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98,分320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布德
乾德
勋德
德辉
德寿
火德
妇德
德人
七德
龙德
孝德
贤德
德教
阳德
三德
《国语辞典》:布德  拼音:bù dé
广施恩德。《国语。鲁语上》:「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文选。班固。东都赋》:「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漢語大詞典》:乾德
(1).天德;上天的恩泽。晋书·四夷传序:“夫恢恢乾德,万类之所资始;荡荡坤仪,九区之所钧载。”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亚献终献》:“神行令,瑞飞空。迎乾德,祈岁功。”
(2).帝王之德。 汉 焦赣 《易林·升之艮》:“ 西戎 獯鬻 ,病於我国,扶 陕 之 岐 ,以保乾德。”《三国志·吴志·薛莹传》:“乾德博好,文雅是贵。”
(3).刚徤之德。 三国 魏 曹植 《鹖赋》:“体贞刚之烈性,亮乾德之所辅。”
《漢語大詞典》:勋德(勳德)
亦作“勛德”。
(1).功勋与德行。晋书·刘弘传:“以勋德兼茂,封 宣城公 。”新唐书·裴度传:“ 帝 以 度 勋德,故待以殊礼。” 明徐复祚《投梭记·却说》:“ 晋 室元老旧臣若早归降,我自念其勛德,布列要位。”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 温公 论碑誌,谓古人有大勋德,勒铭鐘鼎,藏之宗庙,其葬则有丰碑以下棺耳。”
(2).指有功勋德行的人。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 子攸 不顾宗社,讎忌勋德,招聚轻侠。”
《漢語大詞典》:德辉(德輝,德煇)
仁德的光辉。礼记·乐记:“故德煇动於内,而民莫不承听。”汉书·贾谊传:“凤皇翔於千仞兮,览德煇而下之。” 宋 苏轼 《南禅长老和诗不已故作〈六虫篇〉答之》诗:“凤凰览德辉,远引不待遣。”
分類:仁德光辉
《漢語大詞典》:德寿(德壽)
(1).见“ 德寿宫 ”。
(2). 宋高宗 赵构 的代称。 宋 岳珂 桯史·寿星通犀带:“ 德寿 在北内,颇属意玩好。”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 德寿 默然良久,乃曰:‘朕老矣,人不听我言。’”参见“ 德寿宫 ”。
分類:宋高宗
《漢語大詞典》:德寿宫(德壽宫)
宋 宫名。原为 绍兴 十五年 宋高宗 钦赐给 秦桧 的大宅,并有 高宗 亲笔题额“一德格天之阁”,后改名为“德寿宫”。 绍兴 三十一年 高宗 退位后常居于此。故址在今 浙江 杭州 望仙桥 东。 宋 张仲文 《白獭髓》:“ 秦檜 师垣 故第,即今之 德寿宫 ,西有 望仙桥 ,东有 升仙桥 。”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 高宗 在 德寿宫 ,每进膳,必置匙筯两副,食前多品,择取欲食者,以别筯取置一器中,食之必尽,饭则以别匙减而后食。 吴后 尝问其故,对曰:‘不欲以残食与宫人食也。’”亦省称“ 德寿 ”。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 高宗 既居 德寿 ,时到 灵隐 冷泉亭 閒坐。” 清 张日熙 《南宋西湖小乐府·精忠柏》:“ 德寿 盘松委秋草,千载墓门日杲杲。”
《國語辭典》:火德  拼音:huǒ dé
1.古代以五行附会王朝的运祚,以火而王者称为「火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四。用事切当》:「一丁扶火德,三合巩皇基。」
2.火的功能。唐。刘禹锡〈武陵观火〉诗:「火德资生人,庸可一日无?」
《國語辭典》:妇德(婦德)  拼音:fù dé
妇人应具有的美德。《礼记。昏义》:「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醒世姻缘传》第六四回:「夫妇宜家,允著刚柔之匹。惟兹妇德无愆,方见夫纲莫斁。」
《漢語大詞典》:德人
(1).有德的人。指德操高尚者。庄子·天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 汉 贾谊 《鵩鸟赋》:“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 宋 秦观 《俞紫芝字序》:“天下皆知有物所以失己也,不知有己所以失己也。,而德人知之。” 清 梅曾亮 《〈阮小咸诗集〉序》:“君之子 肇星 以诗稿属序。余读之,清婉恬适,如君其人,不以不得志於有司也,而有怨词,有矜气,真德人之音也。”
(2). 明 代初期对高级官员母、妻的封号。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 洪武 八年, 宋濂 官礼部侍郎,封 濂 母 陈氏 、妻 贾氏 为德人。见誥命。后无‘德人’之称。”
《漢語大詞典》:七德
(1).指武功的七种德行。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梁书·武帝纪》:“大司马攸纵自天,体兹齐圣,文洽九功,武苞七德。” 唐 柳宗元 《柳州贺破东平表》:“五兵永戢,七德无亏。” 明 杨慎 《凤赋》:“览七德,律五音,通天祉,应地灵。”
(2).指文治的七种德行。国语·周语中:“尊贵、明贤、庸勋、长老、爱亲、礼新、亲旧……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 韦昭 注:“七德,谓尊贵至亲旧也。”
(3).指诗歌的七种特性。 唐 皎然 诗式·诗有七德:“一识理,二高古,三典丽,四风流,五精神,六质干,七体裁。”
(4). 隋 唐 时舞名。又乐曲名。隋书·音乐志上:“帝御茶果,太常丞跪请进舞《七德》,继之《九序》。”旧唐书·音乐志一:“癸巳,奏《七德》《九功》之舞,观者见其抑扬蹈厉,莫不扼腕踊跃,凛然震竦。”旧唐书·音乐志一:“立部伎内《破阵乐》五十二遍,修入雅乐,祇有两遍,名曰《七德》。”参见“ 七德舞 ”。
《漢語大詞典》:七德舞
唐 舞名。 唐 初有《秦王破阵乐曲》,至 贞观 七年 太宗 制《破阵乐舞图》,后令 魏徵 、 虞世南 等改制歌词,更名《七德》之舞。“七德”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七件事。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诗:“七德舞,七德歌,传自 武德 至 元和 。”旧唐书·音乐志一:“ 贞观 元年,宴群臣,始奏《秦王破阵》之曲……其后令 魏徵 、 虞世南 、 褚亮 、 李百药 改制歌辞,更名《七德》之舞,增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焉。”
《漢語大詞典》:龙德(龍德)
圣人之德;天子之德。易·乾:“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 南朝 梁 沈约 《梁明堂登歌·歌青帝》:“帝居在震,龙德司春。” 唐 吴筠 《高士咏·楚狂接舆夫妻》:“凤歌诫 文宣 ,龙德遂隐密。” 金 麻革 《上云内帅贾君》诗:“日月依龙德,风云挟豹韜。”
分類:圣人帝王
《漢語大詞典》:孝德
尊祖爱亲的品德。《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郑玄 注:“孝德,尊祖爱亲,守其所以生者也。” 唐 欧阳詹 《出门赋》:“一仁声之永大,一孝德之兹久。”旧唐书·崔群传:“羣臣议上尊号, 皇甫鎛 欲加‘孝德’两字。 羣 曰:‘有睿圣则孝德在其中矣。’”
《國語辭典》:贤德(賢德)  拼音:xián dé
良善的品行。《易经。渐卦。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舜王治世,举八元、八恺,共十六个才子,是有贤德名望的人。」
《漢語大詞典》:德教
(1).道德教化。孟子·离娄上:“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有德教师人之能。” 唐 元稹 《授入朝契丹首领达于只枕等果毅别将制》:“朕闻德教加於四海,则远人斯届。”
(2).指德育。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三章:“若其公理乎,则德教、智教、体教之外,以实用教为最重。”
《國語辭典》:阳德(陽德)  拼音:yáng dé
1.阳气、生长万物之气。《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新唐书。卷三四。五行志一》:「阳德衰则阴气胜,故常雨。」
2.月中德神。清。允禄等撰《钦定协纪辨方书。卷六。义例四。阳德》:「阳德者,月中德神也。所值之日,宜交易、开市、结亲姻。」
《國語辭典》:三德  拼音:sān dé
1.三种品德。《书经。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2.具有至德、敏德、孝德的三长老。《大戴礼记。曾子本孝》:「任善不敢臣三德。」汉。戴德。注:「三德,三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