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赏罚(賞罰)  拼音:shǎng fá
奖赏有功劳的人与处罚有罪过的人。《庄子。在宥》:「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韩非子。初见秦》:「今秦出号令而行赏罚,有功无功相事也。」
《漢語大詞典》:与夺(與奪)
(1).赐予和剥夺;奖励和惩罚。左传·成公八年:“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二三孰甚焉!”荀子·王制:“贵贱杀生与夺,一也。”后汉书·符融传:“三公所辟召者,輒以询访之,随所臧否,以为与夺。” 唐 韩愈 《孟东野失子》诗:“失子将何尤,吾将上尤天。女实主下人,与夺一何偏。”
(2).决定;裁决。三国志·魏志·明元郭皇后传:“值三主幼弱,宰辅统政,与夺大事,皆先咨启於太后而后施行。”旧唐书·裴漼传:“ 琰之 命书吏数人,连纸进笔,斯须剖断并毕,文翰俱美,且尽与夺之理。”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课吏民射,有过失,射中则释其罪;有辞某事,輒因中否而与夺之。”
(3).取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 唐 白居易 《论考试进士事宜状》:“虽诗赋之间,皆有瑕病,在与夺之际,或可矜量。” 宋 王安石 《议服》:“礼之所与夺,刑之所生杀,皆於此乎权之。”
(4).得失。《魏书·甄琛传》:“臣子所求,便为议上,都不復斟酌与夺,商量是非。”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与夺不汩其神者,至粹者也。” 宋 范仲淹 《答安抚王内翰书》:“尚有议论与夺,或失此机会卒无休兵之期,如更有沮败则用何道?” 明 高启 《北郭秋夜喜徐卿远来兼南游》诗:“与夺得丧未足较,惟有一贫聊復尔。”
(5).褒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立义选言,宜依经以树则;劝戒与夺,必附圣以居宗。”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爱憎出於方寸,与夺由其笔端。”
《國語辭典》:明刑  拼音:míng xíng
1.古代一种刑罚。将犯人去其冠饰,书其罪状于背。《周礼。地官。司救》:「三罚,而士加明刑,耻诸嘉石,役诸司空。」汉。郑玄。注:「加明刑者,去其冠饰,而书其邪恶之状,著之背也。」
2.明确的法令。《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列传。阜陵质王延》:「经有正义,律有明刑。」元。孙仲章《勘头巾》第四折:「王法条条诛滥官,明刑款款去贪残。」
《國語辭典》:惩戒(懲戒)  拼音:chéng jiè
1.拿以前的过失警戒自己。《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
2.责罚以示警戒。如:「公务员违法、失职时,应受惩戒。」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奸慝惩戒,实良史之直笔。」
《國語辭典》:示众(示眾)  拼音:shì zhòng
公开让众人观看,通常含有警诫之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西游记》第九回:「先将李彪钉在木驴上,推去市曹,剐了千刀,枭首示众讫。」
《國語辭典》:押赴  拼音:yā fù
押解送往。《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押赴门首斩首来军前献酒,泄了咱一肚愤气!」
《国语辞典》:薄惩(薄惩)  拼音:bó chéng
轻微的惩罚。如:「略施薄惩」。《醒世姻缘传》第八九回:「蒙老父师如天之度,仅以薄惩:薛氏赶逐免究,如衡枷号示众。」
分类:轻微惩罚
《漢語大詞典》:衮钺(衮鉞)
谓褒贬。古代赐衮衣以示嘉奖,给斧钺以示惩罚,故云。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衮鉞中严於笔削,丝纶下逮於兜离。” 梁启超 《上鄂督张制军书》:“上畏昊天之视听,下思良史之衮鉞,则亡羊补牢,今犹可及。”
《漢語大詞典》:行罚(行罰)
实行惩罚;进行惩罚。吕氏春秋·简选:“行赏及禽兽,行罚不辟天子。”汉书·薛宣传:“ 宣 得郡中吏民罪名,輒召告其县长吏,使自行罚。”晋书·苻坚载记下:“ 坚 大怒,召 慕容暐 责之曰:‘卿父子干纪僭乱,乖逆人神,朕应天行罚,尽兵势而得卿。’”
分類:实行惩罚
《國語辭典》:重罚(重罰)  拼音:zhòng fá
严厉的惩罚。如:「为降低酒驾肇事案件,警政单位严加取缔,科以重罚。」《红楼梦》第七九回:「他在家时,不许人口中带出『金桂』二字来。凡有不留心误道一字者,他便定要苦打重罚才罢。」
《漢語大詞典》:无治(無治)
(1).无为而治。文子·道原:“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厉其精神,偃其知见,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无治而无不治也。”
(2).谓国家不太平。左传·宣公四年:“公伐 莒 取 向 ,非礼也。平国以礼不以乱,伐而不治,乱也。以乱平乱,何治之有?无治何以行礼?”
(3).不加惩罚。史记·三王世家褚少孙论:“天子以骨肉之故,不忍致法於 胥 ,下詔书无治 广陵王 ,独诛首恶 楚王 。”
《國語辭典》:整治  拼音:zhěng zhì
整顿治理。如:「整治河川」。《汉书。卷二六。天文志》:「故候息耗者,入国邑,视封畺田畴之整治,城郭室屋门口之润泽。」
《國語辭典》:整治  拼音:zhěng zhi
1.料理筵席的饮食。《西游记》第三一回:「整治素筵,大开东阁。」《儒林外史》第三一回:「那肴馔都是自己家里整治的,极其清洁。」
2.惩治。如:「像他这种自私自利的人,非得好好的整治他不可。」
《漢語大詞典》:决罚(決罰)
亦作“决罚”。
(1).指杖刑。用棍棒等拷打罪犯的刑罚。亦指施杖刑。隋书·刑法志:“帝於是顾谓领左右都督 田元 曰:‘吾杖重乎?’ 元 曰:‘重!’帝问其状, 元 举手曰:‘陛下杖大如指,楚人三十者,比常杖数百,故多致死。’帝不懌,乃令殿内去杖,欲有决罚,各付所由。”云笈七籤卷八三:“夫吊死问病,至人为杀戮决罚惊魂,大怒大怖,精神飞散。”宋史·刑法志二:“医工诈称被毒, 刘 母弟欺隐 王氏 财物及推吏受赃者,并流海岛;餘决罚有差。” 明 李贽 《答邓明府书》:“轻则决罚,重则发遣已矣。”
(2).用棍棒等拷打来惩罚。 宋 王巩 随手杂录卷一:“此妇不敬舅姑,好决罚女使,此其报也。”
《漢語大詞典》:鬼责(鬼責)
鬼神的斥责、惩罚。庄子·天道:“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新唐书·柳宗元传:“既明惧乎天讨兮,又幽慄乎鬼责。” 宋 张宇 《荆公》诗:“作古非今祸已成,亦知鬼责与天刑。”
《漢語大詞典》:谴罚(譴罰)
谴责惩罚。 晋 傅玄 《鼙舞歌·明君》:“明君御四海,听鉴尽物情。顾望有谴罚,竭忠身必荣。”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 魏徵 上疏,以为:‘陛下欲善之志不及於昔时,闻过必改少亏於曩日。谴罚积多,威怒微厉。’” 清 刘大櫆 《程氏宗祠碑记》:“其不遵约束者,众共谴罚之。”
分類:谴责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