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水气(水氣)  拼音:shuǐ qì
因潮湿而产生的湿气。宋。文天祥〈正气歌。序〉:「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
《國語辭典》:寒衣  拼音:hán yī
1.冬日禦寒的衣服。北周。庾信 咏画屏风诗二五首之一一:「寒衣须及早,将寄霍嫖姚。」唐。梁洽〈金剪刀赋〉:「春服既裁,寒衣欲替。」
2.北平风俗在十月一日祭祖时所焚的纸制衣服。
《漢語大詞典》:春温
(1).春天的温暖。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 宋 苏轼 《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诗:“时於冰雪中,笑语作春温。” 清 孙枝蔚 《薤露行》:“春温变秋肃,朝阳成夕曛。” 鲁迅 《集外集拾遗·亥年残秋偶作诗》:“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2).指春暖之时。宋史·李若谷传:“卒挽舟过境,寒瘠甚者,留养视之,须春温遣去。”
(3).中医病名。伏气温病的一种。指冬受寒邪,伏而至春季所发的急性热病。
(4).中医病名。新感温病的一种。指春季感受风热而发的急性热病。
《漢語大詞典》:冒寒
(1).冒着寒冷。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冬歌二:“涂涩无人行,冒寒往相觅。” 唐 耿湋 《早朝》诗:“冒寒人语少,乘月烛来稀。” 宋 梅尧臣 《送子华》诗:“冒寒跃马来,且言行有期。”
(2).着凉,受寒。 清 褚人穫 《坚瓠五集·蓝尾酒》:“嫗自外挈酒壶至曰:‘以君冒寒,且进一杯。’” 苏曼殊 《碎簪记》:“ 庄湜 面色顿白,身颤如冒寒。”
分類:寒冷受寒
《國語辭典》:落枕  拼音:lào zhěn
肩颈部因睡觉时姿势不良,以致疼痛,难以转动。如:「昨晚因为落枕,所以肩颈僵硬,不能转动。」
《國語辭典》:避寒  拼音:bì hán
因寒冷而移居温暖处。如:「每年秋天,很多猛禽飞到南台湾恒春半岛避寒。」《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土气多寒,在盛夏冰犹不释,故夷人冬则避寒,入蜀为佣。」
《漢語大詞典》:寒疾
指因感受寒邪所致的疾病。左传·昭公元年:“阴淫寒疾,阳淫热疾。”孟子·公孙丑下:“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宋史·岳飞传:“卿苦寒疾,乃为朕行,国尔忘身,谁如卿者?” 清 刘大櫆 《方桤林墓表》:“安人於其时有寒疾。”
《漢語大詞典》:寒冻(寒凍)
(1).严寒冰冻。史记·秦始皇本纪:“是月寒冻,有死者。”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先夫人备极劳苦,躬亲养育,截长补败,以御寒冻;质价市米,以给脯旦。” 明 唐顺之 《户部郎中林君墓志铭》:“至在 天津 时,值仓粟空,又寒冻,餉道阻,军无所食。” 沙汀 《一个秋天的晚上》:“一阵的细雨,一阵的出山风,再加上昏夜,以及这山岳地带秋天例有的寒冻,市面上已经没一点活气了。”
(2).受寒挨冻。新唐书·钱徽传:“时大雨雪,士寒冻, 徽 先冬颁衣絮,士乃大悦。”
《國語辭典》:寒慄  拼音:hán lì
因寒冷或害怕而发抖。《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试一俯瞰,神魂飞荡,毛发森竖,满身生起寒慄来。」
《漢語大詞典》:寒栗
见“ 寒慄 ”。
分類:寒栗
《漢語大詞典》:玉粟
(1).指舍利子。
(2).粟的美称。 唐 元稹 《有鸟》诗之五:“主人偏养怜整顿,玉粟充肠瑶树栖。”
(3).指罂粟花。 宋 杨万里 《米囊花》诗:“一斛千囊苍玉粟,东风吹作米长腰。” 清 林则徐 《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词:“玉粟收餘,金丝种后,蕃航别有蛮烟。”
(4).形容皮肤因受寒呈粟状。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邂逅》:“緑鬟云散裊金翘,双釧寒生玉粟娇。” 清 纳兰性德 《御带花·重九夜》词:“玉粟寒生,且领略月明清露。”
《國語辭典》:热病(熱病)  拼音:rè bìng
中医指夏天的暑病,或因外感暑热而引发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发病较急,而且容易化燥伤阴。
《漢語大詞典》:温中
中医学名词。温暖脾胃的一种疗法。适应于脾胃受寒,而致腹中冷痛,大便稀薄等症。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请了医生来看,有説是着了气,气裹了痰的,也有説该发散的,也有説该用温中的。”
《漢語大詞典》:寒肤(寒膚)
指因受寒冻而挛缩的皮肤。 唐 元稹 《病减逢春期白二十二辛大不至十韵》:“寒肤渐舒展,阳脉乍虚盈。”
《國語辭典》:冻寒(凍寒)  拼音:dòng hán
寒冷。如:「他发动募集旧衣,是为了让贫苦的人们免受冻寒之苦。」《旧唐书。卷六九。列传。侯君集》:「沙碛阔二千里,地无水草,冬风冻寒,夏风如焚。」
分類:受寒
《漢語大詞典》:沾寒
被淋湿而受寒。史记·滑稽列传:“ 秦始皇 时,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
分類:淋湿受寒