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承天
(1).承奉天道。易·坤:“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后汉书·郎顗传:“夫求贤者上以承天,下以为人。”
(2). 唐 代乐舞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一:“舞者二十人。分四部:一景云舞,二庆善舞,三破阵无,四承天舞……承天乐,舞四人,进德冠、紫袍、白袴。”
(3). 唐 代宫城南中门叫 承天门 。旧唐书·睿宗纪:“兵部尚书 郭元振 从上御 承天门 楼,大赦天下。”
《漢語大詞典》:承天命
三国 吴 乐曲名。晋书·乐志下:“是时 吴 亦使 韦昭 制十二曲名,以述功德受命……改《芳树》《承天命》,言其时主圣德践位,道化至盛也。”
分類:乐曲
《国语辞典》:何承天  拼音:hé chéng tiān
人名。(西元370~447)南朝宋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博经史,精历算,善弹筝,通音律。创作国际上最早以数据计算的接近十二平均律的律制。并曾上表改历,定元嘉历,对后世历法影响很大。著有《礼论》三百卷,集三十二卷,今不传。
《分类字锦》:云构承天(云构承天)
贾豋上阳宫赋沓云构而承天擎露盘而洗日
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柱承天
见“ 一柱擎天 ”。
《國語辭典》:一柱擎天  拼音:yī zhù qíng tiān
一根柱子撑天。用以比喻能独力肩负重责大任。《唐大诏令集。卷六四。大臣。铁券。赐陈敬瑄铁券文》:「卿五山镇地,一柱擎天,气压乾坤,量含宇宙。」
分類:山势柱子
《分类字锦》:承天之序
汉书郊祀志成帝初即位丞相衡御史大夫谭奏言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
分类:
《分类字锦》:嘉承天和
汉书礼乐志嘉承天和伊乐厥福
分类:
《漢語大詞典》:丕承
很好地继承。旧谓帝王承天受命,常曰“丕承”。书·君奭:“惟 文王 德丕承无疆之恤。” 汉 扬雄 《法言·问明》:“ 成汤 ,丕承也; 文王 ,渊懿也。或问丕承,曰:‘由小致大,不亦丕乎?革 夏 以天,不亦承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今我小子丕承王业,式建伽蓝,用旌圣迹。” 明 张煌言 《答延平世子经书》:“幸而老世臺丕承前业,壁垒增新。”
《漢語大詞典》:天讨(天討)
上天的惩治。书·皋陶谟:“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后以王师征伐为“天讨”,意谓禀承天意而行。后汉书·光武帝纪赞:“神旌乃顾,递行天讨。” 唐 杨炯 《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 鲁 伯禽 始得征伐, 周穆王 遂行天讨。”《封神演义》第六七回:“今大王行弔民伐罪之师,正代天以彰天讨,救民于水火。” 清 陈梦雷 《题宁海将军白沙受降图》诗:“天讨原无敌,王师自有真。”
《漢語大詞典》:顺成(順成)
(1).谓顺理而成功。左传·宣公十二年:“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 杜预 注:“今 彘子 逆命不顺成,故应否臧之凶。” 杨伯峻 注:“凡行事,顺其道而行以有成则为善。”
(2).顺承天施而成功。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坤则顺成,星轩润饰。” 李善 注:“《韩诗》曰:‘淑女奉顺坤德,成其纪纲。’”按,此比喻皇后顺承帝皇以成功。
(3).谓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礼记·郊特牲:“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 孔颖达 疏:“谓四方之内,年穀不得和顺成熟,则当方八蜡之神,不得与诸方通祭。” 唐 刘禹锡 《为京兆韦尹谢许折籴表》:“伏以圣明在上,风雨应时。顺成之年,穀糴常贱。”金史·孝友传序:“然以 唐 虞 之世,‘黎民阻飢’不免以命 稷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不免以命 契 ,是以知顺成之不可必,犹孝友之不易得也。”
(4).顺序成章。指乐音流畅。礼记·乐记:“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 孔颖达 疏:“君上如宽裕厚重,则乐音顺序而利谐动作,故民皆应之而慈爱也。” 孙希旦 集解:“顺成者,以顺而成。”
(5). 元 朝郊祀乐章名。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元史五·礼乐志三:“亚终献酌献,仍有旧曲,改名《肃寧》。注云:‘旧名《顺成》。’”
(6). 三国 魏 女官名。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序:“ 魏 因 汉 法,母后之号,皆如旧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损…… 文帝 增贵嬪、淑媛、脩容、顺成、良人。”
《國語辭典》:神兵  拼音:shén bīng
1.天兵。《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回顾诸将曰:『此必神兵也!』众军心下大乱,不敢交战,各自奔走。」
2.神奇的兵器。比喻宝剑。唐。白居易〈李都尉古剑〉诗:「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
《國語辭典》:八柱  拼音:bā zhù
神话传说中有八根柱子支撑地底层。《楚辞。屈原。天问》:「八柱何当,东南何亏?」宋。洪兴祖。补注:「《河图》言:『地下有八柱,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淮南》云:『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
《國語辭典》:眢井  拼音:yuān jǐng
废井。《左传。宣公十二年》:「目于眢井而拯之,若为茅绖,哭井则已。」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谐讔》:「昔还社求拯于楚师,喻眢井而称麦曲。」
《漢語大詞典》:眢井翁
后人对 宋 郑思肖 的敬称。 清 钱谦益 《题画四君子图》诗:“怀哉 眢井翁 ,画兰不画地。” 钱曾 注:“ 郑所南 著《心史》,藏之 北禪寺 井中,故目之为 眢井翁 。”
分類:后人敬称
《漢語大詞典》:继天(繼天)
秉承天意。 汉 扬雄 《法言·五百》:“圣人聪明渊懿,继天测灵,冠乎羣伦。” 汉 班固 《东都赋》:“体元立制,继天而作。”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大人长物,继天接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