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赏刑(賞刑)
(1).犹赏罚。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不失赏刑之谓也。”后汉书·党锢传·杜密:“使明府赏刑得中,令问休扬。” 宋 魏了翁 《封事奏体八卦往来之用玩上下交济之理以尽下情》:“目前事变虽若粗定,而祸根乱孽,元未翦除,号令赏刑,元未畅达。”
(2).敬词。古代小民称官长施加于自己的刑罚。《三侠五义》第八三回:“ 马朝贤 道:‘犯人实无此事,大人如若赏刑,或夹或打,任凭刑来。’”
《漢語大詞典》:褒责(襃責)
赏罚。《后汉书·蔡邕传》:“墨綬长吏,职典理人,皆当以惠利为绩,日月为劳。襃责之科,所宜分明。”
分類:赏罚
《漢語大詞典》:德虐
谓赏罚。国语·越语下:“德虐之行,因以为常。” 韦昭 注:“德,有所懐柔及爵赏也;虐,有所斩伐及黜夺也。”一说谓救活人与杀死人。 汪远孙 《〈国语〉发正》:“德谓生人,虐谓杀人。”
《國語辭典》:威福  拼音:wēi fú
1.刑赏。语本《书经。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
2.作威作福。《文选。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下无威福之吏,邑无豪侠之杰。」《三国演义》第四回:「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莫比。」
《漢語大詞典》:德义(德義)
(1).道德信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二》:“彼皆戴仰大王德义,愿为大王臣妾。德义已行,南面称伯, 楚 必敛衽而期。” 晋 潘岳 《西征赋》:“诵六艺以饰姦;焚诗书而面墙;心不则於德义,虽异术而同亡。” 宋 曾巩 《送李材叔知柳州》:“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或弃斥德义,蹇视淫游,以嘲弄社会,聊快其意,如 堂祥 。”
(2).谓赏罚得当;亦谓从善去恶。国语·周语中:“故圣人之施舍也议之,其喜怒取与也亦议之,是以不主宽惠,亦不主猛毅,主德义而已。” 韦昭 注:“赏得其人,罸当其罪,是为德义。”国语·晋语七:“ 悼公 与 司马侯 升臺而望,曰:‘乐夫?’对曰:‘临下之乐则乐矣,德义之乐则未也。’公曰:‘何谓德义?’对曰:‘诸侯之为,日在君侧,以其善行,以其恶戒,可谓德义矣。’” 韦昭 注:“善善为德,恶恶为义。”
《漢語大詞典》:予夺(予奪)
(1).赐予和剥夺。周礼·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驭群臣:一曰爵,以驭其贵。二曰禄,以驭其富。三曰予,以驭其幸……六曰夺,以驭其贫。” 郑玄 注:“幸,谓言行偶合於善,则有以赐予之……夺,谓臣有大罪,没入家财者。”管子·七法:“予夺也,险易也,利害也,开闭也,杀生也,谓之决塞。”
(2).引申为赏罚。 明 王凤洲 《纲鉴会纂》卷四四:“ 范华阳 曰:‘今 僖宗 两无予夺,何以儆 全忠 而服 克用 耶!’”
(3).裁决,裁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朝夕聚议,寒暑烦劳,背春涉冬,竟无予夺。”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 蜀王 妃父 杨誉 ,在省竞婢,都官郎中 薛仁方 留身勘问,未及予夺。” 明 丘浚 大学衍义补·谨详谳之议:“使断疑狱者,以此为予夺轻重之权度。”
(4).褒贬。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序》:“一时之闻见,本於无心;千载之予夺,狃於私意。” 清 嵇璜 皇朝通志·凡例:“自诸王及内外大臣之例,得请謚者,高下予夺,各如其分。”
《國語辭典》:三考  拼音:sān kǎo
古代官吏以三次考绩决定升降赏罚的制度,称为「三考」。《书经。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唐。孔颖达。正义:「言帝命群官之后,经三载,乃考其功绩,经三考则九载,黜陟幽明,明者升之,闇者退之。」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两衙多请告,三考欲成资。」
《漢語大詞典》:二柄
(1).指赏罚之权。韩非子·二柄:“二柄者,刑、德也……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北齐 刘昼 新论·兵术:“练人谋者,抱五德之美,握二柄之要。”
(2).文武两种权力。 唐 柳宗元 《为韦京兆祭杜河中文》:“自古谋帅,恒在诸儒……爰及近代,二柄殊途,授鉞之臣,率由武夫。”宋史·职官志二:“ 宋 初,循 唐 、 五代 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
(3).谓进退两途。 唐 杜甫 《早发》诗:“贱子欲适从,疑误此二柄。” 仇兆鳌 注:“进退两无所适,几疑误於此二途矣。”
《漢語大詞典》:福威
犹威福。指赏罚予夺。 南朝 梁简文帝 《围城赋》:“升紫霄之丹地,排玉殿之金扉,陈谋謨之啟沃,宣政刑之福威。”
分類:赏罚
《漢語大詞典》:僭滥(僭濫)
诗·商颂·殷武:“不僭不滥,不敢怠遑。” 毛 传:“赏不僭,刑不滥也。”后因以“僭滥”谓赏罚失当,过而无度。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明检齐以杜僭滥,详直枉以违晦吝。”隋书·经籍志二:“然则刑书之作久矣。盖藏於官府,惧人之知争端,而轻於犯。及其末也,肆情越法,刑罚僭滥。”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台省·御史与边功:“边功,自将帅而外,止当及督抚司道。若归功兵部、兵科,以及阁臣,已为僭滥,犹曰发踪调度之功也。”
《漢語大詞典》:吏房
唐 宋 时中书省、门下省均设吏房。掌官吏任免、升降、赏罚及差官文书等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宋史·职官志一
《漢語大詞典》:克君
谓赏罚得当。《诗·大雅·皇矣》:“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朱熹 集传:“克君,赏庆刑威也。言其赏不僭,故人以为庆;刑不滥,故人以为威也。”
分類:赏罚得当
《漢語大詞典》:褒惩(襃懲)
亦作“褒惩”。 褒责;赏罚。新唐书·吕元膺传:“度支使 潘孟阳 、太府卿 王遂 交相恶,乃除 孟阳 散骑常侍, 遂 邓州 刺史,詔辞无所轻重。 元膺 上其詔,请明枉直,以显褒惩。”
分類:赏罚
《漢語大詞典》:民柄
对臣民的赏罚之权。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既有利权,又执民柄,将何惧焉?” 杜预 注:“赏罸为民柄。”
分類:臣民赏罚
《國語辭典》:陟罚臧否(陟罰臧否)  拼音:zhì fá zāng pǐ
奖励好人,惩罚坏人。《文选。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分類:赏罚褒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