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趋财慕势(趋财慕势)  拼音:qū cái mù shì
贪恋财富,依附权势。《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比如一边有财有势,那趋财慕势的多只向一边去。」
《国语辞典》:趋权附势(趋权附势)  拼音:qū quán fù shì
比喻归附权势。明。杨珽《龙膏记》第十五出:「我只要趋权附势,那里管杀人媚人。」也作「趋炎附势」。
《国语辞典》:权贵显要(权贵显要)  拼音:quán guì xiǎn yào
握有权势,极具声望地位的人。如:「他家世显赫,平常交往的人多为权贵显要。」
《国语辞典》:官场如戏(官场如戏)  拼音:guān cháng rú xì
比喻当官的人争逐权势,升迁贬谪,变化无常,有如儿戏一般。《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你道安公子才几日的新进士,让他怎的个品学兼优,也不应快到如此,这不是真个官场如戏了么?」
《国语辞典》:狐藉虎威  拼音:hú jiè hǔ wēi
比喻凭恃有权势者的威势恐吓他人、作威作福。参见「狐假虎威」条。《宋书。卷九四。恩倖传。序》:「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
《国语辞典》:奸人之雄(奸人之雄)  拼音:jiān rén zhī xióng
奸诈有权势的政治人物。《荀子。非相》:「听其言则辞辩而无统,用其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下不足以和齐百姓;然而口舌之均,谵唯则节,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夫是之谓奸人之雄。」汉。荀悦《前汉纪。卷二九。孝哀皇帝纪》:「孙宠、息夫躬,辨足以移众,权足以独立,奸人之雄,宜时罢退。」
《国语辞典》:挟天子之命(挟天子之命)  拼音:xié tiān zǐ zhī mìng
挟制皇帝,以号召天下。比喻借重权势者的名义,以显耀自己。《薛仁贵征辽事略》:「挟天子之命,威镇群臣,乃东海王莽也。」
《国语辞典》:作福作威  拼音:zuò fú zuò wēi
藉著权势来欺压别人。《书经。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旧唐书。卷一一四。周智光传》:「仆固怀恩岂有反状!皆由尔鼠辈作福作威,惧死不敢入朝。」也作「作威作福」。
分类:权势欺压
《国语辞典》:高处不胜寒(高处不胜寒)  拼音:gāo chù bù shēng hán
原指高地之寒意令人无法承受。今多用以比喻有权势或地位高的人,则知心朋友愈少而孤独寂寥。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国语辞典》:死知府不如一个活老鼠(死知府不如一个活老鼠)  拼音:sǐ zhī fǔ bù rú yī ge huó lǎo shǔ
(谚语)比喻人死,权势全失。人生前再有权势,一旦身死,什么都没有了,还不如一只活著的老鼠。《儒林外史》第一八回:「俗语说得好:『死知府不如一个活老鼠。』那个理他。」
《国语辞典》:宁塞城门,不填狗洞(宁塞城门,不填狗洞)  拼音:níng sāi chéng mén,bù tián gǒu dòng
(谚语)比喻宁愿费力去贿赂有权势的人,也不和轻贱的人来往。《野叟曝言》第四回:「我松庵的性子,『宁塞城门,不填狗洞』的。刻正要进城,请县里出来相验,听官断结。」
《国语辞典》: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拼音:yào fēng dé fēng,yào yǔ dé yǔ
要什么有什么。比喻权势极大。如:「由于董事长的宠信,他在公司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没有人敢得罪他。」
《国语辞典》:位尊势重(位尊势重)  拼音:wèi zūn shì zhòng
地位崇高,权势很大。《三国演义》第一○六回:「今君侯位尊势重,而怀德者鲜,畏威者众。」
《国语辞典》:仗势凌人(仗势凌人)  拼音:zhàng shì líng rén
依恃权势欺凌他人。如:「即便家族财势过人,也绝不可仗势凌人。」
《国语辞典》:诈取豪夺(诈取豪夺)  拼音:zhà qǔ háo duó
用欺诈的手段骗取,或倚仗权势强行夺取他人的财物。如:「电影中,常把坏人固定成一种诈取豪夺的模式。」也作「巧偷豪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