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隽永(雋永)  拼音:juàn yǒng
甘美而意义深长,耐人寻味。
《國語辭典》:意趣  拼音:yì qù
意思趣味。《南史。卷一八。萧思话传》:「〔惠开〕初为秘书郎,意趣与人多不同,比肩或三年不共语。」《红楼梦》第四八回:「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國語辭典》:重言  拼音:zhòng yán
1.为人所重视的言论。《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2.重视言语。《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正位居体,重言慎法。」
3.重视承诺,信守诺言。如:「你若重言,就不要轻易承诺。」
《漢語大詞典》:深味
(1).嗜好。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家纪:“ 宋云 答曰:‘我皇帝深味大乘,远求经典,道路虽险,未敢言疲。’”
(2).细加体味。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余尝深味其言,服其精当。”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3).深长的意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洎於 梁 初,衣冠子孙,不知琴者,号有所闕……然而此乐愔愔雅致,有深味哉!” 陈毅 《读时下杂文因忆鲁迅为长歌志感》:“又加文辞美,讽刺有深味。”
《漢語大詞典》:诗味(詩味)
诗的意味、趣味。 唐 唐彦谦 《闻应德茂先离棠溪》诗:“苜蓿穷诗味,芭蕉醉墨痕。” 清 马曰琯 《题拙樵上人小照》诗:“诗味禪心两无著,斜阳同看隔江峯。” 毛泽东 《致臧克家等书》:“这些东西,我历来不愿意正式发表,因为是旧体,怕谬种流传,贻误青年;再则诗味不多,没有什么特色。”
分類:意味趣味
《漢語大詞典》:佳语(佳語)
(1).好话。赞颂的话。三国志·魏志·崔琰传:“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
(2).好话。吉祥的话。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徽宗 尝乘轻舟泛 曲江 ,有宫嬪持寳扇乞书者。上揽笔亟作草书一联……俄復取笔涂去‘犯钩陈’三字,曰:此非佳语。”
(3).指妙语,意味隽永的言语。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卷中:“‘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写物态,慰人情也。 谢玄 爱之。‘远猷辰告’, 谢安 以为佳语。”
《國語辭典》:暖意  拼音:nuǎn yì
温暖的感觉。如:「由于他的雪中送炭,给这严冷的冬夜,带来一丝的暖意。」
《國語辭典》:冷语(冷語)  拼音:lěng yǔ
讽刺的话。元。李文蔚《蒋神灵应》第二折:「讴歌小令,鼓腹忻然;巧言相戏,冷语相搀。」元。杨讷《西游记》第一三出:「爷不将闲话儿提,娘不将冷语儿攒,准备画堂春宴酣。」也作「冷话」、「冷句」。
《国语辞典》:犹太(犹太)  拼音:yóu tài
1.居住于亚洲西边的巴勒斯坦地区的游牧民族之一。参见「犹太人」条。
2.国名。西元前九五三年希伯来分裂后,建于巴勒斯坦的南部。后又夺取耶路撒冷,建立为以色列各支派联合王国的首都。西元前五八六年亡于巴比伦。重建国家后,西元七○年为罗马帝国所毁。
3.带种族歧视意味的谑称,指生性吝啬的人。
《漢語大詞典》:冷梦(冷夢)
含有孤寂、凄凉意味的梦。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暇日独处见寄》诗:“冷梦 汉 皋怀鹿隐,静怜烟岛觉鸿离。” 唐 杜荀鹤 《将游湘湖有作》诗:“岳鐘思冷梦, 湘 月少残篇。” 宋 张耒 《书初凉夜至将晓》诗:“体劳径就枕,冷梦分南北。”
《漢語大詞典》:隽味(雋味)
(1).美味。 宋 李彭老 《摸鱼儿·莼》词:“爱滑捲青綃,香裊冰丝细。山人雋味。”
(2).深长的意味。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王韦》:“故其诗婉丽多致,雋味难穷。”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 稼轩 词,於雄莽中别饶雋味。”
《漢語大詞典》:义味(義味)
文章的意味和情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数逢其极,机入其巧,则义味腾跃而生,辞气丛杂而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盖兴者,因物感触,言在於此而意寄於彼,义味乃可识,非若赋比之直言其事也。” 宋 陆游 《跋詹仲信所藏诗稿》:“予平生作诗至多,有初自以为可,他日取视,义味殊短。”
《國語辭典》:尊容  拼音:zūn róng
1.对他人容貌的称呼。《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老先生尊容滞气,应主人眷不宁。」
2.对佛像、神像的敬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㶟水》:「尊容圣像,及床坐轩帐,悉青石也。」
《國語辭典》:馀味(餘味)  拼音:yú wèi
留下来的,耐人体会的兴味。如:「馀味无穷」。
《漢語大詞典》:思味
指文学作品的情趣、意味。 明 李东阳 《〈琼台吟稿〉序》:“﹝ 邱公 ﹞蚤能诗,信口纵笔若不经意,而思味雋永,援据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