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猛士  拼音:měng shì
勇士。《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初,王莽徵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卫,招募猛士,旌旗辎重,千里不绝。」《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明公可奏请诏命实授备为徐州牧,因密与一书,教杀吕布。事成则备无猛士为辅,亦渐可图。」
《國語辭典》:寿星(壽星)  拼音:shòu xīng
1.老人星的别称,参见「老人」条。古人以之为天下太平、健康长寿的象徵。民间常把他塑造成秃顶广额、白须持杖的老人。也称为「南极老人星」、「老人星」、「寿星老儿」。
2.十二星次之一。在十二支为辰,在十二国为郑,在十二州为衮,在二十八宿则起于轸宿十二度,跨角、亢二宿至氐宿四度。
《國語辭典》:寿星(壽星)  拼音:shòu xīng
1.被祝寿的人。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二折:「今日我生辰,我是寿星。」也称为「寿星老儿」。
2.饰物。如:「铃铛寿星」。
《漢語大詞典》:上中
上等中的中等,也就是第二等。书·禹贡:“海 岱 及 淮 惟 徐州 ……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 孔 传:“田第二,赋第五。” 宋 晁贯之 墨经·松:“根榦肥大,脂出若珠者曰脂松、品惟上中。”
《國語辭典》:长随(長隨)  拼音:cháng suí
1.长久跟随。如:「长随左右」。
2.随侍于官吏身边的仆从。《明史。卷三○四。宦官传一。何鼎传》:「弘治初,为长随,上疏请革传奉官,为侪辈所忌。」《儒林外史》第三七回:「打发出去,随即把他荐在一个知县衙里做长随。」也称为「长班」。
《國語辭典》:老人星  拼音:lǎo rén xīng
寿星的别名。参见「寿星」条。《续汉书志。第五。礼仪志中》:「祀老人星于国都南郊老人庙。」唐。杜甫 泊松滋江亭诗:「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國語辭典》:老寿星(老壽星)  拼音:lǎo shòu xīng
1.传说中象徵长寿的福神。后用以称誉高寿的人。如:「老寿星呵呵地笑说:『我一共有十个儿女,五十个孙子。』」《红楼梦》第三九回:「口里说:『请老寿星安。』」
2.旧式婚礼中,对新夫妇致颂祝词的人。
《國語辭典》:次等  拼音:cì děng
第二等,比较下一等。如:「次等货」、「次等角色」。
《漢語大詞典》:独标(獨標)
(1).谓特别鲜明。帝星为北极附近唯一的二等星,特别明亮突出,故云。魏书·术艺传·张渊:“﹝ 渊 ﹞尝著《观象赋》曰:‘……覩紫宫之环周,嘉帝座之独标。’”原注:“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宫中,天帝位尊,故言独标也。”
(2).特别显示;独自标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你説谁是见了钱不要的?而……你却独标高洁起来,那些人的弊端岂不都叫你打破了?” 独立苍茫子 《东京学界告乡人兴学书》:“个人之意志,与团队之生存,必调和……而后谓之有秩序。非谓我之名位在众人之上,遂可独标己见,一意孤行。”
《漢語大詞典》:第二人
第二等的人才。晋书·王坦之传:“僕射 江虨 领选,将拟为尚书郎, 坦之 闻曰:‘自过 江 来,尚书郎正用第二人,何得以此见拟!’ 虨 遂止。”参见“ 第一人 ”。
分類:二等人才
《國語辭典》:第一人  拼音:dì yī rén
1.第一个人。如:「孔子是历史上提倡因材施教的第一人。」
2.最优秀的人。如:「他的诗学造诣称得上是古今第一人。」
《漢語大詞典》:二流
犹言次等,二等。如:二流人物;二流作家。
分類:次等二等
《國語辭典》:内转(內轉)  拼音:nèi zhuǎn
1.由地方官吏内迁调任为京官。《晋书。卷八八。孝友传。李密传》:「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2.声韵学名词。在等韵图上,没有独立的二等韵母的韵摄,称为「内转」。包括通、止、遇、果、宕、曾、流、深八摄,共六十七韵。
《國語辭典》:简任(簡任)  拼音:jiǎn rèn
1.选拔任用。《后汉书。卷二九。申屠刚传》:「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
2.我国政府文职官员的官等等级,等级在特任之下,荐任之上。
《漢語大詞典》:二甲
殿试第二等。《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何澄 是二甲,选了兵部主事。”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这科就中了进士,殿试在二甲。”参见“ 殿试 ”。
《國語辭典》:殿试(殿試)  拼音:diàn shì
1.古时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由皇帝亲自在大殿中主持。《明史。卷七○。选举志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
2.元代对读书人的通称。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他本是太学中殿试,怎想他拳头上便死,今日个则落得长街上检尸。」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脂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张殿试。」
《漢語大詞典》:乙第
(1).别邸;别宅。晋书·隐逸传·杨轲:“﹝ 杨軻 ﹞既见 季龙 ,不拜;与语,不言,命舍之於 永昌 乙第。” 宋 秦观 《议论上》:“昔 少君 以甲第坏甚,於是营乙以舍族人。今乙第又坏……非计之得也。”
(2).古代考试中的第二等。旧唐书·于邵传:“ 独孤授 举博学宏词,吏部考为乙第,在中书升甲科,人称其当。”新唐书·选举志上:“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凡明法,试律七条,令三条,全通为甲第,通八为乙第。” 清 王夫之 《家世节录》:“以对策中犯副考 朱黄门 童蒙名, 黄门 不懌,置乙第。”
(3).即乙科。旧唐书·吴通玄传:“ 建中 初,策贤良方正等科, 通玄 应文词清丽,登乙第,授 同州 司户, 京兆 户曹。”新唐书·选举志下:“进士、明法,甲第,从九品上;乙第,从九品下。”详“ 乙科 ”。
《漢語大詞典》:乙科
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 汉 时博士弟子射策甲科,补郎中,乙科补太子舍人。汉书·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 唐 宋 后进士皆有甲乙科。新唐书·韩休传:“ 休 工文辞,举贤良……与校书郎 赵冬曦 并中乙科,擢左补闕。”文献通考·选举一:“自 武德 以来,明经唯丁第,进士唯有乙科而已。” 清 周春 辽诗话·杨晳:“﹝ 杨晳 ﹞擢进士乙科,仕至宰相枢密使。” 明 清 称举人为乙科,进士为甲科。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七四:“登乙科则亡姓氏,官七品则亡姓氏。”
《国语辞典》:大绶(大绶)  拼音:dà shòu
一、二等宝鼎及云麾勋章所附的绶带。佩挂时,由右肩垂于左胁下,绶带下端缀以副章,勋章则佩于上衣左襟小口袋下缘,大口袋上缘的中间部位。
《漢語大詞典》:次赏(次賞)
第二等的奖赏。吕氏春秋·当赏:“ 文公 曰:‘辅我以义,导我以礼者,吾以为上赏。教我以善,强我以贤者,吾以为次赏。拂吾所欲,举吾过者,吾以为末赏。三者所以赏有功之臣也。’”
分類:二等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