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外意
(1).贰心;异志。三国志·蜀志·刘璋传:“今州中诸将 庞羲 、 李异 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不得 豫州 ,则敌攻其外,民攻其内,必败之道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 望子 忽生外意,神便絶往来。”《水浒传》第一一一回:“ 吕枢密 道:‘你两个来到,恐有他意。’ 穆弘 道:‘小人父子一片孝顺之心,怎敢怀半点外意。’”
(2).文字描绘的表面意义。与内意相对。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张天觉》:“ 苕溪渔隐 曰: 圣俞 金针诗格云:‘﹝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含蓄,方入诗格。’”
《漢語大詞典》:贰志(貳志)
异志;二心。左传·宣公十七年:“举言羣臣不信,诸侯皆有贰志。”周书·宇文测传:“吾知其无贰志,何为间我骨肉!” 宋 石介 《郓城县新堤记》:“天覆地载之内,一用 宋 正朔,罔敢贰志。”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妓妾守志:“ 佛奴 亦泣下,誓无贰志。”
分類:异志二心
《國語辭典》:异端(異端)  拼音:yì duān
1.由本位角度指称其他不同的学说、流派。《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唐。玄宗〈孝经注序〉:「嗟夫!夫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
2.和传统道德思想,尤指和儒家思想相违背的邪说。《红楼梦》第五八回:「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的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
《國語辭典》:同异(同異)  拼音:tóng yì
1.同与不同。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然纪传为式,编年缀事,文非泛论,按实而书,岁远则同异难密,事积则起讫易疏,斯固总会之为难也。」唐。韩愈寄卢仝〉诗:「往年弄笔嘲同异,怪辞惊众谤不已。」
2.战国时惠施提出的学说。认为事物中存在著小同异和大同异两种。每类事物都有共同的性质,此即大同;但每类事物中不同的种属又各有自己共同的性质,是为小同。从类上推,万物皆同归属于一大类,而自种属下求,以至于物体本身,又都其特点,是以事物之间的差别是相对而非绝对的。
《漢語大詞典》:骋志(騁志)
(1).展露心志。 汉 王粲 《吊夷齐文》:“絜己躬以骋志,愆圣哲之大伦。” 三国 魏 曹植 《学官颂》:“歌以咏言,文以骋志。”
(2).指纵恣异志。新唐书·孝敬皇帝弘传:“而后( 武后 )将骋志, 弘 奏请数怫旨。”新唐书·酷吏传·来俊臣:“ 俊臣 知羣臣不敢斥己,乃有异图,常自比 石勒 ,欲告皇嗣及 庐陵王 与南北衙谋反,固得骋志。”
(3).心志所向往,快意。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盖 太宗 所骋志文词,所钟嗜翰墨。”
《国语辞典》:冻毙(冻毙)  拼音:dòng bì
因受寒而导致死亡。如:「在寒流侵袭期间,总会有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冻毙在路边。」《清史稿。卷四○。灾异志一》:「澄海大雨雪,牛马冻毙。」
《國語辭典》:贼臣乱子(賊臣亂子)  拼音:zéi chén luàn zǐ
违法乱纪、不忠不孝的人。后泛指心怀异志,另有图谋的人。《南齐书。卷三二。崔慧景传》:「臣窃惟太祖、高宗之孝子忠臣,而昏主之贼臣乱子者,江夏王与陛下、先臣与镇军是也。」也作「贼臣逆子」、「贼子乱臣」。
《國語辭典》:乱臣贼子(亂臣賊子)  拼音:luàn chén zéi zǐ
违叛国君或父命,不忠不孝之人。《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唐。韩愈〈伯夷颂〉:「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也作「乱臣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