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强 → 彊强”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强行(強行) 拼音:qiǎng xíng
勉强进行、行事。《大宋宣和遗事。贞集》:「须是忍耐强行,勿思佗事。」《三国演义》第二九回:「策乃扶病强行,以宽母心。」
《国语辞典》:强行法(强行法) 拼音:qiǎng xíng fǎ
相对于任意法,指法律规定不问当事人之意思如何,均必须适用。例如《刑法》多数规定即属强行法。
《國語辭典》:强行军(強行軍) 拼音:qiáng xíng jūn
部队因战略上的需要或执行紧急任务时,所进行的快速行军方式。
《漢語大詞典》:硬行
强行;强制。《太平天囯歌谣传说集·王忠报仇》:“还有一桩,这个小王一见到漂亮的妇女,不管是谁,就硬行霸占。”
《國語辭典》:留滞(留滯) 拼音:liú zhì
停滞不前。《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西游记》第一二回:「玄奘大喜,即便谢了恩,领了物事,更无留滞之意。」也作「滞留」。
《漢語大詞典》:强起
亦作“彊起”。
(1).勉强起床。 汉
枚乘 :“高歌陈唱,万岁无斁,此真太子之所喜也,能强起而游乎。”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赵昌时》:“俄而天明, 赵生 渐醒,乃彊起。” 宋
王安石 《强起》诗:“推枕欲强起,问知星正明。”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继孟 疾正剧,强起卧于舆,歷八日夜而至 临安 。”
(2).强行起用。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秦王 闻之,怒,彊起 武安君 , 武安君 遂称病篤。”
《晋书·隐逸传·郭翻》:“安西将军 庾翼 ,以帝舅之重,躬往造 翻 ,欲强起之。” 宋
王禹偁 :“詔书三下,强起公为尚衣使, 澄心堂 祗候。”
《國語辭典》:并吞 拼音:bìng tūn
侵占别国领土或他人的财物、土地。《文选。郭璞。江赋》:「总括汉泗,兼包淮湘,并吞沅澧,汲引沮漳。」《文选。扬雄。剧秦美新》:「至政破纵擅衡,并吞六国,遂称乎始皇。」也作「并吞」。
《國語辭典》:并吞(併吞) 拼音:bìng tūn
侵占他人财物土地或他国的领土。《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自取唐州破湖南后,志气愈骄,有并吞天下之心。」《三国演义》第一一一回:「昔日武祖纵横四海,文帝、明帝有包括宇宙之志,并吞八荒之心。」也作「并吞」。
《漢語大詞典》:抑配
强行摊派。 唐
陆贽 :“已后官司应有市糴者,各须先付价直,不得赊取抑配。” 宋
苏辙 :“兼访闻河上人夫,亦自难得,名为和雇,实多抑配。”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补传五》:“若 王介甫 散青苗钱,当其始散,或踊跃而愿得之,迨其既散,或亦因之而获利,未尝一出於抑配。” 范文澜 蔡美彪 等
《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官府还向商行抑配科差,或借口军需,向商人借钱。”
《國語辭典》:夺取(奪取) 拼音:duó qǔ
强取。《汉书。卷九八。元后传》:「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馀。」《红楼梦》第四回:「这拐子便又悄悄的卖与薛家,被我们知道路,去找拿卖主,夺取这丫头。」
《國語辭典》:干涉 拼音:gān shè
1.干预。如:「不要干涉他人的私事。」
2.牵连。《水浒传》第二二回:「他与老汉水米无交,并无干涉。」《红楼梦》第六六回:「来自情天,去由情地,前生误被情感,今既耻情而觉,与君两无干涉。」
3.一国专断的以自己的意思强行加于他国,而要求他国从事或不从事某种行为。
4.两列(含)以上的波在相会时叠加,而形成新波形的现象,称为「干涉」。
《國語辭典》:分割 拼音:fēn gē
将整体予以分开。如:「连体婴分割手术」。
《漢語大詞典》:横过(横過)
强行通过。
《魏书·傅永传》:“突陈横过,贼射 永 洞其左股, 永 拔箭復入,遂大破之。”
《漢語大詞典》:签军(簽軍)
(1). 金 元 间凡遇战事,签发所有 汉 人丁壮当兵,谓之签军。 宋
汪藻 :“比 金 人入寇,多驱两 河 人民,列之行阵,号签军。”
《金史·兵志》:“故 混源刘祁 谓 金 之兵制最弊,每有征伐及边衅,輒下令签军,使远近骚动,民家丁男,若皆强壮,或尽取无遗。”
《元史·世祖纪五》:“ 阿朮 、 阿里海牙 因言:‘我师东征,必分为三,旧军不足,非益兵十万不可。’詔中书省签军十万人。”
(2).指被强行抽调的丁壮组成的军队。 宋
李纲 《奏陈防秋利害札子》:“其侵犯 淮 淝 及 光山 、 六安 等处,止是 李成 、 孔彦舟 叛将签军。”
《國語辭典》:暴敛(暴斂) 拼音:bào liàn
强行敛取财物。《新唐书。卷一三○。列传。杨玚》:「玚始为麟游令,时窦怀贞大营金仙、玉真二观,檄取畿内尝负逆人赀者,暴敛之以佐费,玚拒不应。」《宋史。卷三三九。列传。苏辙》:「故事作之日,无暴敛伤财之患,事定之后,徐补其阙,两无所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