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6,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怀柔
柔情
柔嘉
柔远
柔桑
风柔
柔顺
柔荑
柔翰
柔弱
柔风
柔丝
柔枝
优柔
柔明
《國語辭典》:怀柔(懷柔)  拼音:huái róu
以温和的手段使远方的人来归附。《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君宣导休风,怀柔百越,是用锡君朱户以居。」
《國語辭典》:柔情  拼音:róu qíng
温婉的情意。晋。陶渊明〈闲情赋〉:「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唐。元稹《莺莺传》:「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
分類:温柔感情
《國語辭典》:柔嘉  拼音:róu jiā
美善。晋。张华〈轻薄篇〉:「被服极纤丽,肴膳尽柔嘉。」唐。陆贽 册淑妃王氏为皇后文:「言无伐善,志在匿瑕,柔嘉自持,喜愠莫见。」
《國語辭典》:柔远(柔遠)  拼音:róu yuǎn
安抚偏远地方的人民。唐。杜甫〈剑门〉诗:「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文明小史》第四四回:「这是大帅柔远有方,所以远人闻风而至。」
《漢語大詞典》:柔桑
(1).指嫩桑叶。《诗·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郑玄 笺:“柔桑,穉桑也。”魏书·李安世传:“良畴委而不开,柔桑枯而不採。” 宋 王安石 《郊行》诗:“柔桑採尽緑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
(2).始发芽的桑树。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八:“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復纤纤。”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词:“谁家寒食归寧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骈字类编》:风柔(风柔)
陆云牛责季友文迨良期于风柔竞悲飙于叶落陈谠言于洪范图遗形于霄阁
《國語辭典》:柔顺(柔順)  拼音:róu shùn
1.温柔和顺。《易经。坤卦。彖曰》:「柔顺利贞,君子攸行。」
2.柔软。《孔丛子。抗志》:「舌柔顺,终以不弊。」
3.驯服、顺服。《明史。卷一八八。刘𦶜传》:「二臣既去,则柔顺之人必进,将一听陛下所为,非国家之福,不可四也。」
《國語辭典》:柔荑  拼音:róu tí
初生的茅芽,色白且柔嫩,用以比喻女子的手细白柔美。《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國語辭典》:柔翰  拼音:róu hàn
毛笔。《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分類:毛笔
《國語辭典》:柔弱  拼音:róu ruò
1.柔软。《老子》第七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隋书。卷七七。隐逸传。徐则传》:「至于五更而死,支体柔弱如生,停留数旬,颜色无变。」
2.柔顺、谦和、不刚强。《老子》第三六章:「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徐奕传》:「昔西门豹佩韦以自缓,夫能以柔弱制刚彊者,望之于君也。」
《漢語大詞典》:柔风(柔風)
和风;春风。管子·四时:“然则柔风甘雨乃至,百姓乃寿,百虫乃蕃,此谓星德。” 尹知章 注:“柔,和也。”《文选·陆机〈园葵〉诗》:“时逝柔风戢,岁暮商猋飞。” 吕延济 注:“柔风,春风也。” 唐 罗隐 《谗书·本农》:“丰年之民,不知甘雨柔风之力,不知生育长养之仁。”
分類:和风春风
《韵府拾遗 支韵》:柔丝(柔丝)
张翥诗紫绵无数袅柔丝
《韵府拾遗 支韵》:柔枝
释莹澈诗孤音清亮啭柔枝
《國語辭典》:优柔(優柔)  拼音:yōu róu
1.和平。《文选。王褒。洞箫赋》:「优柔温润,又似君子。」
2.宽舒、从容不迫。《魏书。卷五六。郑羲传》:「垂心经素,优柔坟籍。」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
3.因循不决。如:「优柔寡断」。《新唐书。卷一○五。褚遂良传》:「昔汉武帝行岱礼,优柔者数年,臣愚愿加详虑。」
《漢語大詞典》:柔明
(1).柔顺而聪明。古代称颂妇德。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昌暉在阴,柔明将进。” 唐 沈佺期 《册金城公主文》:“咨尔 金城公主 ,幼而敏惠,性质柔明。”《旧唐书·忠义传下·张伾》:“ 张重政 母 高平郡 夫人 徐氏 ,族茂姻阀,行表柔明,怀正家之美,有择邻之识。”
(2).犹明亮。 宋 沈作喆 寓简卷八:“人莫乐於嗜慾,而予觉四十九年之非,一念勇猛,清净独寝,其视柔明秀慧,若脱去疾疢之膏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