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兵甲
(1).兵器和铠甲。泛指武器、军备。国语·吴语:“唯是车马、兵甲、卒伍既具,无以行之。”孟子·离娄上:“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 明 方孝孺 《艤航轩记》:“斧鉞兵甲恃之以为威。”
(2).指士兵,军队。左传·哀公十五年:“ 公孙宿 以其兵甲入于 嬴 。”《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大兴西苑,两至 辽东 ……兵甲常役百万,士民穷乎山谷。”
(3).战事;战争。战国策·秦策一:“明言章理,兵甲愈起。”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蠡 ( 范蠡 )对曰:‘兵甲之事, 种 不如 蠡 。’” 明 高启 《萧山尹明府吴越两山亭》诗:“邇来此地有兵甲,风景颇似当年愁。”
《漢語大詞典》:壁垒(壁壘)
(1).军营的围墙。作为进攻或退守的工事。六韬·王翼:“修沟壍,治壁垒,以备守御。”史记·黥布列传:“深沟壁垒,分卒守徼乘塞。”新唐书·叛臣传上·李怀光:“明日, 李晟 会 陈涛斜 ,壁垒未具,贼大至。” 李光 《河山四律》:“将帅凋零鼙鼓动,四郊壁垒九边烽。”
(2).借指战事。 明 卓尔堪 《招宝山》诗:“几年无壁垒,估客渐停橈。”
(3).阵容;阵营。明史·王竑传:“ 竑 至,简士马,缮阨塞,劾将帅不职者,壁垒一新。” 徐特立 《抗战五个年头中的教育》:“我们在思想方面树立了坚强的壁垒,首先纠正一切不利于团结抗战的思想,即反统一战线和反劳动人民的思想。”
(4).比喻事物间的对立和界限。 姚华 《论文后编·源流第一》:“讫乎 汉 世,作者弥盛,文笔界画,壁垒相望。” 朱光潜 《艺文杂谈·文学的趣味》:“‘桐城派’古文和‘阳湖派’古文,彼此中间都树有很森严的壁垒。”
《漢語大詞典》:边烽(邊烽)
亦作“邉烽”。
(1).边疆报警的烽火。 唐 沈佺期 《塞北》诗之一:“海气如秋雨,边烽似夏云。” 明 梵琦 《居庸关》诗:“渠答自今收战马,兜铃无復置边烽。”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其有边烽传警, 潢池 弄兵,敌国外患之来,羣盗满山之变。”
(2).指代边境上的战事。 南朝 梁 徐悱 《白马篇》:“闻有边烽急,飞候至 长安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戎昱:“ 宪宗 时,边烽累急,大臣议和亲。” 明 冯梦龙 《女丈夫·红拂投主》:“金戈纷逐,铁马争驰,眼观邉烽四起,指日 西京 累卵危。” 清 顾炎武 《二月十日有事于欑宫》诗:“贼马与边烽,相将溃 中夏 。”
(3).借指边疆。隋书·房陵王勇传:“虽北夷猖獗,尝犯边烽,今城镇峻峙,所在严固,何待迁配,以致劳扰。”参见“ 边疆 ”。
《漢語大詞典》:边疆(邊疆)
亦作“ 边壃 ”。亦作“邉疆”。
(1).靠近国界的领土。左传·昭公十四年:“好於边疆,息民五年,而后用师,礼也。”《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从 孝文皇帝 亡来,免得塞庭无事, 汉 家将作,你的的专知抄畧边壃,今日捉降,若生是?” 唐 杜甫 《夏夜叹》:“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明 何景明 《漠将篇》:“飞符插羽募精强,连营列阵扫邉疆。” 丁玲 《杜晚香》:“保卫边疆,建设边疆。”
(2).边际。 宋 司马光 《和范景仁西圻野老》:“蚕收百箔桑蔽野,麻麦极望无边疆。”
《漢語大詞典》:刀兵
(1).泛指兵器。史记·刺客列传:“ 襄子 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 豫让 ,内持刀兵,曰:‘为 智伯 报仇。’”后汉书·列女传·庞淯母:“ 娥 阴怀感愤,乃潜备刀兵,常帷车以候讎家。”
(2).指战事。 唐 杨巨源 《失题》诗:“山河空道路,蕃 汉 共刀兵。”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可将十五城与我为寿,免两国之刀兵。” 清 杜浚 《悲哉行赠余子生生》:“悲哉 余生 ,遭世之乱,不在于刀兵水火,而在于斯人之喜怒哀乐皆失其正而倒用其情。” 丁玲 《母亲》四:“刀兵也许有的。五姑妈,说不定那些话应验了,不是说要赶走 满清 么,要打也总往京里去。”
《漢語大詞典》:师旅(師旅)
(1).师、旅为古代军队编制。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师我旅。” 郑玄 笺:“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后因用以指军队。《诗·大雅·常武》:“左右陈行,戒我师旅。”史记·货殖列传:“然迫近北夷,师旅亟往,中国委输,时有奇羡。”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国家有事东郊,徵 涇原 师旅,衔命赴难。” 柳亚子 《吊刘烈士炳生》诗:“何时北伐陈师旅,拨尽阴霾见太阳。”
(2).指战事。汉书·昭帝纪赞:“承 孝武 奢侈餘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魏书·安丰王延明传:“频经师旅,人物凋弊。” 唐 陆贽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天衢尚梗,师旅方殷。” 清 刘大櫆 《朱子颖诗序》:“其出入师旅,屡经锋鏑之危,非 子颖 之能行乎患难也。”
(3).指众属吏。左传·襄公十年:“官之师旅,不胜其富。”
《漢語大詞典》:兵事
战事;战争。《穀梁传·庄公八年》:“兵事以严终。”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乃拜 范雎 为客卿,谋兵事。”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万民苦於兵事,逃亡必众。” 宋 陈亮 《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公区处不遗餘力,民得不以兵事恐动。”《老残游记》第二十回:“明年东北恐有兵事,我送家眷回 扬州 去。” 徐特立 《致张敬尧的公开信》:“然所谓匪者,实兵事制造成之,非吾 湘 固有之物也。”
《漢語大詞典》:戎事
(1).军事;战事。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 汉 桓宽 盐铁论·击之:“先帝之时,郡国颇烦於戎事,然亦宽三陲之役。”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待戎事稍平,即依常式。” 清 唐甄 潜书·卿牧:“数军实,核籍伍,教行陈,严约束,乃戎事之常。”
(2).指军容。 明 邵璨 《香囊记·点将》:“休夸军令严明,且説他戎事整齐。”
《漢語大詞典》:战火(戰火)
战事;战争。 巴金 《家》二二:“战火虽然平息,可是市面还很混乱,人心还是不安定。” 杨朔 《迎志愿军归国》:“你们跟 朝鲜 人民一起,扑灭了敌人点的战火。”
《漢語大詞典》:鞞鼓
(1).古代用于祀神之鼓,属六鼓中雷鼓一类。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命乐师脩鞀鞞鼓。” 孔颖达 疏:“鞞鼓者,则周礼鼓人职掌六鼓,雷鼓鼓神祀之属是也。”
(2).古代军中所用之乐鼓。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鞞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 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明 赵南星 《宋文帝》:“乃自将渡河, 元謨 闻鞞鼓之声而遁, 魏 人追击败之。”
(3).借指战事。 唐 独孤及 《唐杨公遗爱碑颂》:“刚毅公廉,仁明爱人,起鞞鼓间,为 唐 循吏。”
《漢語大詞典》:事役
(1).劳役。 汉 徐干 中论·民数:“事役既均,故民尽其心而人尽其力。”晋书·唐彬传:“﹝ 邓艾 ﹞又好施事役,数劳众力。”
(2).政务;公务。魏书·阳固传:“既无事役,遂闔门自守,著《演賾赋》,以明幽微通塞之事。”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京师輦轂之下,风物繁富,而士大夫牵於事役,良辰美景罕获宴游之乐。” 宋 杨万里 《宿度息》诗:“我行以事役,云行亦忙为?”
(3).指战事。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周瑜 病困,上疏曰:‘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 瑜 乃心夙夜所忧。’”
《漢語大詞典》:连烽(連烽)
(1).连延的烽燧。 北周 庾信 《同卢记室从军》诗:“连烽对岭度,嘶马隔河闻。”
(2).喻战事。 清 徐旭丹 《兵船行》:“一朝连烽迷海道,帆檣如山倏然倒。”
《漢語大詞典》:兵难(兵難)
战事;战乱。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讨贼 张进 及讨叛 胡 有功” 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民夷杂处,数有兵难。”魏书·宋繇传:“家无餘财,雅好儒学,虽在兵难之间,讲诵不废。”新唐书·五行志二:“其地当有兵难。” 宋 苏辙 《论西边商量地界札子》:“今朝廷若见其易与,因而别有大段求索,使彼不能堪忍,或至忿争,兵难一交,必非朝廷所愿。”
分類:战事战乱
《漢語大詞典》:兵役
(1).当兵服役;当兵的义务。尉缭子·战威:“乡里相劝,死丧相救,兵役相从,此之所励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凡遣兵役,握手送离。”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七》:“后世兵出召募,而兵役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民的光荣义务。”
(2).指战事。后汉书·质帝纪:“兵役连年,死亡流离。” 宋 叶适 《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其在 袁州 , 开禧 兵役猝起。”
《漢語大詞典》:秋战(秋戰)
(1).指秋季防御外族骚扰边境的战事。 唐 武元衡 《秋日对酒》诗:“春耕事秋战,戎马去封陲。”
(2).指秋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周克昌:“逾年,秋战而捷, 周 益慰。”
《漢語大詞典》:大役
(1).古指需要大量劳力方能完成的徭役。周礼·地官·乡师:“大役则帅民徒而至,治其政令。” 贾公彦 疏:“大役者谓筑作堤防、城郭等。”庄子·人间世:“上有大役,则 支离 以有常疾不受功。” 成玄英 疏:“国家有重大徭役,为有痼疾,故不受其功程者也。”
(2).指战事。国语·晋语五:“国有大役,不镇抚民而备钟鼓,何也。” 韦昭 注:“役,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