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52,分124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流星
德星
岁星
星宿
星宿
星轺
三星
星火
星光
繁星
星槎
星躔
寿星
列星
星文
《國語辭典》:流星  拼音:liú xīng
1.夜晚快速飞越天空的辉亮星体。原为太空中漂浮的尘埃、碎片,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空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形成如箭的光迹。当碎片体积巨大,来不及在大气层中完全燃烧消失,即落在地面,成为陨石。也称为「贼星」。
2.流星锤的简称。参见「流星锤」条。《六部成语注解。兵部》:「麦穗流星:麦穗者,俗名三截棍,坚木短棍三根,以铁练成一处。流星乃圆形铁球系以丝绳,皆古器。」
《漢語大詞典》:德星
(1).古以景星、岁星等为德星,认为国有道有福或有贤人出现,则德星现。史记·孝武本纪:“望气 王朔 言:‘候独见其星出如瓠,食顷復入焉。’有司言曰:‘陛下建 汉 家封禪,天其报德星云。’” 司马贞 索隐:“今按:此纪唯言德星,则德星,岁星也。岁星所在有福,故曰德星也。”史记·天官书:“天精而见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常出於有道之国。”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四:“ 陈仲弓 从诸子姪造 荀季和 父子,於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内有贤人聚。”北史·韦敻传:“ 弘正 乃赠诗曰:‘德星犹未动,真车詎肯来?’”
(2).喻指贤士。 唐 杜甫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全 蜀 多名士, 严 家聚德星。” 明 许时泉 《兰亭会》:“归去奈何春,且开顰,纵没金人,也有德星分,莫使 秦 人独擅名。”
《國語辭典》:岁星(歲星)  拼音:suì xīng
木星。参见「木星」条。《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
《國語辭典》:星宿  拼音:xīng xiù
1.天空的列星。《列子。天端》:「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寤达旦。」
2.星座。中国古代共分为二十八宿。
3.星座名。二十八宿之一,朱鸟七宿的第四宿,共七星。
《國語辭典》:星宿  拼音:xīng su
1.天空的列星。
2.术数用语。指人的时运。《红楼梦》第三六回:「二则他的星宿不利,祭了星,不见外人,过了八月才许出二门。」
《漢語大詞典》:星宿
星夜,急速。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晚生今早接到上宪諭票,催促星宿丈量。”
分類:星夜急速
《漢語大詞典》:星轺(星軺)
使者所乘的车。亦借指使者。 唐 宋之问 《奉和梁王宴龙泓应教》:“水府沦幽壑,星軺下紫微。” 唐 白居易 《奉使途中戏赠张常侍》诗:“早风吹土满长衢,驛骑星軺尽疾驱。” 明 陆采 《明珠记·煎茶》:“曙光高,马嘶人起,梳洗上星軺。”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记王轸父家书事:“何冀上闻於天闕,过承下逮於星軺。” 清 方文 《送白安石先生司理滇南》诗之二:“水驛轻装偕今子,星軺絶域访遗贤。”
分類:使者指使
《國語辭典》:三星  拼音:sān xīng
1.俗称福、禄、寿三神。
2.泛指天空中明亮且位置相近的三颗星。《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至于指的是哪三颗星,则有不同的推论。东汉郑玄《毛诗传笺》主张为心宿:「三星谓心星也。」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绸缪章三星在天,传三星参也,笺三星谓心星也。…按此当从郑说。」朱文鑫《天文考古录》则主张为参宿中间三颗星。
《國語辭典》:星火  拼音:xīng huǒ
1.小火。唐。薛能 洛下寓怀诗:「冰霜谷口晨樵远,星火炉边夜坐寒。」
2.比喻急迫。晋。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比喻小事。明。阮大铖《燕子笺》第一六出:「你鹏飞比势,龙媒争驭,看棘闱星火森沉。」
《國語辭典》:星光  拼音:xīng guāng
星的光芒。唐。沈佺期〈夜游〉诗:「月华连昼色,灯影杂星光。」《三国演义》第三○回:「黄昏时分,望乌巢进发,是夜星光满天。」
《國語辭典》:繁星  拼音:fán xīng
众星繁密。《文选。傅玄。杂诗》:「繁星依青天,列宿自成行。」
《漢語大詞典》:星槎
(1).往来于天河的木筏。传说古时天河与海相通, 汉 代曾有人从海渚乘槎到天河,遇见牛郎织女。见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 唐 宋之问 《宴安乐公主宅》诗:“宾至星槎落,仙来月宇空。” 清 朱彝尊 《题汪检讨楫乘风破浪图》诗:“粉精墨妙谁经营,恍疑 博望 星槎横。”
(2).泛指舟船。 明 李东阳 《与衍圣公夜话》诗:“漫以平安慰别离,星槎动是隔年期。” 明 唐顺之 《送高行人使琉球》诗:“天王玉册颁三殿, 汉 使星槎下百蛮。” 陈毅 《送董老出席旧金山会议即日出洋》诗:“星槎今万里,捷报盼飞来。”
《漢語大詞典》:星躔
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 南朝 梁武帝 《阊阖篇》:“长旗扫月窟,凤迹辗星躔。”《旧唐书·文宗纪下》:“德有所未至,信有所未孚,灾气上腾,天文謫见,再周期月,重扰星躔。” 宋 辛弃疾 《归朝欢》词:“有时光彩射星躔,何人汗简讎 天禄 ?” 明 唐顺之 《送蒋尉赴金华》诗:“分野应星躔, 金华 婺女边。” 清 高其倬 《望雪山》诗:“竖指数峰插霄汉,如坐井底窥星躔。”
《國語辭典》:寿星(壽星)  拼音:shòu xīng
1.老人星的别称,参见「老人」条。古人以之为天下太平、健康长寿的象徵。民间常把他塑造成秃顶广额、白须持杖的老人。也称为「南极老人星」、「老人星」、「寿星老儿」。
2.十二星次之一。在十二支为辰,在十二国为郑,在十二州为衮,在二十八宿则起于轸宿十二度,跨角、亢二宿至氐宿四度。
《國語辭典》:寿星(壽星)  拼音:shòu xīng
1.被祝寿的人。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二折:「今日我生辰,我是寿星。」也称为「寿星老儿」。
2.饰物。如:「铃铛寿星」。
《國語辭典》:列星  拼音:liè xīng
罗布天空、定时出现的恒星。《公羊传。庄公七年》:「恒星者何?列星也。」《荀子。天论》:「列星随旋,日月递炤。」也作「列宿」。
《漢語大詞典》:星文
(1).星象。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及星文风气,率不劳为之。” 唐 沈彬 《入塞》诗之二:“苦战沙门卧箭痕,戍楼閒上望星文。”
(2).指星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苕生 答之……客路偶然携眷属,游踪未必感星文。”
(3).借指剑。 唐 刘长川 《宝剑篇》:“匣里星文动,环边月影残。”
(4).指佩剑的人。 唐 刘禹锡 《酬杨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余同迁见赠》诗:“星文辞北极,旗影度 东辽 。”
(5).星光。 明 孙默 《舟泊富春》诗:“垂钓今何在,星文照旅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