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殖民教育  拼音:zhí mín jiào yù
殖民国家在殖民地区所建立的教育设施和教育制度。其目的在同化殖民地区的人民,使之对殖民国家发生浓厚的感情,并接受其文化。
《国语辞典》:职工学校(职工学校)  拼音:zhí gōng xué xiào
利用职工工作以外的时间授以教育的学校。
《国语辞典》:幼儿教育(幼儿教育)  拼音:yòu ér jiào yù
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广义的包括家庭中的亲职教育、生活环境中的生活教育以及幼稚园、托儿所等学校式的教育。狭义的仅指幼稚园、托儿所等学校式的幼儿教育。
《国语辞典》:幼稚教育  拼音:yòu zhì jiào yù
对尚未达学龄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通常以幼稚园所实施的教学活动和学前的家庭教育为主。
《国语辞典》:五育  拼音:wǔ yù
德、智、体、群、美五项教育的合称。如:「政府致力发展五育并重的教育。」
分类:五项教育
《国语辞典》:感化院  拼音:gǎn huà yuàn
一种特殊的教育场所。收容对象以犯罪轻微之未成年人为主;除施以精神教育以感化其人格外,并有学业辅导或职业技术训练等课程,以便其回归社会后得以继续升学或从事正当工作。如:「他因犯了偷窃罪被送进少年感化院接受感化教育。」
《国语辞典》:工作坊  拼音:gōng zuò fāng
为了钻研精进专业技术、教育训练或激发公众讨论的聚会形式与场所。
《国语辞典》:护理师(护理师)  拼音:hù lǐ shī
完成规定的专业护理教育,并通过考试而持有护理师执照的人。在医疗机构中,依照医生的医嘱,进行护理工作。
《国语辞典》:保安处分(保安处分)  拼音:bǎo ān chǔ fèn
国家为预防犯罪,矫治人犯恶性,代替或补充刑罚所行的各项改善、教育、保护、医疗等一切处分,称为「保安处分」。
《国语辞典》:不教而杀(不教而杀)  拼音:bù jiào ér shā
平时不透过教育来防范罪行,遇有犯错立即加以处罚或判死刑。《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也作「不教而诛」。
《国语辞典》:补习教育(补习教育)  拼音:bǔ xí jiào yù
为逾龄失学或已就业的青年所施行的教育,目的在使此等青年获得生活上必要的知能。
《国语辞典》:补助教育(补助教育)  拼音:bǔ zhù jiào yù
为中途废学或已就业的青年所施的教育,目的在使他们获得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以成为才能兼备的公民。
《国语辞典》:补偿教育(补偿教育)  拼音:bǔ cháng jiào yù
利用不同教育方法或方案,以补救幼年未能享有足够文化刺激的贫困儿童,协助其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以提高其学习实效。
《国语辞典》:召集令  拼音:zhào jí lìng
实施动员、临时、教育、勤务、点阅等召集时,对后备军人及国民兵发出的召集命令。
《国语辞典》:音乐节(音乐节)  拼音:yīn yuè jié
1.为特定目的举办的音乐节庆活动。为英语festivals的意译。
2.民国三十二年政府为提倡音乐教育,核定四月五日为音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