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逾时(不逾時)
不超过一个时辰。形容时间不长。《水浒后传》第二四回:“到邻舍家借了酒壶,不逾时买了酒,提一块熟羊肉回来,烫酒煮饭同喫了。”
《漢語大詞典》:箭水
漏壶的水。古代漏箭随着漏壶滴下的水在受水壶中上浮以指示时辰。 北周 王褒 《漏刻铭》:“圭表弗差,光阴斯赴。箭水无絶,灵虬长注。”参见“ 漏壶 ”。
《國語辭典》:漏壶(漏壺)  拼音:lòu hú
古代计时所用的铜壶。宋。苏轼〈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诗:「秋风吹雨凉生肤,夜长耿耿添漏壶。」
《漢語大詞典》:营表(營表)
(1).古代建造宫室时测量地基,立表以确定位置,谓之“营表”。诗·大雅·灵台“经始 灵臺 ,经之营之” 汉 郑玄 笺:“ 文王 应天命,度 灵臺 之基趾,营表其位。” 孔颖达 疏:“营表其位,谓以绳度立表,以定其位处也。”《文选·班固〈西都赋〉》:“水衡虞人,修其营表,种别羣分,部曲有署。” 李善 注:“周礼曰:‘虞人莱所田之野为表。’ 郑司农 曰:‘表,所以识正行列也。’”汉书·礼乐志:“丞相大司空奏请立辟雍。案行 长安 城南,营表未作,遭 成帝 崩。”
(2).古代军营中测量时辰的标杆。尉缭子·将令:“设营表置辕门期之,如过时则坐法。”
《漢語大詞典》:时牌(時牌)
揭报时辰的牙牌。以象牙为质,刻字填金。其牌有七,自卯至酉七时用之。宋史·律历志三:“国朝復挈壶之职,专司辰刻……其制有铜壶、水称、渴乌、漏箭、时牌、契之属。”
《漢語大詞典》:正辰
犹正日。与邪辰、邪时相对。古以时辰占察来者之善恶。《汉书·翼奉传》:“ 平昌侯 比三来见臣,皆以正辰加邪时。辰为客,时为主人,以律知人情。”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谓乙丑之日也,丑为正日,加未而来为邪时。’ 晋灼 曰:‘以上占推之,南方巳午、西方酉戌、东北丑寅为正。’”
《漢語大詞典》:四辰
(1).犹四时。 晋 陆云 《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寒暑穷化,四辰交错。”参见“ 四时 ”。
(2).指四个时辰。新唐书·吕才传:“ 汉武帝 以乙酉岁七月七日平旦生,当禄空亡,於法无官,虽向驛马,乃隔四辰,法少无官,老而吉。”
《國語辭典》:四时(四時)  拼音:sì shí
1.春、夏、秋、冬四季。《论语。阳货》:「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唐。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2.一天中的朝、夕、昼、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脩令,夜以安身。」
《漢語大詞典》:钟箭(鐘箭)
指时辰、时间。箭,指漏箭。 南朝 梁 陆倕 《为张侍中谢启》:“徒课虚无,空延钟箭。”一本作“ 鐘箭 ”。 南朝 陈 张正见 《上之回》诗:“欲知钟箭远,遥听寳鸡声。”
(1).指古代置于漏壶中用以标记时刻的箭形浮标。 唐 韦承庆 《直中书省》诗:“禁宇庭除阔,闲宵鐘箭移。”
(2).借指时间。 清 黄宗羲 《余恭人传》:“九死之心,空延鐘箭。”
《漢語大詞典》:考辰
考察时辰。 南朝 梁 陆倕 《新漏刻铭》:“以考辰正晷,测表候阴,不谬圭撮,无乖黍累。”
分類:考察时辰
《漢語大詞典》:巳牌
上午九时至十一时。古代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子丑寅卯等十二支表示。官府在衙门前挂牌报时,故称某时为某牌。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且説 吴山 到次日巳牌时分,唤 寿童 跟随出门。”儒林外史第二回:“直到巳牌时候, 周先生 才来。”
《國語辭典》:生死簿  拼音:shēng sǐ bù
阴间记载生者生卒年月日时辰的簿本。宋。洪迈《夷坚甲志。卷四。郑邻再生》:「复命检勾生死簿,称邻寿尚有一纪半。」《西游记》第三回:「是我显神通,直嚷到森罗殿,与那十王争吵,将我们的生死簿看了。」
《国语辞典》:黄道良辰(黄道良辰)  拼音:huáng dào liáng chén
好时辰。《西游记》第一二回:「选到本年九月初三,黄道良辰,开启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
分类:时辰
《漢語大詞典》:妨克(妨尅)
迷信者以为因命相、时辰、方位等凶象而对人造成的灾厄。 前蜀 杜光庭《众修本命醮词》:“星曜息照临之数,行年除妨尅之凶。”《醒世姻缘传》第八回:“谁知自从 海会 到庵,妨尅得大师傅起初是病,后来是死。”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三:“你的讲台为什么砌在西边,那是‘白虎台’,主妨尅学生家长。”
《漢語大詞典》:妨尅
迷信者以为因命相、时辰、方位等凶象而对人造成的灾厄。 前蜀 杜光庭 《众修本命醮词》:“星曜息照临之数,行年除妨尅之凶。”《醒世姻缘传》第八回:“谁知自从 海会 到庵,妨尅得大师傅起初是病,后来是死。”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三:“你的讲台为什么砌在西边,那是‘白虎台’,主妨尅学生家长。”
《國語辭典》:七单(七單)  拼音:qī dān
七,指丧事「作七」之七。七单是请阴阳先生推算列出死者生殁时辰与七七冲煞时辰的单子。《儒林外史》第四回:「次日,将请阴阳徐先生来写了七单,老太太是犯三七,到期该请僧人追荐。」
《國語辭典》:七七  拼音:qī qī
俗以人死每七日设奠一次,至七七四十九日停止,自此不再接受亲友的吊唁。《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朱重搥胸大恸,如亲父一般,殡殓成服,七七做了些好事。」《儒林外史》第四回:「光阴弹指,七七之期已过,范举人出门谢了孝。」也称为「断七」、「尽七」。
《漢語大詞典》:十二时神(十二時神)
亦称“ 十二辰神 ”。 古代相传为掌管时辰的神。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崑崙 山上 无外之山 ,在 崑崙 东南万二千里,五龙天皇皆出此中,为十二时神也。”宋史·舆服志一:“十二神舆,赤质,四门旁刻十二辰神,緋绣轮衣,络带。”
分類:掌管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