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75,分8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月正
春正
正位
改正
先正
正始
正长
正朔
正心
正相
正中
正名
宗正
正法
正言
《漢語大詞典》:月正
正月。书·舜典:“月正元日, 舜 格于文祖。” 孔 传:“月正,正月。” 孔颖达 疏:“正训长也,月正言月之最长,正月长於诸月,月正还是正月也。”
谓皓月正当中天。 唐 周贺 《宿李枢书斋》诗:“夜凉书读遍,月正户全开。”
分類:正月
《漢語大詞典》:春正
正月。语出《春秋·桓公三年》:“春正月。” 汉 李尤 《平乐观赋》:“四表交会,抱珍远并,杂遝归谊,集於春正。” 晋 张骏 《东门行》:“勾芒御春正,衡纪运玉琼。” 徐念慈 《〈小说林〉缘起》:“《小説林》之成立,既二年有五月,同志议於春正发刊《小説林月刊社报》。”
分類:正月
《國語辭典》:正位  拼音:zhèng wèi
1.中正之位。《孟子。滕文公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正位居体,重言慎法。」
2.天子之位。《史记。卷二五。律书》:「会吕氏之乱,功臣宗室共不羞耻,误居正位,常战战慄慄,恐事之不终。」
3.确定位置。《文选。陆倕。石阙铭》:「惟帝建国,正位辨方。周营洛!涘,汉启岐!梁。」
《國語辭典》:改正  拼音:gǎi zhèng
把谬误的改成正确的。《红楼梦》第四八回:「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此刻天下的大势,倘使不把读书人的路改正了,我就不敢说十年以后的事了。」
《國語辭典》:先正  拼音:xiān zhèng
前代的贤臣。《书经。说命下》:「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群公先正,罔不夷仪。」后亦泛指前代的贤者。
《漢語大詞典》:正始
(1).正其始。文选·卜商〈毛诗序〉:“《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刘良 注:“正始之道,谓正王道之始也。”国语·周语下“故名曰黄鐘” 三国 吴 韦昭 注:“黄鐘初九,六律之首,故六律正色为黄鐘之名,重元正始之义也。” 清 方苞 《读〈行露〉》:“此害义伤教不近於人情,而可列正始之风,以为教於闺门、乡党、邦国与?”
(2).合乎礼仪、法则之始。《穀梁传·定公元年》:“ 昭公 之终,非正终也; 定 之始,非正始也。”《元典章·诏令一·世祖皇帝》:“法春秋之正始,体大之乾元,炳焕皇猷,权舆治道。”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 卢 骆 王 杨 ,号称四杰。词旨华靡,同沿 陈 隋 之遗;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
(3). 三国 魏 齐王 芳 的年号。当时玄风渐兴,士大夫唯 老 庄 是宗,竞尚清谈,世称“正始之风”。当时诗人 嵇康 、 阮籍 等的诗,称为“正始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采縟於 正始 ,力柔於 建安 。” 五代 齐己 《寄洛下王彝训先辈》诗之一:“ 贾岛 存 正始 , 王维 留格言。” 吴梅 《信阳题〈何大复集〉》诗:“ 正始 流风沫,奇才吾道光。”参见“ 正始体 ”。
《國語辭典》:正始体(正始體)  拼音:zhèng shǐ tǐ
流行于三国魏正始年间,以嵇康、阮籍等人为代表的诗体。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正始体,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
《漢語大詞典》:正长(正長)
(1).谓君主或各级行政长官。墨子·尚同中:“方今之时,復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穀梁传·僖公十九年》:“上无正长之治,大臣背叛,反为寇盗。”《周书·苏绰传》:“非直州郡之官,宜须善人,爰至党族閭里正长之职,皆当审择。” 宋 曾巩 《正长各举属官诰》:“然存於,二帝所命者 羲和 九官十二牧皆官之正长也,至於属官则未有二帝尝命之者。”
(2).古代指塾师。逸周书·大聚:“立勤人以职孤,立正长以顺幼,立职丧以卹死,立大葬以正同。” 朱右曾 校释:“正长,若书传所言,卿大夫致仕而归,居门侧之塾,以教子弟是也。”
《國語辭典》:正朔  拼音:zhēng shuò
1.农历正月一日。
2.古代改朝换代时新立帝王颁行的新历法,后亦泛指历法。《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脩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士诚原没有统一之志,只此局面已自满足,也要休兵。因遂通款元朝,奉其正朔,封为王爵,各守封疆。」
《國語辭典》:正心  拼音:zhèng xīn
1.语本《礼记。大学》:「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使人心归向于正,为大学八条目之一。汉。董仲舒〈士不遇赋〉:「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
2.公正无私的心。《管子。任法》:「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
《漢語大詞典》:正相
即宰相。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 宋 则以同平章事为正相,参知政事次之。”
分類:正相宰相
《國語辭典》:正中  拼音:zhèng zhōng
正当中。《水浒传》第四二回:「正中一所太殿,殿上灯烛荧煌。」
《國語辭典》:正名  拼音:zhèng míng
1.辨正名义,使名实相符。《论语。子路》:「子曰:『必也正名乎!』」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铭箴》:「故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贵乎盛德。」
2.官吏中的正职,不同于副职或临时代理。《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六出》:「自家姓朱,名杰,见在充本府正名司吏。」
《國語辭典》:宗正  拼音:zōng zhèng
1.推崇、敬仰。《魏书。卷九○。逸士传。李谧传》:「郑康成汉末之通儒,后学所宗正。」
2.职官名。秦设置,掌管皇族亲属的事务。历代多沿用其制,明清时称为「宗人府」。凡宗室人丁的名籍、爵禄、赏罚等事,各有制度,负责长官除府内事务外,均由皇室的尊亲担任。清代的宗人府由宗令主管,下设有左右宗正、左右宗人。
3.星名。《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宗正二星,在帝坐东南,宗大夫也。」
《國語辭典》:宗人府  拼音:zōng rén fǔ
明清时掌皇族事务的官署。参见「宗正」条。
《國語辭典》:正法  拼音:zhèng fǎ
1.正当、平正的法则。《淮南子。兵略》:「立正法,塞邪隧,群臣亲附,百姓和辑。」《汉书。卷六六。公孙贺等传。赞曰》:「桑大夫据当世,合时变,上权利之略,虽非正法,钜儒宿学不能自解,博物通达之士也。」
2.对犯死罪者依法处决。《文明小史》第三回:「背后说这些乱民拿住了,就该一齐正法,还分什么首从?」
3.真实的佛法。《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二九:「佛正法有二,谓:教、證为体。」
《國語辭典》:正言  拼音:zhèng yán
1.公正而刚直的话。《汉书。卷七七。刘辅传》:「莫敢尽节正言,非所以昭有虞之听,广德美之风也。」《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时人迫胁,莫敢正言。」
2.职官名。唐有左右拾遗,宋初改为左右正言,主掌规谏,分别隶属于门下、中书两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