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枝春雨
 
一笑无颜色
 
三千粉黛
 
分钗半夜
 
动地鼙鼓
 
合金钿
 
回头一笑千娇媚
 
天长地久有时尽
 
太液芙蓉未央柳
 
带雨梨花
 
恩泽初承
 
凭肩私语
 
春雨带梨花
 
梧桐疏雨
 
梧桐秋雨
 
梧桐雨
 
梨花一枝春带雨
  
梨花春带雨
 
梨花枝上雨
  
歌长恨
 
洪都方士
 
海上仙山缥缈
  
玉容寂寞
 
百媚生
 
盟钗一股
 
睡髻偏
 
笳鼓动,渔阳弄
 
粉泪梨花
 
绵绵此恨无尽期
 
股钗还一半
 
花带雨
 
回廊私语
 
金钗信
  
钿盒偷传
 
云栈萦纡
 
惊破霓裳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杨玉环(杨贵妃)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五〈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青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云鬓花冠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芙蓉帐里暖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閒暇【承欢侍寝无閒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汉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尽日君王听不足】。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六军不发知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回首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栈纡登剑阁【云栈栈回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目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水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马嵬坡下尘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西宫南内多秋草】,宫叶满阶红不扫【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秋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旧枕故衾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临邛方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为感君王展转恩】,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慌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楼殿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中有一人字玉真】【中有一人名玉妃】,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金阙两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九华帐下梦魂惊】。揽衣推枕起裴回,珠箔银屏逦迤开【珠箔银钩逦迤开】【珠箔银钩迤逦开】【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含情凝涕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回头下问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空持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此恨绵绵无尽期】。
《國語辭典》:恩泽(恩澤)  拼音:ēn zé
1.君上施予臣民的恩惠。《诗经。小雅。六月。序》:「蓼萧废,则恩泽乖矣。」《老残游记》第一一回:「常云:『恩泽下于民』。这泽字不明明是个好字眼吗?」也作「恩润」。
2.比喻像雨露滋润草木一般的恩情。如:「父母养育我们的恩泽,永生难忘。」
《漢語大詞典》:恩荫(恩蔭,恩廕)
(1).庇佑。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非日非月,苍生仰其照临;如云如雨,天下蒙其恩荫。”
(2).谓遇朝廷庆典,官员子孙承恩入国子监读书并入仕。此制始于 宋 初,是 汉 唐 门荫法的扩充。 清 制,文职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职二品以上,得送一子进监,期满录用。文献通考·选举七:“ 仁宗 庆历 中大减恩廕制入仕之路。”明史·杨涟传:“ 涟 遂抗疏劾 忠贤 ,列其二十四大罪……滥袭恩廕,褻越朝常,大罪十三。”清史稿·选举志五:“恩廕:凡 满 汉 子弟奉敕送监读书,恩詔分别内外文武品级,廕入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曾逢 天启 乾恩荫,又见 弘光 嗣 厂公 。”
《漢語大詞典》:恩泽侯(恩澤侯)
指出于皇帝私恩而获封为侯爵者,如帝舅后父等。 唐 刘禹锡 《经伏波神祠》诗:“自负霸王略,安知恩泽侯。”
《分类字锦》:宣畅恩泽(宣畅恩泽)
诗四方于宣郑笺四方恩泽不至则往宣畅之
《國語辭典》:春风(春風)  拼音:chūn fēng
1.春日和煦的风。《淮南子。原道》:「是故春风至则甘雨降,生育万物。」晋。陆机〈演连珠〉五○首之二○:「春风朝煦,萧艾蒙其温。」
2.比喻恩惠德泽。《宋书。卷二○。乐志二》:「威厉秋霜,惠过春风。」三国魏。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
3.春风吹拂,化育万物。比喻教育深恩。如:「春风化雨」。
4.形容喜悦快乐的神情。如:「满面春风」。
5.男女交欢的情事。如:「春风一度」。
《國語辭典》:春风化雨(春風化雨)  拼音:chūn fēng huà yǔ
适合草木生长的和风及雨水。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汉。刘向《说苑。卷五。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后用以比喻师长和蔼亲切的教育。《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骥儿承老夫子的春风化雨,遂令小子成名。」也作「化雨春风」。
《國語辭典》:春风面(春風面)  拼音:chūn fēng miàn
美丽姣好的容貌。唐。杜甫 咏怀古迹诗五首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三出:「袖掩春风面,黄昏出汉朝。」
分類:美丽容貌
《國語辭典》:春风一度(春風一度)  拼音:chūn fēng yī dù
1.享受和谐安逸的情趣。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到今日身无所如,想天公也有安排我处,可不道吕望严陵自千古,这便算的我春风一度。」
2.男女交欢的情事。《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沈洪平日原与小叚名有情,那时扯在铺上,草草合欢,也当春风一度。」《聊斋志异。卷五。荷花三娘子》:「春风一度,即别东西,何劳审究,岂将留名字作贞坊耶?」
《國語辭典》:雨露  拼音:yǔ lù
1.雨水和露水。《礼记。祭义》:「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管子。七臣七主》:「夫凶岁雷旱,非无雨露也。」
2.比喻恩泽。唐。高适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诗:「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宋。谢枋得〈上丞相刘忠斋书〉:「其与太平草木,同沾圣朝之雨露。」
《國語辭典》:阳春(陽春)  拼音:yáng chūn
1.温暖的春天。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西游记》第三七回:「又遇著阳春天气,红杏夭桃,开花绽蕊,家家士女,处处王孙,俱去游春赏玩。」
2.形容无添加物或配件。如:「阳春面」、「阳春车」。
3.称颂惠爱百姓的政治。参见「有脚阳春」条。
4.俗称阴历十月为小阳春。
5.乐曲名。参见「阳春白雪」条。
《國語辭典》:阳春白雪(陽春白雪)  拼音:yáng chūn bái xuě
1.乐曲名:(1)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阳春〉和〈白雪〉是两首乐曲。(2)〈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琵琶大曲的代表作,其特点是综合文曲、武曲的表现手法和演奏风格。最早见于浦东派鞠士林传抄的琵琶谱,名为《六板》,其后发展成不同版本,后人称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新谱》、沈浩初《养正轩琵琶谱》整理的10段与12段乐谱为《大阳春》;汪煜庭所传的7段乐谱为《小阳春》。目前社会上比较流行的〈阳春白雪〉是7段的《小阳春》。乐曲以活泼、新颖的旋律和稍快而有力的节奏,描绘大地回春、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2.书名:(1)宋赵闻礼撰,八卷,外集一卷。共搜录宋代不传之作品,约二百馀家。(2)元杨朝英编撰。全名为《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前后集各分五卷,词曲兼收,尤多元人散曲中的小令、套数。
3.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东周战国。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國語辭典》:光景  拼音:guāng jǐng
1.光辉、光亮。《晋书。卷一○一。刘元海载记》:「左手把一物,大如半鸡子,光景非常。」南朝梁。萧子范 春望古意诗:「光景斜汉宫,横梁照采虹。春情寄柳色,鸟语出梅中。」
2.比喻恩泽。《韩诗外传》卷三:「孔子贤乎,英杰而圣德备,弟子被光景而德彰。」
3.光彩的仪容。敬称他人的容貌。《宋书。卷二七。符瑞志上》:「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
4.日月。《楚辞。屈原。九章。悲回风》:「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
5.比喻时光、岁月。唐。李白 相逢行:「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6.情形、境况。《红楼梦》第九一回:「宝蟾回来,将薛蝌的光景一一的说了。」
7.风光、景色。《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传。西南夷传》:「青蛉县禺同山有碧鸡金马,光景时时出见。」
8.趣味、意思。《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九:「不必逐日逐夜,件件细述,但只拣有些光景的,才把来做话头。」
9.女孩。《醒世恒言。卷一四。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女孩儿道:『借问则个,范二郎在那里么?』酒博思量道:『你看二郎,直引得光景上门。』」
10.希望、苗头。《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大卿见说请到里面吃茶,料有几分光景,好不欢喜。」
11.模样、样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一○:「莫妈也见双荷年长,光景妖娆,也有些不要他在身边了。」
《國語辭典》:光景  拼音:guāng jǐng
1.左右、上下。约计之词。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自离了师父,可早五日光景也。」《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人姓华名忠,年纪五十岁光景。」
2.大概,因情形而推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他光景知道我同藩台还说得话来,所以特地来拜会我。」
《漢語大詞典》:清阴(清陰)
(1).清凉的树阴。 晋 陶潜 《归鸟诗》:“顾儔相鸣,景庇清阴。” 唐 薛能 《杨柳枝》词:“游人莫道栽无益,桃李清阴却不如。” 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你恋着那清阴半亩香千阵。”
(2).喻恩泽。 宋 苏轼 《补唐文宗柳公权联句》:“愿言均此施,清阴分四方。”
(3).谓天气阴凉。 宋 梅尧臣 《希深惠书言与师鲁永叔子聪几道游嵩因诵而韵之》:“是时天清阴,力气勇奔骤。”
《漢語大詞典》:春阳(春陽)
(1).阳春。 汉 焦赣 《易林·井之巽》:“春阳生草,夏长条枝。”旧题 汉 枚乘 《杂诗》之七:“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
(2).春天的阳光。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喜如春阳,怒如秋霜。” 晋 陆云 《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閒非秋厉,惠淑春阳。”旧唐书·文苑传上·张蕴古:“安彼反侧,如春阳秋露。” 越剧 《庵堂认母》:“听娘言语我心悲伤,到此刻才知母爱温暖如春阳。”
(3).喻帝王的恩泽。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坐驰雷电破姦伏,力送春阳煦鰥寡。”
《國語辭典》:恩光  拼音:ēn guāng
荣宠。《文选。江淹。杂体诗。鲍参军》:「豪士枉尺璧,宵人重恩光。」
分類:恩泽
《國語辭典》:惠泽(惠澤)  拼音:huì zé
恩泽。《汉书。卷七七。郑崇传》:「朕幼而孤,皇太子后躬自养育,免于襁褓,教道以礼,至于成人,惠泽茂焉。」三国魏。曹植〈七启〉:「惠泽播于黎苗,威灵震乎无外。」
分類:恩泽
《國語辭典》:润泽(潤澤)  拼音:rùn zé
1.沾溉、使滋润。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一○。山泽。泽》:「泽者,言其润泽万物,以阜民用也。」
2.湿润不乾枯。《文子。道原》:「禽兽硕大,毫毛润泽。」《齐民要术。卷四。栽树》:「时时溉灌,常令润泽。」
3.形容温润光泽。《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润泽滩阙遇友》:「照常织下的袖拿上市去,人看时光彩润泽,都增价竞买。」
《漢語大詞典》:草露
(1).草上的露水。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下船登高防,草露霑我衣。” 唐 宋之问 《王子乔》诗:“空望山头草,草露溼人衣。” 唐 杜甫 《日暮》诗:“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2).比喻恩泽。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信凯讌之在藻,知和乐之食苹。桑榆之阴不居,草露之滋方渥。” 吕延济 注:“草露之滋方渥,喻君恩已被霑矣。”
《國語辭典》:丹雘  拼音:dān huò
油漆所用的颜料。《书经。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朴斲,惟其涂丹雘。」《文选。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诗》:「虽惭丹雘施,未谓玄素睽。」
《國語辭典》:梨花带雨(梨花帶雨)  拼音:lí huā dài yǔ
形容美女的泪容,有如春天沾著雨的梨花。如:「看她哭得梨花带雨的模样,更惹人怜爱。」《封神演义》第四回:「纣王定睛观看,见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
《漢語大詞典》:梨花雨
(1).梨花开放时节的雨水。 宋 孙光宪 《虞美人》词:“红窗寂寂无人语,暗淡梨花雨。” 元 虞集 《答钱翼之》诗:“闭门三月梨花雨,徧写千林柿叶霜。”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棉村丽句:“﹝ 棉村 ﹞《醒》云:‘重门夜静梨花雨,孤馆春寒柳絮风。’”
(2).形容女子泣下如雨的姿容。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泪洒梨花雨。” 宋 赵令畤 《商调蝶恋花》鼓词:“弹到离愁凄咽处,絃肠俱断梨花雨。”参见“ 梨花带雨 ”。
《國語辭典》:梨花带雨(梨花帶雨)  拼音:lí huā dài yǔ
形容美女的泪容,有如春天沾著雨的梨花。如:「看她哭得梨花带雨的模样,更惹人怜爱。」《封神演义》第四回:「纣王定睛观看,见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
《漢語大詞典》:渔阳鼙鼓(漁陽鼙鼓)
亦作“ 渔阳鞞鼓 ”。 指公元755年 安禄山 于 渔阳 举兵叛 唐 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语本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 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宋 辛弃疾 《杏花村》词:“ 渔阳 鼙鼓边风急,人在 沈香亭 北。” 明徐复祚《红梨记·忆友》:“山河百二,一朝顿非。轮轂三千,难道寸筹莫出。好一似 渔阳 鼙鼓,霓裳酿胚。” 吴恭亨 《诸将》诗之二:“记谈 好望 风涛险,正及 渔阳 鼙鼓喧。”
《漢語大詞典》:钿合金钗(鈿合金釵)
(1).钿盒和金钗。相传为 唐玄宗 与 杨贵妃 定情之信物。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将去。” 宋 柳永 《二郎神》词:“鈿合金釵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2).泛指情人间之信物。 宋 王寀 《蝶恋花》词:“红粉阑干,有箇人相似。鈿合金釵谁与寄。”参见“ 金釵鈿合 ”。
《漢語大詞典》:金钗钿合(金釵鈿合)
金钗和钿合。传说中 唐玄宗 与 杨贵妃 定情的信物。 唐 陈鸿 《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
《漢語大詞典》:鸿都客(鴻都客)
神仙中人。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临邛 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鸿都客引会 广寒宫 ,织女星盟証 长生殿 。” 徐朔方 校注:“鸿都客,神仙中人……鸿都,仙府。”
分類: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