭我王室,而困守围城,何以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