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饭颗山(飯顆山)
相传是 唐 代 长安 附近的一座山。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 白 ( 李白 )才逸气高,与 陈拾遗 齐名……尝言:‘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况使束於声调俳优哉!’故戯 杜 曰:‘ 饭颗山 头逢 杜甫 ,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何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盖讥其拘束也。”后遂用作表示诗作刻板平庸或诗人拘守格律或刻苦写作的典故。 宋 黄庭坚 《次韵吉老十小诗》之十:“学似 斲轮扁 ,诗如 饭颗山 ,室中餘一剑,无气斗牛间。” 金 元好问 《论诗》之十五:“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顦悴 饭山 前。” 清 唐孙华 《夏月盛暑贫甚戏作》诗之二:“梧风入座散炎暉,热客长辞闔两扉。 饭颗 形容原自瘦,膏粱性质但能肥。”
《漢語大詞典》:杜韦娘(杜韋娘)
(1). 唐 歌女名。 唐 教坊用为曲名。 唐 刘禹锡 《赠李司空妓》诗:“高髻云鬟宫样粧,春风一曲《杜韦娘》。”
(2).借指名妓。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 杜韦娘 不似旧时,带围宽清减了瘦腰肢。”
(3).词牌名。 宋 人借 唐 旧曲另翻慢词,双调,一百零九字,仄韵。
(4).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作引子。
《國語辭典》:风入松(風入松)  拼音:fēng rù sōng
1.乐曲名。古琴曲。《通志》载〈风入松〉为三十六杂曲之一。作者不详。现存传谱中的歌词作者为唐代皎然,内容描写月夜弹琴如风吹松林的声音,唐代已流传此曲。
2.曲牌名。北曲属双调。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常常使用。一般使用在双调套曲内,昆曲及京剧有此曲牌的运用。
3.乐曲名。北管常用器乐曲。
《國語辭典》:词律(詞律)  拼音:cí lǜ
文词的格律。唐。李峤〈夏晚九成宫呈同僚〉诗:「枚藻清词律,邹谈耀辩锋。」唐。常衮〈授崔伦尚书左丞制〉:「况躬服谟训,畅于词律。」
《漢語大詞典》:木兰花(木蘭花)
(1).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唐 、 五代 词中,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五字三体,都用仄韵,以七字句为主,杂以三字句。另有五十六字体,七言八句用仄韵,名《玉楼春》,又名《春晓曲》《惜春容》。自 五代 以《木兰花》混入《玉楼春》, 宋 人因之,不复区别。惟增减体仍用《木兰花》名:其减为四十四字,杂用平韵者名《减字木兰花》;减为五十字,杂用平韵者名《偷声木兰花》;增为一百零一字,全用平韵者名《木兰花慢》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南曲属南吕宫,用作引子。北曲属高平调,用作小令,亦见于诸宫调。
《漢語大詞典》:成律
(1).犹成例。 清 李渔 《奈何天·崖略》:“红颜薄命有成律,不怕闺人生四翼。饶伊百计奈何天,究竟奈何天不得。”
(2).符合格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所填之词,凡有不成律者,他人执而讯之,则曰:‘我用《南西厢》某折作对子,如何得错?’”
《國語辭典》:入格  拼音:rù gé
合乎格式。《魏书。卷一一。废出三帝纪。后废帝安定王纪》:「诸有虚增官号,为人发纠,罪从军法。若入格检覈无名者,退为平民,终身禁锢。」
《漢語大詞典》:韵格(韻格)
(1).气韵风格。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造语皆工,得句皆奇,但韵格不高。” 明 袁宏道 《村居杂题》诗之一:“老松饶韵格,屋底近千株。”
(2).指音韵格律。 清 姚莹 《论诗绝句》之二六:“君看韵格工腴甚,莫作寒巖槁木僧。”
《漢語大詞典》:科律
(1).法令;法律。南史·薛安都传:“卿为朝廷勋臣,云何放恣,輒於都邑杀人,非唯科律所不容,主上亦无辞相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余谓妖魅能一一守科律,则天无雷霆之诛矣。”
(2).指音韵格律。 刘师培 文说·和声:“推之 沉 宋 之诗,音中羣雅; 温 李 之文,势若转圜。或拗韵以协声,或激昂以竞响。然调有缓急,音有抗堕,科律所设,不可诬也。”
《漢語大詞典》:今律
诗体名。始于 初唐 成熟于 中唐 的一种比较严密的诗歌格律。与尚未脱离古诗气脉的“古律”相对而言。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古律,有今律。”
《漢語大詞典》:浣溪沙
亦作“ 浣溪纱 ”。亦作“ 浣纱溪 ”。
(1).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见 唐 人词,仄韵始自 南唐 李煜 ,均双调四十二字。参阅 清 万树 词律卷三。
(2).曲牌名。有二,均属南曲南吕宫。其一字数格律与词牌半阕同,用作引子;另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漢語大詞典》:合律
符合格律。 宋 张炎 词源·杂论:“词之作必须合律,然律非易学,得之指授方可。”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拗句难好》:“如‘云淡风轻近午天’,此等句法,自然容易见好,若变为‘风轻云淡近午天’……七字之中,未必言言合律。”
《國語辭典》:律赋(律賦)  拼音:lǜ fù
一种赋体。以声律和谐、对偶工整为特色,起于六朝。
《漢語大詞典》:清平乐(清平樂)
(1). 唐 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清平乐令》《忆萝花》《醉东风》等。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又一体,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2).曲牌名。属南曲羽调。有二体,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阙同;另一与词牌不同。都用作引子。
《國語辭典》:律切  拼音:lǜ qiè
文章的格律及音切。《新唐书。卷二○一。文艺传上。杜审言传。赞曰》:「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