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5,分31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弹指
弹冠
弹琴
一弹
弹铗
弹压
弹丸
弹丸
弹棋
弹奏
挟弹
弹劾
弹筝
金弹
弹射
《國語辭典》:弹指(彈指)  拼音:tán zhǐ
1.捻弹手指作声。用以表示欢喜、许诺、警告等。原为印度风俗。后亦用来表示情绪激动。《南史。卷四五。王敬则传》:「顺帝泣而弹指:『唯愿后身生生世世不复天王作因缘。』」《旧唐书。卷九一。敬晖传》:「晖等既失政柄,受制于三思,晖每推床嗟惋,或弹指出血。」
2.比喻很短暂的时间。宋。普润大师《翻译名义集。时分。怛刹那》:「僧祇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
3.比喻时间过的很快。《儒林外史》第一回:「弹指又过了三四年,王冕看书,心下也著实明白了。」
4.比喻轻易、容易。《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却说周瑜、鲁肃回寨,肃曰:『都督如何亦许玄德取南郡?』瑜曰:『吾弹指可得南郡,落得虚做人情。』」
《國語辭典》:弹冠(彈冠)  拼音:tán guān
1.弹除帽子上的灰尘。《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晋。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结绶生缠牵,弹冠去埃尘。」
2.整理帽冠。语出《汉书。卷七二。王贡两龚鲍传。王吉》:「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比喻准备出仕做官。《三国志。卷二三。魏书。和常杨杜赵裴传。杨俊》:「自初弹冠,所历垂化。」
《國語辭典》:弹冠相庆(彈冠相慶)  拼音:tán guān xiāng qìng
汉王吉与贡禹为好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表示两人在仕途上同进退。典出《汉书。卷七二。王吉传》。后因用以指一人当了官,而他的亲朋好友也将有官可做而互相庆贺。明。汪廷讷《种玉记》第二四出:「哥哥既已做官呵!弹冠相庆浑难已。」亦用于指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宋。苏洵 管仲论:「彼其初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国语辞典》:弹琴(弹琴)  拼音:tán qín
用手指拨弄琴弦、键盘,发出乐音。《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
《韵府拾遗 寒韵》:一弹(一弹)
独孤及诗一弹一引满耳热知心宣李季兰歌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
《國語辭典》:弹铗(彈鋏)  拼音:tán jiá
铗,剑把。战国时代齐国人冯谖,因家贫而要求在孟尝君门下当食客,起先不受孟尝君重视,而以粗食待之,冯谖乃倚柱弹剑,高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乃依其要求而给予较好的待遇。事见《战国策。齐策四》。后因用以比喻因处境困苦而有求于人。宋。苏轼〈浣溪沙。门外东风〉词:「山头回首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清。朱彝尊 青玉案。清秋满目词:「青州从事须沉醉,稷下雄谈且休矣!回首吴关二千里,分明记得,先生弹铗,也说归来是。」
《國語辭典》:弹压(彈壓)  拼音:tán yā
1.压制、镇压。《淮南子。本经》:「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文明小史》第一回:「等到洋人下乡的时候,再由县里同营里多派几个衙役兵勇,帮著弹压,免得滋事。」
2.品评、品题。宋。袁去华玉团儿。吴江渺渺疑天接〉词:「登临正要诗弹压,叹老去,都忘句法。」宋。陆游 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词:「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國語辭典》:弹丸(彈丸)  拼音:dàn wán
1.弹弓发射所用的实心球体。也作「弹珠」。《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走出天井来,向腰间锦袋中取出两个弹丸,拿在手里。」
2.比喻地方狭小。《战国策。赵策三》:「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
《漢語大詞典》:弹丸(彈丸)
发射弹丸。用以喻轻易、随便。 汉 桓宽 盐铁论·盐铁取下:“昔 商鞅 之任 秦 也,刑人若刈菅芳,用师若弹丸。”
《國語辭典》:弹棋(彈棋)  拼音:tán qí
1.古代的一种棋戏。二人对局,白黑棋各若干枚,先放一棋子在棋盘的一角,用指弹击对方的棋子,先被击中取尽的就算输。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文帝于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栖》:「儿辈常言幼孤,作字弹棋,谁教之?」
2.用手弹的棋子形的木块,是一种儿童游戏器具。
《國語辭典》:弹奏(彈奏)  拼音:tán zòu
1.上表弹劾。《晋书。卷六九。刘隗传》:「而隗之弹奏不畏强禦,皆此类也。」
2.演奏乐器。如:「他正在弹奏钢琴。」
《分类字锦》:挟弹(挟弹)
战国策黄雀因是以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巳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晋书潘岳传岳美姿仪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國語辭典》:弹劾(彈劾)  拼音:tán hé
监察机关或民意机关,对违法失职的政府官员提出控诉,以监督其行为的行动,称为「弹劾」。
《分类字锦》:弹筝(弹筝)
述异记安定西陇道其谷中有弹筝之声行人过闻之谓之弹筝谷
分类:弹筝
《漢語大詞典》:金弹(金彈)
(1).金制的弹子。 唐 李商隐 《富平少侯》诗:“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牀在井头。” 冯浩 笺注引西京杂记:“ 韩嫣 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餘,长安为之语曰:‘苦饥寒,逐金丸。’儿童每闻 嫣 出弹,輒随之,望丸之所落,輒拾焉。” 宋 汪元量 《湖州歌》之五十:“宫女推篷犹自笑,閒抛金弹打沙鸥。” 清 陈维嵩 《满庭芳·过辽后梳妆楼》词:“红墙外,谁抛金弹?年小 富平侯 。”
(2).比喻金橘。 明 于谦 《夏日忆故乡风景》诗:“红綃焕烂蜀葵开,金弹纍垂卢橘熟。”
分類:金橘弹子
《漢語大詞典》:弹射(彈射)
(1).用弹丸射击。汉书·宣帝纪:“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 唐 陆龟蒙 《练渎》诗:“弹射尽高鸟,杯觥醉潜鱼。”
(2).泛指射箭等武艺。 唐 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诗:“孰云三军壮,惧我弹射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