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共话桑麻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七〈陶潜·归园田居诗五首〉~99~
〈归园田居诗五首〉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里人,披草共来往。想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典故
孤竹空桑


《周礼注疏》卷二十二〈春官宗伯·大司乐〉~342~
雷鼓雷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于地上之圜●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凡乐,函钟为宫,大蔟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灵鼓,灵鼗,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汉·郑玄注:「孤竹,竹特生者。云和、空桑、龙门皆山名。」
典故
子桑愁
 
子桑琴
 
子舆桑
 
桑舆
  
裹饭食子桑
 
酹子桑

相关人物
子舆
 
子桑


《庄子集释》卷三上〈内篇·大宗师〉~285~
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子舆入,曰:「子之歌诗,何故若是?」曰:「吾思乎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典故
弘羊善计
 
弘羊心计

相关人物
桑弘羊


《汉书》卷二十四下《食货志下》
「弘羊,洛阳贾人之子,以心计,年十三侍中。」唐·颜师古注:(心计)「不用筹算。」

例句

善计在弘羊,清严归仲举。 储光羲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

广汉钩距,弘羊心计。 李瀚 蒙求

典故
还桑葚


《隋书》卷七十三〈循吏列传·赵轨〉~678~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高祖受禅,转齐州别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合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徵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
典故
系扶桑


《楚辞》卷十六汉·刘向《九叹·远游》
委两馆于咸唐。贯澒濛以东朅兮,维六龙于扶桑。

例句

天用莫如龙,有时系扶桑。 杜甫 遣兴五首

典故
亢仓子

相关人物
庚桑楚


《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志三·丙部子录·道家类〉~58~
王士元亢仓子二卷。注曰:天宝元年,诏号庄子为南华真经,列子为冲虚真经,文子为通玄真经,亢桑子为洞灵真经。然亢桑子求之不获,襄阳处士王士元谓:「庄子作『庚桑子』,太史公、列子作『亢仓子』,其实一也。」取诸子文义类者补其亡。
典故

《楚辞》卷十《大招》
「魂乎归徕!定空桑只。」东汉·王逸注:「空桑,瑟名也。《周官》云:古者弦空桑而为瑟。言魂急徕归,定意楚国,听瑟之乐也。或曰:空桑,楚地名。」
《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郊祀歌·景星十二〉~063~
景星显见,信星彪列,象载昭庭,日亲以察。参侔开阖,爰推本纪,汾脽出鼎,皇祜元始。五音六律,依韦飨昭,杂变并会,雅声远姚。空桑琴瑟结信成,四兴递代八风生。殷殷钟石羽籥鸣。河龙供鲤醇牺牲。百末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微感心攸通修名,周流常羊思所并。穰穰复正直往宁,冯蠵切和疏写平。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唐·颜师古注:「空桑,地名也,出善木,可为琴瑟也。」

例句

愿鼓空桑弦,永使万物和。 孟郊 上张徐州

典故 
三宿桑下
 
三宿空桑
 
山下成三宿
 
恋林中桑
 
桑下一宿
 
桑下宿
 
桑下恋
 
桑间三宿
 
空桑三宿
 
连宵桑下


《后汉书》卷三十下〈郎顗襄楷列传下·襄楷〉~082~
又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今陛下嗜欲不去,杀罚过理,既乖其道,岂获其祚哉!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天神遗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今陛下淫女艳妇,极天下之丽,甘肥饮美,单天下之味,柰何欲如黄老乎?唐·李贤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

简释

三宿恋:喻指对人或事物有眷恋之心。清姚鼐《答孙补山中丞见怀》:“我欲更除三宿恋,就公新治乞坛经。”

典故
空桑子


《吕氏春秋·览部》卷十四〈孝行览·本〉~739~
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长而贤。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侁氏。有侁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于是请取妇为婚。有侁氏喜,以伊尹为媵送女。故贤主之求有道之士,无不以也;有道之士求贤主,无不行也;相得然后乐。不谋而亲,不约而信,相为殚智竭力,犯危行苦,志欢乐之,此功名所以大成也。固不独。士有孤而自恃,人主有奋而好独者,则名号必废熄,社稷必危殆。故黄帝立四面,尧、舜得伯阳、续耳然后成,凡贤人之德有以知之也。
典故
原思贫
 
原宪室
 
原宪桑枢
 
原宪甘贫
   
原贫
 
原门席
 
杖藜裹饭
 
衣百结
 
贫原宪
 
贫非疚
 
类原宪

相关人物
原宪(子思)


《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让王〉~975~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唐。成玄英疏:「原宪,孔子弟子,姓原,名思,字宪也。周环各一堵,谓之环堵,犹方丈之室也。以草盖屋,谓之茨也。褐,粗衣也。匡,正也。原宪家贫,室唯环堵,仍以草覆舍,桑条为枢,蓬作门扉,破瓮为牖,夫妻二人各居一室,逢雨湿而弦歌自娱,知命安贫,所以然也。」

简释

原宪贫:咏贤士能安贫乐道。唐王维《山中示弟》:“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


例句

西邻有原宪,蓬蒿绕环堵。 于濆 富农诗

我亦不羡季伦富,我亦不笑原宪贫。 孟郊 伤时

纵闻兵赋急,原宪本家贫。 张祜 乐静

菊英空折罗含宅,榆荚不生原宪家。 徐夤 草木

贾生独未达,原宪竟忘贫。 戴叔伦 送张南史

孙晨槁席,原宪桑枢。 李瀚 蒙求

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李白 白马篇

原门唯有席,井饮但加葱。 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

不达长卿病,从来原宪贫。 杜甫 奉赠萧二十使君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杜甫 奉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弟子贫原宪,诸生老伏虔。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原宪素非贫,嵇康自寡欲。 武元衡 安邑里中秋怀寄高员外

原宪贫无愁,颜回乐自持。 沈佺期 伤王学士

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 王维 山中示弟

金张世禄原宪贫,牛衣寒贱貂蝉贵。 白居易 涧底松

长卿未遇杨朱泣,蔡泽无媒原宪贫。 卢纶 冬日登城蔡有怀因赠程腾

步兵终日饮,原宪四时贫。 窦庠 敕目至家兄蒙淮南仆射杜公奏授秘校兼节度参谋同书寄上

病如原宪谁能疗,蹇似刘桢岂用占。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

典故
刘遗民
 
柴桑令
 
相关人物
刘程之


《陶渊明集》卷二《和刘柴桑》
元·李公焕注:遗民尝作柴桑令。

例句

当似遗民去,柴桑政自閒。 耿湋 送崔明府赴青城

何时得与刘遗民,同入东林远公社。 韦蟾 岳麓道林寺

典故
南宅楼桑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先主备传〉~87~
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馀,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典故  
蓬矢桑弧


《礼记注疏》卷二十八〈内则〉~534~
国君世子生,告于君,接以大牢,宰掌具。三日,卜士负之,吉者宿齐,朝服寝门外。诗负之,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东汉·郑玄注:「桑弧蓬矢,本大古也;天地四方,男子所有事也。」
典故
相关人物
刘备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先主备传〉~87~
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馀,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例句

紫髯桑盖此沈吟,很石犹存事可寻。 罗隐 题润州妙善前石羊

《漢語大詞典》:裹饭(裹飯)
(1).谓包裹着饭食送人解饿。语出庄子·大宗师:“ 子舆 与 子桑 友,而霖雨十日。 子舆 曰:‘ 子桑 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后遂用作称颂友情的典故。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诗:“褰裳触泥水,裹饭往食之。” 宋 王安石 《张明甫主宿明日遂行》诗:“何时復能还,裹饭 冶城 侧。” 金 麻革 《云中夜雨》诗:“明朝谁裹饭,万一使君怜。”
(2).谓携带饭粮以备服役或远行。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敛书付衣囊,裹饭随药笈。” 清 黄宗羲 《御史余公墓志铭》:“ 封 与 延津 接壤,邮置错互於百里之外,裹饭受役,民甚苦之。”
《國語辭典》:空桑  拼音:kōng sāng
1.地名。在今河南省陈留县南。相传为伊尹出生的地方。
2.传说中的山名。一说在鲁,一说在楚,出琴瑟之材。
3.自空心桑树里生长出来。古代传说有一采桑女子,在空心桑树里拾得一个婴儿,长大后即是商代政治家伊尹。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此生不是空桑出,不报冤雠不姓张。」《西游记》第一二回:「萧瑀不生于空桑,乃遵无父之教,正所谓非孝者无亲。」
《漢語大詞典》:三宿恋(三宿戀)
佛教语。《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 李贤 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后因以“三宿恋”指对世俗的爱恋之情。 宋 苏轼 《别黄州》诗:“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 金 元好问 《望崧少》诗之一:“结习尚餘三宿恋,残年多负半生闲。” 清 姚鼐 《答孙补山中丞见怀》诗之二:“我欲更除三宿恋,就公新治乞《坛经》。”
《漢語大詞典》:原宪病(原憲病)
见“ 原宪贫 ”。
《國語辭典》:原宪贫(原憲貧)  拼音:yuán xiàn pín
原宪,孔子弟子。虽家贫,却能不随流俗,汲汲于名利。见《庄子。让王》。后用以比喻安于贫贱,生活清苦。唐。王维〈山中示弟〉诗:「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唐。杜甫〈奉赠萧二十使君〉诗:「不达长卿病,从来原宪贫。」
《國語辭典》:原宪贫(原憲貧)  拼音:yuán xiàn pín
原宪,孔子弟子。虽家贫,却能不随流俗,汲汲于名利。见《庄子。让王》。后用以比喻安于贫贱,生活清苦。唐。王维〈山中示弟〉诗:「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唐。杜甫〈奉赠萧二十使君〉诗:「不达长卿病,从来原宪贫。」
《國語辭典》:遗民(遺民)  拼音:yí mín
1.遭遗弃的百姓。《左传。闵公二年》:「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
2.改朝易代后的前朝百姓。《史记。卷三五。管蔡世家》:「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
《國語辭典》:桑弧蓬矢  拼音:sāng hú péng shǐ
古于男儿出生时,以桑木制弓,蓬草作矢,射向天地四方,义取男儿长成亦必如蓬矢般雄飞四方。语出《礼记。内则》:「国君世子生,……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后指男子经营天下四方的远大志向。晋。陆云 答车茂安书:「桑弧蓬矢,丈夫之志,经营四方,古人所叹。」《金瓶梅》第四七回:「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桑弧逢矢,不能遨游天下,观国之光,徒老死牖下无益矣。」也作「桑蓬之志」。
《漢語大詞典》:蓬弧
古代男子初生,家以蓬矢桑弧射天地四方。后因以指男子初生。 元 张伯淳 《木兰花慢·次唐格斋韵》词:“记我蓬弧时候,寓情翰墨欢娱。”参见“ 桑弧蓬矢 ”。
《國語辭典》:桑弧蓬矢  拼音:sāng hú péng shǐ
古于男儿出生时,以桑木制弓,蓬草作矢,射向天地四方,义取男儿长成亦必如蓬矢般雄飞四方。语出《礼记。内则》:「国君世子生,……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后指男子经营天下四方的远大志向。晋。陆云 答车茂安书:「桑弧蓬矢,丈夫之志,经营四方,古人所叹。」《金瓶梅》第四七回:「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桑弧逢矢,不能遨游天下,观国之光,徒老死牖下无益矣。」也作「桑蓬之志」。
《漢語大詞典》:桑盖(桑蓋)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先主 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餘,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 先主 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后因以“桑盖”指 刘备 。 唐 罗隐 《题润州妙善前石羊》诗:“紫髯桑盖此沉吟,狠石犹存事可寻。”题注:“传云: 吴 主 孙权 与 蜀 主 刘备 尝此置会云。”
分類:刘备题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